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29年,趙心水出生於河北省滄縣的一個地主家庭。1935年,趙心水開始讀私塾,後來考入天津秀山國小、天津西開中學。
1944年10月,加入八路軍,在渤海軍區一分區政治部做民運工作。抗戰勝利後,趙心水隨軍北上參加解放戰爭,在東北六縱隊十八師宣傳隊任分隊長、代隊長等職。1947年8月15日,趙心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因創造性地建立行軍鼓動棚的貢獻而立大功一次。
1950年,趙心水被送入中南軍區部隊藝術學院戲劇系導演班學習。1952年,趙心水圓滿結束了在武漢中南軍區藝術學院的學習。畢業後,調入長春電影製片廠。1957年,擔任劇情電影《
複試》的助理導演。1958年,擔任劇情電影《
女社長》的助理導演,該片由
方熒執導。
1960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
鴻雁》,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該片取材於 1958年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長篇通訊《紅色郵遞員李虎天》;同年,執導戲曲片《潘楊松》。1963年,執導戰爭電影《
冰山上的來客》,他憑藉該片獲得長春電影製片廠“小百花獎”最佳導演獎。1965年,自編自導由
盧桂蘭、
隋桂鳳搭檔主演的劇情電影《
“特快”列車》。
1972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光輝的道路》上映。1975年,執導劇情電影《
長城新曲》,該片由呂武林、姜瑞、李俊海聯袂主演。1977年,執導懸疑電影《
熊跡》,該片講述了中國北方某地國境線上,發生了一起越境敵特被我擊斃的案件而引發的抓捕蘇聯特務故事。
1979年,執導由
梁波羅、
黃梅瑩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
瞬間》。1981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
海神》上映,劇本以人民海軍建軍初期的第一次海戰為背景。1985年,自編自導由
馮恩鶴、加米拉、石榮聯合主演的劇情電影《
戈壁殘月》。1988年,與王文智聯合執導動作電影《
天下第一劍》。
個人生活
趙心水的父親在天津入股一家藥店,做藥材生意。趙志汾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第四,出生的時候,雙眉之間生有一痣,所以小名叫珠兒。1989年,趙心水因肝癌晚期而病逝於北京。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88年 | 《天下第一劍》 | 電影 |
1985年 | 《戈壁殘月》 | 電影 |
1981年 | 《海神》 | 電影 |
1979年 | 《瞬間》 | 電影 |
1977年 | 《熊跡》 | 電影 |
1975年 | 《長城新曲》 | 電影 |
1972年 | 《光輝的道路》 | 電影 |
1965年 | 《“特快”列車》 | 電影 |
1963年 | 《冰山上的來客》 | 電影 |
1960年 | 《潘楊訟》 | 電影 |
1960年 | 《鴻雁》 | 電影 |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85年 | 《戈壁殘月》 | 電影 |
1981年 | 《海神》 | 電影 |
1965年 | 《“特快”列車》 | 電影 |
人物評價
趙心水有著豐富的生活經歷和戎馬生涯,為以後的藝術創作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他的作品更貼近生活、更富有滄桑風情。他性格像母親,外向而擅長與人溝通和交流。在藝術創作方面,他追求的是寫實兼具浪漫的藝術風格。他性格倔強又執著,被公認為“壞脾氣”導演,可他的仗義、正氣是被人認可的,他在影片的創作上卻很民主也很虛心。他這樣一位事業至上的導演,藝術創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他的性格與情感往往會在影片中有所體現。多年的從軍生涯奠定了趙心水拍攝部隊生活的基礎,使他鏡頭下的軍人形象氣質更加鮮活(《電影文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