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7年,秦王針對五國合縱攻秦,派白起率秦軍迎擊。秦軍出函谷關(今河南靈寶北),在趙莊,邯鄲兩地與魏昭王率領的魏、趙、韓三國聯軍決戰,聯軍大敗,趙國損失精兵17萬餘人,韓將申夫余,差姫等被俘,秦國占領韓國10座城池,魏國軍隊看苗頭不對,還未戰鬥就逃跑了,實際參戰的僅有韓,趙兩個小國,魏軍渡過黃河時淹死2萬人。
基本介紹
- 名稱:趙莊之戰
- 地點:邯鄲
- 參戰方:秦國,魏國,韓國,趙國
- 結果:秦國占領韓國10座城池,包圍邯鄲,代地。趙王割讓大半個國家求和
- 參戰方兵力:秦國23萬,聯軍共40萬
- 傷亡情況:趙國折精兵17萬,魏國軍隊逃跑時淹死2萬,韓軍折兵7.8萬
- 主要指揮官:白起
戰役背景,戰役過程,戰役結果,戰役影響,
戰役背景
秦昭王時,秦國加快了兼併六國的戰爭步伐。周赧王十四年(前301年),秦國進攻韓國取穰(今河南鄧縣),又派遣庶長奐會同韓國、魏國、齊國軍隊一起進攻楚國。面對四國聯軍的攻伐,楚國也作了積極的部署,一方面派昭睢率軍抗拒秦國,另一方面又派唐眜率軍抗擊齊、韓、魏三國軍隊,發生了垂沙之戰,楚軍大敗。秦國實行遠交近攻戰略,開始攻打最弱且最近的韓趙兩國,想將此兩國消滅,進而與魏、楚兩國進行戰略決戰
戰役過程
戰鬥開始時,白起先設少量疑兵同韓軍對陣,擺出要進攻韓軍的架勢,所謂疑兵,就是堆出無數旌旗和飄帶擁在陣前,令敵人眼花繚亂,誤以為這是主力的進攻方向[17] 。韓國軍隊不知虛實,被秦國疑兵牽制。
白起抽調自己精銳主力繞道聯軍後方,乘趙軍不備,突然向趙軍發起攻擊。趙軍毫無防備,被殺得措手不及,情急之下被迫在邯鄲附近的狹隘地區倉促應戰,陣形來不及統一調度,紛紜各自為戰,或奔或斗,迅即慘敗。
魏國軍隊得知其側翼的盟友被瞬間擊潰後,軍心不穩。士兵譁變,主帥控制不住頹勢,只得逃跑,渡過黃河時淹死兩萬餘人。戰場上,趙國軍隊的側翼已經完全暴露在強大的秦軍主力面前。未等主帥布置,便立刻遭到秦軍左右夾擊,一時間,趙國軍隊潰敗而逃,秦軍一直打到邯鄲
戰役結果
白起出擊迫使韓趙兩國屈服,趙國損失最慘重,損失精兵17萬,邯鄲城被秦國三次包圍,半個國家割予秦王,韓國徹底喪失天險,魏軍看苗頭不對,準備撤軍,渡河時淹死兩萬人
戰役影響
韓王將太子倉押到秦國向秦求和。趙國的內政也受到秦國干涉,從此淪為秦國的附庸國,魏國割讓五座城池予秦王,從此韓國與趙國一闕不振,韓趙兩國的首都暴露在秦國的鐵拳之下,失去了所有的戰略縱深,徹底喪失了抗衡秦國的能力,兩國只得看秦王的臉色度日,此時,齊國早已衰落,燕國歷代羸弱,周王室早被消滅。戰國七雄僅餘重新復興的的魏,楚兩國可以勉強與秦一戰。秦國在合縱連橫的謀略運用中越來越強大。六國滅亡進入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