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蒼茫》講述進入21世紀後,外部世界引起了更大的焦慮,某些一向關注的問題——如“城市改造”,如古村鎮的旅遊開發,如“老齡”問題的日趨嚴重,如無論城鄉的貧困——令我焦慮。老杜詩日“悵望千秋一灑淚”。我望之不遠,不敢言“千秋”,時有悵惘卻是真的。
基本介紹
- 書名:趙園作品系列:世事蒼茫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320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作者:趙園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3172788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世事蒼茫》題作“世事蒼茫”,也正與“悵惘”有關。
媒體推薦
進入21世紀後,外部世界引起了更大的焦慮,某些一向關注的問題——如“城市改造”,如古村鎮的旅遊開發,如“老齡”問題的日趨嚴重,如無論城鄉的貧困——令我焦慮。老杜詩日“悵望千秋一灑淚”。我望之不遠,不敢言“千秋”,時有悵惘卻是真的。本書題作“世事蒼茫”,也正與“悵惘”有關。——趙園
圖書目錄
第一輯悵望城市
公共,“整體的連續的美麗”
——城市隨想之一
安全,令人有認同感的城市
——城市隨想之二
新城/舊城
——城市隨想之三
誰的城市,誰設計與管理城市
——城市隨想之四
童年的城市
開封:水,民風,人物
附錄
我與開封
再說我與開封
第二輯屐痕
雨中過居庸關
貴州一日
印象婺源
溫潤雲南
青岩·青舍
重遊日月潭
遙遠,遙遠
——俄羅斯之行瑣記
夏日海參崴
第三輯讀書小札
“溱與洧方渙渙兮”
由“載籍之厄”說起
清初“莊氏史獄”中的若干涉案人物
再續《讀人》
流動中的人與文學
關於“老年”的筆記之一
關於“老年”的筆記之二
關於“老年”的筆記之三
第四輯答 問
被光明俊偉的人物吸引,是美好的事
——答《書城》李慶西問
以閱讀開啟想像,以閱讀滋養心性
——答《語文建設》李節問
關於明清之際的遺民與貳臣
——答《東方早報·上海書評》張明揚問
保持對學術工作的熱情
——答《文藝報》約陳定家問
轉向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屬偶然,但也像命運
——答《南方都市報》李昶偉問
公共,“整體的連續的美麗”
——城市隨想之一
安全,令人有認同感的城市
——城市隨想之二
新城/舊城
——城市隨想之三
誰的城市,誰設計與管理城市
——城市隨想之四
童年的城市
開封:水,民風,人物
附錄
我與開封
再說我與開封
第二輯屐痕
雨中過居庸關
貴州一日
印象婺源
溫潤雲南
青岩·青舍
重遊日月潭
遙遠,遙遠
——俄羅斯之行瑣記
夏日海參崴
第三輯讀書小札
“溱與洧方渙渙兮”
由“載籍之厄”說起
清初“莊氏史獄”中的若干涉案人物
再續《讀人》
流動中的人與文學
關於“老年”的筆記之一
關於“老年”的筆記之二
關於“老年”的筆記之三
第四輯答 問
被光明俊偉的人物吸引,是美好的事
——答《書城》李慶西問
以閱讀開啟想像,以閱讀滋養心性
——答《語文建設》李節問
關於明清之際的遺民與貳臣
——答《東方早報·上海書評》張明揚問
保持對學術工作的熱情
——答《文藝報》約陳定家問
轉向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屬偶然,但也像命運
——答《南方都市報》李昶偉問
序言
近年來編《昔我往矣》(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閱讀人世》(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適應出版社的設計,均為新作舊作混編,而以舊作為主,像是對自己文字的“檢閱”。讀自己舊日文字,有時竟像是在讀別人的作品,會暗自驚訝當年何以有這樣的筆墨、尤其這樣的寫作狀態。自己寫過的書,對《地之子》最不看好。編《閱讀人世》重讀其中的片段,卻有意外的驚喜:其時醞釀著的思緒像是一觸即發,表達願望之急切則迫不及待,語流也就滔滔而下。當然,那種活躍的狀態,注定了不能經久。在我,那正是一邊揮別中國現當代文學,一邊踏進“明清之際”的當兒,是蓄之既久、卯足了勁兒的一次表達。這勢頭直至寫作《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還在持續,到《續編》已難以為繼。被許為“謹嚴”、“專業化”者,固然有自覺的學術追求,也有不得已。回頭看去,最好的寫作狀態前後不過十幾年。從事學術起步太晚,卻又早衰——不是一夜間乾涸,而是慢慢地耗竭,終至於油盡燈枯的那種。
上面所說的“檢閱”,使發生在自己這裡的蛻變真切而具體。晚年的錢謙益說:“古人詩暮年必大進。詩不大進必日落,雖欲不進,不可得也。欲求進,必自能變始,不變則不能進”(《與方爾止》,《牧齋有學集》卷三九),甚得我心。但我也明白,所謂“衰年變法”,談何容易!你所經歷的,有可能是全面的衰退,萎縮,感覺(包括文字感覺)的鈍化,語言材料的匱乏,等等。你發現自己的文字日甚一日地“緊”起來,正像臉上的皮膚。曾經有過的“淋漓”、“豐沛”的感覺(也有可能是錯覺),書寫中的快感,已經永遠地離你而去。隨筆亦然。由《獨語》、《紅之羽》到這一集,其間歲月的印記清晰可見。較之前兩個集子,這本小書中較少向內的搜尋,更多對於外界的觀感,印象,評判,儘管也仍然是個人的,由“內心”穿過。這與進入21世紀後的狀態有關:外部世界引起了更大的焦慮,某些一向關注的問題——如“城市改造”,如古村鎮的旅遊開發,如“老齡”問題的日趨嚴重,如無論城鄉的貧困——令我焦慮。老杜詩曰“悵望千秋一灑淚”。我望之不遠,不敢言“千秋”,時有悵惘卻是真的。本書題作“世事蒼茫”,也正與“悵惘”有關。
2013年3月
上面所說的“檢閱”,使發生在自己這裡的蛻變真切而具體。晚年的錢謙益說:“古人詩暮年必大進。詩不大進必日落,雖欲不進,不可得也。欲求進,必自能變始,不變則不能進”(《與方爾止》,《牧齋有學集》卷三九),甚得我心。但我也明白,所謂“衰年變法”,談何容易!你所經歷的,有可能是全面的衰退,萎縮,感覺(包括文字感覺)的鈍化,語言材料的匱乏,等等。你發現自己的文字日甚一日地“緊”起來,正像臉上的皮膚。曾經有過的“淋漓”、“豐沛”的感覺(也有可能是錯覺),書寫中的快感,已經永遠地離你而去。隨筆亦然。由《獨語》、《紅之羽》到這一集,其間歲月的印記清晰可見。較之前兩個集子,這本小書中較少向內的搜尋,更多對於外界的觀感,印象,評判,儘管也仍然是個人的,由“內心”穿過。這與進入21世紀後的狀態有關:外部世界引起了更大的焦慮,某些一向關注的問題——如“城市改造”,如古村鎮的旅遊開發,如“老齡”問題的日趨嚴重,如無論城鄉的貧困——令我焦慮。老杜詩曰“悵望千秋一灑淚”。我望之不遠,不敢言“千秋”,時有悵惘卻是真的。本書題作“世事蒼茫”,也正與“悵惘”有關。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