《趣味橫生的時光(新版)》是左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
基本介紹
- ISBN:9789865727215
- 作者: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
- 出版社:左岸
- 出版時間:2015年6月
- 頁數:568
- 定價:NT$480
- 裝幀:平裝
- 原作品:Interesting Times: A Twentieth-Century Life
內容簡介
一個九十五歲的歷史學家,生命長度幾乎等同於「恐怖的」二十世紀,許多人只能在書本上讀到的歷史,是他人生經驗的一部分;但長期屬於群體中的少數,卻又讓他保持冷眼旁觀。霍布斯邦,他是歷史學家,也是一個實際參與政黨、充滿革命熱情,有堅定立場的政治信徒。 霍布斯邦一生都隸屬於一些非典型的少數群體,父親是猶太裔英國人,母親是猶太裔奧地利人,生於埃及,成長於維也納,1931到1933年短暫居住於柏林,1936年進入劍橋。青年時期的柏林生活奠定他的赤色屬性,他在大學時加入英國共產黨,直到英國共產黨解散,霍布斯邦做了五十五年的共產黨員。其間,他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蘇冷戰對立,他經歷了史達林與後史達林時代、經歷了柏林圍牆倒塌、蘇聯集團瓦解……他以「永不妥協的左派」為人稱道,不過他的「左」並非僅只於熱情,面對世界局勢,他始終清楚理性。 歷史形塑個人經驗。二十世紀,他...(展開全部) 一個九十五歲的歷史學家,生命長度幾乎等同於「恐怖的」二十世紀,許多人只能在書本上讀到的歷史,是他人生經驗的一部分;但長期屬於群體中的少數,卻又讓他保持冷眼旁觀。霍布斯邦,他是歷史學家,也是一個實際參與政黨、充滿革命熱情,有堅定立場的政治信徒。 霍布斯邦一生都隸屬於一些非典型的少數群體,父親是猶太裔英國人,母親是猶太裔奧地利人,生於埃及,成長於維也納,1931到1933年短暫居住於柏林,1936年進入劍橋。青年時期的柏林生活奠定他的赤色屬性,他在大學時加入英國共產黨,直到英國共產黨解散,霍布斯邦做了五十五年的共產黨員。其間,他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蘇冷戰對立,他經歷了史達林與後史達林時代、經歷了柏林圍牆倒塌、蘇聯集團瓦解……他以「永不妥協的左派」為人稱道,不過他的「左」並非僅只於熱情,面對世界局勢,他始終清楚理性。 歷史形塑個人經驗。二十世紀,他親身經歷了,記錄下變動的軌跡;但在他的故事裡,他有自己的解釋。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章到第十六章大致以編年紀事的方式,記錄從一九二○年代初期(作者有記憶開始)到一九九○年代初期,霍布斯邦的人生經歷及其所遭遇的政治事件。第十七、十八章特別討論其專業歷史學者生涯。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二章則是以地區劃分,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拉丁美洲、第三世界,以及美國,論及霍布斯邦對該地的觀察及互動。 「2002年時的世界比從前更需要歷史學家,尤其是具有懷疑精神的歷史學家。或許閱讀該行業一名老邁成員畢生的報導,能夠幫助年輕人於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晦暗前景之際,除了具備不可或缺的悲觀態度外,擁有較透徹的眼光,得自於歷史記憶的見識,而且有能力避開當下的狂熱激情與政治兜售伎倆。……但不管怎麼樣,我們千萬別繳械投降,即便在時機不利的年代也不例外。社會的不公不義仍有待我們加以譴責與打擊。世界可不會自動自發變得更好。」 這是霍布斯邦2002年於病榻上得出的結論。有趣的是,今日的世界的確需要。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 1917-2012) 霍布斯邦出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前一年(1917)。生於埃及,成長於維也納、柏林,16歲(1933)之後長期居住於英國,一九六○年代開始不定期前往美國、法國、拉丁美洲任教並從事研究。2012年病逝於倫敦。 在動盪的時代裡,有人選擇法西斯,青年霍布斯邦則選擇了共產主義,馬克思思想成了他終身奉行的價值。他1936年加入共產黨,1946年進入「共產黨歷史學家小組」。對他來說「黨」(Party)這個字的「P」具有大寫般的重要地位,甚至想像不出如何跟非黨員交往戀愛。但是隨著1948年之後冷戰的到來,自由世界這方的共產黨面臨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機,1956年史達林的惡行公諸於世,許多黨員紛紛退黨,霍布斯邦卻選擇留下來;不過他轉而親近義大利式的歐洲共產主義,從「改變世界」轉向「詮釋世界」...(展開全部)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 1917-2012) 霍布斯邦出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前一年(1917)。生於埃及,成長於維也納、柏林,16歲(1933)之後長期居住於英國,一九六○年代開始不定期前往美國、法國、拉丁美洲任教並從事研究。2012年病逝於倫敦。 在動盪的時代裡,有人選擇法西斯,青年霍布斯邦則選擇了共產主義,馬克思思想成了他終身奉行的價值。他1936年加入共產黨,1946年進入「共產黨歷史學家小組」。對他來說「黨」(Party)這個字的「P」具有大寫般的重要地位,甚至想像不出如何跟非黨員交往戀愛。但是隨著1948年之後冷戰的到來,自由世界這方的共產黨面臨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