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祥龍石圖卷

趙佶祥龍石圖卷

《祥龍石圖》卷,北宋徽宗趙佶繪,絹本,設色。縱53.9厘米,橫127.8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佶祥龍石圖卷
  • 作者:趙佶
  • 創作年代:北宋
作品簡介,創作背景,作品價值,

作品簡介

卷首畫有一塊立狀太湖石,石頂端生有異草幾株。太湖石宛如一條上下翻滾的蛟龍,其形貌占據了奇石必備的五個審美條件:瘦、漏、皺、透、醜。細看石上,有楷書“祥龍”二字。宋徽宗將此類奇石異草的出現,視為大宋國運之祥兆,贊之“挺然為瑞”,竭盡全力繪之。圖左有宋徽宗為祥龍石而作的瘦金體題詩:“祥龍石者,立於環碧池之南,芳洲橋之西,相對則勝瀛也。其勢勝湧,若虬龍出為瑞應之狀,奇容巧態,莫能具絕妙而言之也。廼親繪縑素,聊以四韻紀之。彼美蜿蜒勢若龍,挺然為瑞獨稱雄。雲凝好色來相借,水潤清輝更不同。常帶瞑煙疑振鬣,每乘宵雨恐凌空。故憑彩筆親模寫,融結功深未易窮。”署款“御製御畫並書”,押署“天下一人”,鈐朱文印“御書”、“宣和殿寶”,徐邦達先生認為此印“不佳,真偽待考”(徐邦達《古書畫偽訛考辨》),但《祥龍石圖》卷被公認為是宋徽宗的真跡。鑑定徽宗真跡的標尺除了瘦金體“御製御畫並書”、“天下一人”畫押及朱印“御書”和雙龍御璽外,書畫風格也是一項重要依據,即結合趙宋家族的書畫歷史特別是徽宗本人的美學思想及北宋繪畫的歷史發展狀況,尋找其中存在的風格上的邏輯關係,再結合當時及晚一輩名人的題識,綜合多種因素來判斷。
趙佶祥龍石圖卷
趙佶祥龍石圖卷

創作背景

當時的徽宗特別迷戀太湖石,為了加大採運力度,特設蘇杭應奉局專門在太湖周圍開挖湖石。石工們因長期泡在水裡挖石,導致肢體皮膚潰爛。運送巨石時,甚至不惜拆橋過船,靡費國資不計其數。徽宗根據一些湖石的形狀封其為“盤固侯”、“蹲螭坐獅”、“金鰲玉龜”等吉祥名號,畫中的“祥龍石”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塊。宋徽宗處心積慮地尋找花石綱和各種祥瑞之物,欲藉此穩定朝廷、安撫民心,同時也為他提供了藝術創作的素材。在充滿了道教神仙思想的宋徽宗看來,描繪祥瑞之物的繪畫活動不僅僅是單純的藝術創作,而且也是祈禱國家和民族福祉的獨特形式和粉飾太平的最好的政治工具,《祥龍石圖》卷正是這種思想的反映。

作品價值

有史以來,宋徽宗第一個在藝術創作上實現了詩書畫印的完整統一。在《祥龍石圖》卷中,徽宗的題畫詩不在卷尾,而是作為畫面構成的一個部分,這必定是作者將構思和構圖同時經營的結果,這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劃時代的重要意義。該卷構圖極簡,用色頗精,格調雅致,具有典型的北宋院體繪畫的藝術風格。畫家以墨筆層層渲染出太湖石的坑眼,結構分明,筆墨細膩入微,極其工整精雅,極可能是寫生之作。該卷鈐有元內府“天曆之寶”等印璽,拖尾有清代陳仁濤、吳榮光的題跋,《辛丑消夏記》著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