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圍繞建設石家莊南部中等城市目標,全力實施“環境立縣、工業強縣、農業穩縣、旅遊興縣”四大戰略,努力破解觀念、環境、資源、資金、人才等約束,抓項目、興產業、強園區,在工業發展上實現突破;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在文化旅遊業發展上實現突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 性質:規劃綱要
  • 地點:趙縣
  • 內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指導思想,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加速推動工業化進程,傾力抓好項目建設,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大力發展工業聚集區,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和新民居建設工程,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大力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旅遊開發,商貿流通,信息工程,強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全面推進“一城四區”建設,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提升縣城管理水平,

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指導思想

拓展空間、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在縣城建設上實現突破;以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新民居建設為重點,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上實現突破。大力統籌城鄉發展,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大力保障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在石家莊東部平原縣(市)率先突破,加速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邁進。

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參照石家莊市“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東部加速隆起”戰略思想,充分體現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以加快發展、爭先進位、以人為本、惠及民生為根本,充分利用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條件較好,開發潛力較大的優勢,以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把我縣建設成省會石家莊南部中等城市為方向,以構建“和諧趙縣”,創造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為主線,以全面進行新農村建設為重點,跨越式提升趙縣經濟實力,整體推動縣域經濟大發展,全方位推進與中心城市對接,提高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努力在影響和帶動我縣經濟社會全局的重點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國民經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速12%以上,20l5年突破3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躍上5萬元;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達到1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8%以上,超過13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8%,達到190億元。
——經濟結構調整。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加強,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取得重大進展,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以上,三次產業比重力爭達到10:60:30。
——城鄉一體化建設。城區面積達到2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20萬,推進范莊、新寨店、南拍舍、韓村、北王里等小城鎮建設,15%的行政村完成新民居建設改造任務,城鎮化率達到38%。
一一社會和諧發展。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達到26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9%以上,達到10500元;五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5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3%以上;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年均增長5%,城鄉三項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0%。
——生態環境改善。全縣森林蓄積量、森林覆蓋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率、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少等指標達到目標要求。

加速推動工業化進程

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實現工業經濟發展新突破,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不斷強化工業在縣域經濟中的主體地位,推動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步伐。

傾力抓好項目建設

項目是基礎,是“工業強縣”戰略目標實現的充分條件,是城鎮化加速發展的強大支撐,是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要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大項目就是抓大發展,抓一批大項目就是抓跨越式發展”的思路,把抓項目建設做為貫穿“十二五”時期的一條基本工作方針。要精心謀劃,加強跑辦,廣泛招商,力爭每年都有一批投資億元級、十億元級以至五十億、百億元級項目建設投產。重點抓好投資110億元的華藥集團發酵基地、投資51.9億元的石藥集團發酵基地、投資11.3億元的興柏生物製品煉製項目、投資11.7億元的宏潤化工生物基獸藥及農藥項目、投資6.7億元的眾誠集團碳素廠搬遷、投資4.6億元的眾誠集團熱電聯產等重大項目建設。深入開展“對標行動”,落實“20+10”企業上台階規劃,加快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擴張規模,提質增效。興柏集團要實現上市目標,華泰紙業、利民集團、統萬珍極、宏潤化工、金魚油漆、金怡化纖、巨力科技等一批企業要成為本行業生產規模大、市場競爭力強、品牌信譽好的領軍企業。力爭到“十二五”末實現工業強縣的目標。

發展壯大特色產業

依託市場需求,實施優勢發展和強項帶動戰略,著力扶持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新興支柱行業。力爭“十二五”末,全縣工業產值突破70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5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構築起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產品競爭力強的工業發展新格局。
1、突出發展生物產業。充分利用現有玉米澱粉產業基礎優勢,依據國家產業政策,按照“上大壓小”的原則,增加單體規模,提高技術水平,保持總體產能,發揮傳統優勢。以延長玉米澱粉生物產業鏈條和發展循環經濟為主線,以華藥集團生物發酵基地搬遷和石藥集團生物發酵基地建設為支撐,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製造、生物農業,把趙縣建設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生物產業基地。生物醫藥以華藥集團生物發酵基地和石藥集團生物發酵基地建設為依託,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培育和帶動具有“專、精、特、新”的中小優勢生物醫藥企業發展。到2015年,總投資110億元的華藥集團發酵基地建設項目中的青黴素、維生素、四環素、液糖及深加工系列產品投產見效;總投資51.9億元的石藥集團發酵基地建設項目中的山梨醇深加工、7—ACA、1.5MU生物酶、硫紅黴素、維生素B12、阿卡波糖、蘇氨酸、咖啡因和新型發酵產品等項目開工建設並投產,具備相對優勢的生物醫藥原料基地初具規模。生物製造依託華藥、石藥發酵基地建設,積極引進和開發以發酵工程、酶工程為主的關鍵技術工藝,大力發展生物基材料、微生物製造和生物環保產品。生物基材料方面,積極推進生物基新材料、澱粉基化學品和糖工程產品的產業化,以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生產生物化學品和高分子原材料。在微生物製造方面,發揮微生物和酶製劑在高能耗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套用;在生物環保方面,圍繞水處理、污水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和有機垃圾處理,積極發展專用微生物菌劑、生物淨水劑、有機垃圾處理劑等新型生物環保製劑產品和技術。生物農業既是生物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依託興柏集團生物煉製項目和宏潤化工公司生物基農、獸藥項目等,開發並生產生物農藥、生物獸藥、生物飼料和生物肥料等綠色農用產品。
2、改造提升紡織產業。按照“大規模、高檔次、新技術、外向型”的服裝產業定位,瞄準纖維紡紗織造、服飾面料印染、紡織面料功能整理、綠色環保產品生產等四大關鍵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紡織產業,淘汰落後產能,加快產業調整。“十二五”期間,堅持外引、內聯並重,整合現有紡織資源,重點依託眾誠集團一印實業公司、常山趙州紡織公司、萬隆紡織公司等龍頭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紡織設備技術改造,促進產業升級,培育行業性品牌。以面料為突破口,引進和開發新型纖維材料以及新型紡紗、織造、生態紡織品及環保加工技術,推廣套用清梳聯、自動絡筒機、無梭織機,發展新型紡紗技術,開發多種纖維混紡面料和各種產業用、裝飾用面料,加快發展服裝、家紡等終端產品。
3、培育發展農副食品加工產業。按照“抓龍頭、帶基地、農業終端企業化”的發展思路,以實現農產品的多層次加工轉化增值為方向,大力培育和發展果品、食品、蔬菜、飼料等行業的精深加工,全面提高農副食品的規模加工能力,打造以綠色品牌為標誌的特色農副食品加工產業。果品深加工業立足趙縣梨果資源優勢,依託旭海果汁、壹州果汁、綠諾食品等梨果深加工企業,延伸梨汁、梨膏、梨脯、梨乾、梨醋、梨酒等深加工產業鏈條,加速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化,並逐步向營養保健品、高檔綠色食品和飲品業方向發展,力爭在梨果產業方面開發培育出獨具特色的知名品牌。食品深加工業依託統萬珍極釀造有限公司,大力發展釀造工業,建成北方最大的調味品生產基地;依託五得利麵粉集團,加快以糧食為原料的麵粉、食品、飲料等加工業發展;依託河北紐康恩食品公司,以特種玉米、小雜糧加工為發展重點,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到2015年,麵粉生產規模達到100萬噸、珍極集團調味品達到20萬噸、梨果深加工達到20萬噸,特種綠色玉米食品達到20萬噸。飼料深加工業充分利用澱粉、麵粉、釀酒、果汁等企業產生的麥麩、蛋白、酒糟、果渣等副產品和廢棄資源,加快發展耐貯存、易運輸、養分全的精蛋白濃縮配合飼料,促進向專業化、特種化、保健化和顆粒化方向發展,實現加工轉化增值。
4、適度發展造紙包裝、機械製造、精細化工和基礎能源產業。造紙包裝產業要整合小規模紙製品及包裝企業,促進產業循環發展。穩定河北華泰紙業公司的生產規模,開發建設與之配套的脫墨劑、紙芯、紙管等項目,提高產業帶動能力,構建綠色生態產業集群。機械製造產業按照“重組、兼併、改制”等模式,對鬆散的中小農機製造企業進行整合,適度發展。依託中興機械、東方內配等企業,突出整機製造,提升專特水平。著力提升通用設備製造業、專業設備製造業和零部件生產的規模和檔次,提高在高端市場的占有率,適時形成特色鮮明、規模適中的機械製造產業基地。精細化工產業以金魚油漆、宏潤化工等大型化工企業為依託,以工業園區為載體,通過資產重組、收購兼併、強制破產等方式,逐步取消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小化工,徹底改變我縣化工行業企業多、規模小、分布散、污染重、效益低的局面。基礎能源產業主要實施熱電公司 “以大代小”擴能,利民集團、興柏集團的自備電站擴容改造,工業園區熱電聯產項目,全縣裝機總量達到30萬千瓦以上。

大力發展工業聚集區

充分利用趙縣工業園區列入省級工業聚集區的歷史機遇,用足、用活、用好政策,理順管理體制,加強基礎建設,最佳化發展環境,打造招商、興業、強縣的一流平台。積極申報跑辦石家莊市東南環城鐵路趙縣工業園區專線,形成新的基礎優勢;加大政策引導扶持力度,優先配置土地資源;簡化項目入區審批手續,提高行政效率;高標準規劃和建設工業園區的公共設施,最佳化、美化空間布局,使工業園區成為空間高度聚集、投資強度高度聚集、各類人才高度集中、各產業之間協調發展、基礎資源共享的產城一體化的功能區,成為引領趙縣工業向著更好、更快、更強發展的排頭兵,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引擎和亮點。趙縣生物產業園作為石家莊市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重點園區之一,要充分發揮優勢,整合資源,重新定位,依託興柏藥業集團、宏潤化工等骨幹企業,開發和引進生物製藥、功能食品、高分子材料、精細化工等系列產品和規模項目,形成以生物製藥、生物化工、精細化工為主的綜合性化工產業集群。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

抓住我縣列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縣的機遇,大力實施“農業穩縣”戰略,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加快展為目標,用科技裝備現代農業,用標準助推現代農業,以產業引領現代農業,保證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大力推進農村和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新民居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的轉變,把我縣建設成國家級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

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

加強政策引導,建立政府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多渠道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節水農業、生態農業、創匯農業,不斷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l、調整最佳化種植業。做大做強優質糧產業。穩定面積,主攻單產,提質增效。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依靠科技進步,以鄉官原種場高產創建為帶動,輻射前大章、韓村、新寨店等周邊鄉鎮,建設20萬畝優質糧生產基地,其中優質小麥14萬畝,高澱粉玉米6萬畝,實現規模化種植、區域化布局。大力實施良種工程,依託縣農科所的科研優勢,以提高專用節水抗旱新品種開發能力和良種良法配套集成技術為重點,加強試驗示範,在前大章、韓村、新寨店等鄉鎮建成6萬畝良種繁育基地,年生產優質麥種2.5萬噸以上,使全縣優種覆蓋率達到100%,農業科技普及率達到95%以上,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套用率達到90%以上。培育做大食用菌產業。充分挖掘現有資源,合理調整生產布局,加大科研開發力度,以市場為導向,突出主栽品種,擴大中棚雙孢菇(高村為示範區)、梨區黑平菇(范莊、揚戶、謝莊為示範區)、冷庫金針菇(沙河店為示範區)生產規模,發展珍稀食用菌新品種,形成區域特色,打造產品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到2015年全縣食用菌生產規模達到500萬平方米以上,年產鮮菇4萬噸左右,產值突破5億元,建成食用菌生產大縣、強縣。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以趙縣農科所、鄉官原種場為中心,建設具有突出產業優勢和區域特色的高標準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園區總面積達到2萬畝以上,成為我縣現代農業生產與新型農業產業培育的樣板區、農業科技成果和現代農業裝備套用的展示區、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的實驗區和農民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培訓基地,引領傳統農業改造升級,加速全縣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
2、做大做強梨果業。以“趙縣雪花梨”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為金字招牌,以高新技術為依託,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管理技術,建立梨果生產監測檢疫制度,重點抓好精品梨園的升級管理,抓好特色拳頭產品雪花梨的提質增效工作,使趙縣雪花梨的生產進一步向無公害方向發展。不斷引進名優梨果新品種,擴大優質梨果的嫁接面積。到2015年,全縣果樹面積穩定在25萬畝,其中規模化生產面積10萬畝,果品總產量控制在55萬噸左右,年果品加工能力達到20萬噸,果品業年產值達到30億元。
3、規範提升畜牧業。“十二五”期間畜牧養殖業仍將是我縣農業經濟的主要增長點,要升級建設高標準養殖小區,進一步完善牧獸醫三級服務網路體系,規範畜禽、獸藥、飼料的防疫檢疫和執法監督檢測,提高畜產品質量和商品率。在抓好豬、雞、羊等傳統養殖業的同時,鼓勵發展特色養殖,重點發展奶牛養殖,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大力推廣胚胎移植新技術,最佳化品種結構。“十二五”期間全縣高標準奶牛養殖小區發展到20個以上,奶牛存欄突破4萬頭。到2015年,禽蛋產量達到9萬噸,肉類和牛奶的產量分別達到8萬噸,畜牧產值突破2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5%以上。
4、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以“院縣”合作項目為依託,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化高新園區,形成以農業園區為中心的具有區域特色的糧食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集群,使產業鏈條縱向延伸,實現傳統農業向科技型、產業型農業的轉變。按照“做大龍頭、最佳化結構、延長鏈條、規模發展”的思路,以農業產業化為重點,圍繞特色主導產業的發展,下大力抓好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兩大關鍵環節,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到2015年,全縣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8%以上。要圍繞優質糧、蔬菜、食用菌、小麥良種繁育等產業開發,扶強現有龍頭企業,引資新建龍頭企業,構建“龍頭+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格局;加快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按照“先運行、多扶持、後規範”和“民辦、民管、民營、民受益”的原則,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扶持力度,健全規章制度,規範運行行為,保障其合法權益,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著力打造“綠色”品牌,積極申報蔬菜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
5、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加大對水利工程建設的投資力度,有效防止極端天氣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一是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農田灌溉保證率。“十二五”期間,投資1億元發展管灌面積25萬畝,全縣基本實現大田管灌化。對10條低洼易澇地區排水溝進行改造,改善灌溉面積8萬畝。改造機井3600眼。二是對中小河流加強治理。“十二五”期間,投資2900萬元對洨河大堤賈呂、南輪城、煙家寨、尉家莊4處險工段進行漿砌石護坡,對洨河左堤進行路面硬化;投資2980萬元實施槐河整治工程,對護坡、堤防、河槽進行全面整治;投資2990萬元實施汪洋溝河道整治工程,主要對16.7公里的主河槽疏浚拓寬,重修農用橋13座。

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和新民居建設工程

按照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分類指導、分步實施、依靠民眾、整體推進的原則,以農村沼氣建設為核心,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促進村容村貌環境綜合整治。到2015年,使全縣農村沼氣普及率達到60%以上。進一步實施新民居建設工程。以環縣城、環景區、環園區和沿國道、沿高速兩側等“三環、兩沿”區域為重點,抓好城中村、中心鎮(村)改造和聯村建社區,使更多的村鎮列入省市新民居建設規劃,努力爭取用好國家資金。到2015年完成37個以上示範村的規劃建設,使新民居建成村達到全縣總村數的15%以上。同時啟動建設5個小村並大村、聯村建社區試點村。搞好村莊規劃,加強農村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減少垃圾和廢棄物的排放。改建通村公路,推進農村客運網路建設。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促進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健全鄉村民主管理制度,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完善村務公開與民主管理制度。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職能,建立健全政府帶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投資建設機制。積極倡導文明生活方武,引導農民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

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

把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深入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大力發展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培育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城鄉一體化勞動力市場。積極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維護流動就業農民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逐步建立城市公共資源居民共享制度,保障農民工在子女入學、衛生醫療、文化生活、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平等權利。為農民工融入城市建立良好和諧的社會環境。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

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建立完善土地流轉市場,規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強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建設,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各類服務平台。推進農村征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保證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於農業農村。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探索建立社區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服務組織,發展農業保險。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財富積累機制,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大力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

堅持以文化旅遊和現代化物流為重點,促進服務業發展繁榮。要按照城鄉結合、產銷結合、三次產業發展相結合、生活保障與生產保障相結合、內貿與外貿相結合、服務與文化相結合的原則,以城區為中心,以小城鎮為支點,建立覆蓋全縣城鄉的設施完善、管理規範、信息暢通的現代服務體系。到2015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130億元,外貿出口額達到6500萬美元,服務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達到30%左右。

旅遊開發

全力實施“旅遊興縣”戰略,依託“名橋、古寺、梨園風光”,深度開發旅遊資源,構建大旅遊格局。抓好古城文化旅遊區建設,實施趙州橋景區綜合建設工程,規劃建設李春紀念堂、趙州文化藝術博物館、文化休閒長廊、中國民俗文化村、名橋文化博覽園、魯班獎會展中心、休閒遊息園等特色旅遊景點,將趙州轎公園建成一個以保護名橋古蹟為主體,以展示中外橋樑文化景觀為主題的園林型風景名勝公園;全力支持柏林禪寺東擴西延,建設佛學院、禪學院和禪學中心,支持將柏林廣場建成觀音文化廣場;完成歷史文化廣場、臨洨門廣場、文廟遺址公園等重點旅遊項目建設;挖掘開發龍文化、伏羲文化、秦漢文化等民俗文化旅遊景點;系列開發白佛寺、古漢墓群、廉頗墓等一批歷史遺址。抓好“梨園風光”特色旅遊開發,完善20萬畝梨園等觀光農業旅遊景區,規劃建設現代農業觀光園,包裝改造和美化旅遊線路,做好旅遊景點的宣傳推介。以景區建設為契機,重新規劃整合旅遊要素市場,改變和最佳化旅遊景區的停、住、行、吃、看、買各個環節。加快規劃建設趙縣星級賓館,開闢石塔路東段為步行街,設定大型停車場,規範景區商業活動,維護景區社會秩序。用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清新舒適的梨園風景,安靜祥和的城區環境,吸引遊客,留住遊客。“十二五”期間,全縣接待遊客突破700萬人次,旅遊行業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就業人數增加5000人以上。

商貿流通

大力發展國內貿易,建成三級市場基礎設施體系(即較為完善的城區市場基礎設施體系、與城區相匹配的鄉級市場基礎設施體系和覆蓋全縣的村級市場基礎設施體系);構建四大流通服務網路(即日用消費品及農資服務網路、藥品配送服務網路、放心肉菜奶蛋系列化食品配供網路和大宗農副產品流通服務網路);實施十大工程(即“萬村千鄉”農家店體系升級改造工程、家電下鄉工程、汽車下鄉工程、城鄉市場升級改造工程、新民居示範村新型農村超市建設工程、藥品連鎖配送工程、放心食品連鎖經營工程、農副產品與城市超市對接工程、放心早餐工程和服務行業形象最佳化與服務升級工程)。立足於縣域優勢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整合資源、最佳化結構、提升檔次,引導和推動實力商貿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到“十二五”末,基本構建“國際有延伸、城市有分支,縣城形成中央商務區,鄉鎮形成商務分區,農村建立連鎖網路,縣域規模企業群體為支撐,市場開放,管理規範,運轉快捷,銷、供、產一體化、產業化”的大商務格局。加大市場建設力度,配合城區建設遷建集貿市場,規範提升蔬菜批發市場;依託全縣紡織業的快速發展,規劃建設北方紡織品市場;結合小城鎮建設,對區位優勢明顯的范莊、楊家郭、沙河店、北王里、韓村等五個鄉村集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使之成為服務本地、輻射四周的小型商貿中心。整頓規範市場秩序,淨化城鄉市場環境,確保人民民眾消費便捷、安全、實惠。繼續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鼓勵購銷企業與下游糧油加工、飼料生產等用糧企業合作,實現規模化經營,協作化發展;積極創造條件,適時開展糧食期貨貿易,規避市場風險,提高企業效益;培育我縣糧食集團式企業,“十二五”期間培育一家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爭取設立我縣軍糧特供特許加盟店,進入全省軍糧特供網路;推進放心糧油示範工程,探索放心糧油進農村的新路子。供銷系統要逐步實現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業務覆蓋所有村莊,縣內主要農產品經營領域全部建立行業協會,著力培育一家年產值超千萬元的供銷龍頭企業;建設集農產品和生產資料交易、物流、配送服務於一體的農產品交易大廳。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 “十二五”期間,在城區東北部毗鄰青銀高速出入口建設趙縣暢運物流園,計畫總投資10.8億元,占地面積84.96公頃,建築面積46.2萬平方米,規劃標準貨物處理量為每年250萬噸,培育和引進幾家大型物流企業進駐,逐步發展為冀南地區最具活力的物流中心和貨物集散地。中國石化在“十二五”期間投資7700萬元新建一座加油站、改建6座加油站(其中兩座加油站為加油加氣一體站)。

信息工程

中國移動新建TD基站7個,增加光纜桿路30公里,投資6000萬元建設移動樞紐大樓;中國聯通對用戶線路進行最佳化,大力推進“光進銅退”改造工程,加快縣域3G網路全覆蓋,做好2G的廣度覆蓋;中國電信對城區6個小區和14個鄉鎮的22個新建或改建村約1.8萬戶進行有線覆蓋;中國郵政開展“村郵站”工程,力爭“十二五”期間達到村村有村郵站。城區新建小區全部安裝集群式信報箱,方便民眾生活用郵。

強力推進城鎮化建設

把趙縣建設成“石家莊南部中等城市”、“省級園林縣城”是我縣城鎮化建設的新台階、新標桿,是改革開放30年以來各項成果的集中體現,是踐行科學發展、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是省會大都市圈外延的客觀需要,是提升趙州品牌,提高生活質量的強大推力,是由農業大縣向經濟強縣跨越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必須按照“拓展空間、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要求,高站位、寬視野、大手筆搞好縣城規劃和建設。健全城鄉規劃體系,完善各類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規,引進國內一流設計單位參與縣城規劃和建設,打造精品工程和標誌性建築。注重把歷史文化融入縣城建設之中,傳承歷史文脈,突出文化特色,展現獨特魅力。“十二五”末,縣城城區人口達到20萬以上,建成區面積達到20平方公里以上,全縣城鎮化率達到38%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35%,綠地率達到32%。

全面推進“一城四區”建設

在縣城北部實施6平方公里新城區建設,力爭用五年時間建成現代一流的新城區。在縣城東部建成暢運物流園,招引大型物流企業入駐,力爭“十二五”期間建成冀南地區最具活力的物流中心和貨物集散地。在縣城西北加快建設趙縣工業園區,促進產業發展與縣城建設發展互融互動。在縣城南部建成1800畝的趙州橋文化景區,使之成為橋文化主題公園和省會對外視窗之一。加快舊城區改造步伐,以劉家莊、石塔、縣前、東晏頭等城中村改造為重點,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方便宜居。以“一城四區”為載體,打造靚麗精美、宜居宜業的城市生活帶,打造吸納生產要素、發展戰略產業的經濟隆起帶,打造繁榮市場、活躍流通的物流產業帶,打造承載歷史、彰顯文化的休閒度假帶,打造要素集聚、產業發展、功能多元、生態和諧的中等城市。

完善城鄉基礎設施

科學安排城區路網建設,構建通暢快捷的城區路網體系。抓好李春大道、石塔路、永通路、柏林大街、平棘大街、升華街等主幹道延伸和永安路、北辰街、澄波街等次幹道建設,實施308國道繞城工程。加快推進公園、生態景觀建設,建設人民廣場、荷香園、苗圃公園等園林景觀,建成省級園林縣城。加快推進市政設施建設,抓好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電網改造、集中供熱供水、天然氣利用等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加快文體、商務設施建設,建設文體中心、商務中心。

提升縣城管理水平

按照“全天候、精細化、無縫隙”要求,學習先進地區管理經驗,不斷完善和創新縣城管理體制。按照“疏堵結合”的原則,加大環衛設施、停車場建設力度,深入開展縣城環境綜合整治,大力實施以交通暢通、市場暢流、景觀整治、環衛保潔、環境監測為重點的整治工程,加大對物業管理工作的指導和監督,營造設施完備、景觀優美、乾淨整潔、宜居宜業宜游的縣城環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