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向欣

趙向欣,1932年出生於遼寧省法庫縣,在解放戰爭的槍炮聲中結束了國中學業,先後參加了法庫縣土改工作隊、法庫縣委政治訓練班,後又懷著救國救民、報效祖國的凌雲壯志南下參加了革命,1949年4月,她來到已和平解放的北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向欣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遼寧省法庫縣
  • 出生日期:1932
人物經歷
這時,鐵道部成立了鐵道部公安局,局長馮紀精心組織了刑事技術班,聰穎好學、志向不凡的趙向欣被馮紀慧眼識中。1951年她被選送到鐵道公安學校刑事技術專業接受了為期半年的專業技術培訓,結業後留在鐵道部公安局技術科當技術員。後來,根據組織安排,她被調到公安部三局,並得到了蘇聯痕跡專家的系統培訓。
趙向欣
崇高的理想、堅實的步伐、勤勉的思索,使得趙向欣很早便顯示出了超人的才華。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50年代趙向欣就在國內率先發明了寧西特林顯現法和指紋觀察器。1957年,原公安部三局局長石廣平在開會時提到,《大參考》上刊登了一則訊息,說日本已使用最新的寧西特林顯現法顯現手印。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她禁不住暗暗琢磨起來:現在我國普遍用的是鋁粉刷顯法、硝酸銀顯現法,能不能學學外國的先進經驗呢?說乾就乾,她急急地翻開化學詞典,查出寧西特林化學名為茚三酮,當時國內尚無生產。這如何是好?無奈之下,她跑到圖書館,認真地查閱起資料,最終發現寧西特林是檢驗胺基酸用的,又打聽到醬油廠是以金屬鈉為原料製成土製的茚三酮,以此來檢驗胺基酸。於是,她著了魔似地跑到某醬油廠,在一個土製的防空洞裡,冒著隨時會發生爆炸的危險,做起了試驗:將金屬鈉切成薄片放在小燒杯里,又讓小燒杯漂浮在盛著油的大燒杯里,然後在大燒杯底部緩緩加熱,最後用丙酮將所得固體溶解……想不到,合成茚三酮就如此自然而然地誕生了。更料不到,沒多久,此法就在全國推廣套用,上海生化所還據此進行了大規模生產。
而指紋觀察器的發明更是她平時勤於觀察、善於思考的結果。1959年的一天,她在端著玻璃杯喝開水時,突然發現玻璃杯表面現出了幾個清晰的指紋。她眼睛一亮,以前所學的相關物理知識一下子如電光燧火般跳躍到腦海里,玻璃杯和水不就組成了最天然的三稜鏡么?而按在玻璃表面的指紋不就是通過與之接觸,經其折射而被肉眼所觀察到的嗎?太好了?這方法比油墨捺印法快捷多了,並且在進行現場手印鑑別時,也不會再讓在場的相關人員搞得"滿手黑"了。她向領導匯報後,興沖沖地趕到了錦州光學儀器廠,於是最初的16個由三稜鏡、放大鏡等主要部件組成的指紋觀察器誕生了,不到一個月就被各地公安機關"搶"去了大半。遺憾的是,隨後出現的"大躍進",使得批量生產指紋觀察器的計畫流產了。
幾十年後的一天,一個同事告訴她,美國最近發明了直接讀取指紋儀,原理跟您當年設計的一樣,她只是若無其事地點點頭。
因高超的技術和過硬的辦案水平,"趙手印"的雅號在全國公安、司法界早已不脛而走,她每年接受全國各地的刑案不下百起。忙碌之餘,她仍不忘少女時代的志向,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指紋痕檢的研究之中,成為新中國指紋學的奠基人之一。她在手印鑑定方法、指紋科學史以及手印顯現方法的研究上見解精闢,填補了國內外空白;她所主持完成的科研項目獲過全國科技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及部級獎。1976年以來,她所撰寫的《指紋的科學》、《淺談指紋套用史》、《手紋在中國古代的套用》等幾十篇論文分別在海內外各大專業報刊雜誌發表,主編的《指紋學》、《中華指紋學》、《刑偵學基礎手印》由民眾出版社出版,並且成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指紋詞條的撰寫者。
趙向欣從本職崗位上退休了,但仍堅持在指紋的迷宮裡孜孜不倦地探索。她經常應邀參加疑難案件的覆核,並擔任著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協會常務理事、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指紋學顧問等職務。為培養新人,她兼任了5所大專院校指紋專業的客座教授,並慷慨地將自己珍貴的第一手資料贈給學生們,甚而將家裡的專業書籍資料都搬到了辦公室,供年輕人學習鑽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