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偉(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副院長)

趙中偉(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副院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中偉,1966年9月生於河北省永年縣。中共黨員,1995年於中南工業大學獲博士學位。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現任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副院長,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物理化學委員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稀有金屬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鎢及硬質合金創新聯盟副理事長、湖南省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製備重點實驗室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中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北省永年縣
  • 出生日期:1966年9月
  • 畢業院校中南工業大學
  • 信仰:中共黨員
  • 主要成就:2012年獲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2012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014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技獎
    第十八屆中國專利金獎
  • 職務: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副院長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95年於中南工業大學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現任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副院長,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物理化學委員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稀有金屬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鎢及硬質合金創新聯盟副理事長、湖南省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製備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8年10月至2000年9月由國家教委派遣赴日進行博士後科研工作。
2005 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和“湖南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
2009年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2012年獲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主講課程

主講本科生專業基礎課《冶金原理》、選修課《冶金過程強化》、碩士研究生課《機械化學冶金》、博士研究生課《材料冶金進展》。他教學深入淺出,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研究方向

名古屋大學工學部材料系表界面工學正教授研究室從事有關功能材料製備研究。
研究方向為稀有金屬冶金、相似元素分離、冶金過程強化。

主要貢獻

留日期間主要從事生體金屬材料的表面生物活性化研究,在電化學沉積法製備生物陶瓷膜的研究方面取得成果:傳統的陰極電沉積法具有過程溫度低、能耗低、不產生殘餘應力且尤其適合於在複雜形狀基體上鍍覆等優點。但一般來說電沉積法製得的膜層與極基底的結合強度不超過20MPa,遠低於等離子噴塗法的60MPa。這也是陰極電沉積法製備生物陶瓷薄膜技術中亟待解決的一個難題。而如何保證在陰極基板形成適當的氧化物過渡層及如何抑制H2在陰極基板上的析出是提高金屬與陶瓷膜之間結合強度之關鍵所在。針對以上情況,研究中提出了新的工藝。通過設計並採用新的電解液體系,一方面抑制了陰極氫氣的析出;另一方面降低了陰極極化。從而可以在簡單的條件下獲得性能優異、結合牢固的的膜層。
有關初步研究結果已在國際會議發表。據文獻檢索,自首次提出電積工藝 (1990年) 以來未見同類報導。2001年,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青年基金資助。
1997年以來,針對鎢提取冶金中鎢/鉬分離這一長期困擾國內外冶金工作者的難題,運用分子設計的方法,通過尋找特殊功能的先導化合物並進行類型衍化,合成了系列特效除鉬試劑。鎢/鉬分離係數普遍在4000到20000之間。實現了低鎢損條件下高度選擇性除鉬。這一研究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在國內獲得廣泛推廣套用。4年內套用面已占國內冶煉總生產能力的73%並仍在繼續擴大。已採用該技術的廠家包括我國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鎢冶煉廠--廈門鎢業公司、我國第二大和第三大鎢冶煉廠--自貢硬質合金廠和南昌硬質合金廠等。擁有授權專利2項,受理申請專利3項。
科研團隊以“難冶鎢資源深度開發套用關鍵技術”項目獲得“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目包括白鎢礦分解新工藝、高濃度離子交換、共生鎢鉬分離及短流程深度除雜等整套關鍵技術,成功地解決了我國難冶鎢資源的高效利用與清潔生產問題,為我國鎢資源使用提供了技術支撐;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滿足了我國國民經濟和國防軍工的需求,為我國的冶金科學技術進步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
中南大學趙中偉教授是世界“鎢”脊的攀登者。由他提出關鍵技術構思,開發出“選擇性沉澱法從鎢酸鹽溶液中除鉬、砷、錫、銻新工藝”,一舉解決了長期困擾國內外冶金界的“鎢/鉬分離”技術難題。該成果目前在我國鎢冶金企業推廣面達96%以上,覆蓋75%的生產能力。由他領軍研究的“難冶鎢資源深度開發套用關鍵技術”,突破了國內外長期認為白鎢礦不能鹼分解的理論禁錮,解決了我國鎢資源的高效利用與清潔生產問題,確保了我國鎢資源使用年限由原來的不足5年延長到25年以上,生產的系列高技術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承擔和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項目和國家973項目等11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共發表論文128篇,其中SCI收錄33篇,EI收錄55篇;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7項。

獲獎記錄

“鎢礦物鹼分解基礎理論研究”,獲1999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機械活化(熱球磨)鹼分解白鎢礦及黑白鎢混合礦技術的推廣套用”,獲得1997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其科研項目“選擇性沉澱法從鎢酸鹽溶液中除鉬、砷、錫、銻新工藝”,獲2001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2000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5年被評為中南大學“我最喜愛的老師之最佳教學手段老師”; 2007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師,記二等功;2008年被評為中南大學教學名師; 2012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先進工作者。
何梁何利基金2014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趙中偉獲何梁何利基金科技獎。
“難冶鎢資源深度開發套用關鍵技術”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目研究團隊為中南大學教授趙中偉等15人。
2016年12月26日,第十八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在北京召開,我校趙中偉教授團隊發明的“一種從白鎢礦中提取鎢的方法(ZL 201010605107.0)”專利榮獲本屆中國專利金獎,是中南大學組建以來獲得的首箇中國專利金獎。
趙中偉教授主持完成的“基於硫磷混酸協同浸出的鎢冶煉新技術” 項目榮獲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趙中偉團隊發明了硫磷混酸體系協同分解鎢礦的技術,實現了常壓條件下的高效連續浸出,浸出渣可用作建材填料;採用“高溫浸出-低溫補酸”控制結晶分離鎢的技術,實現了浸出母液循環,解決了廢水排放問題;發明了高選擇性萃取鉬陽離子的技術,簡捷地實現了鎢鉬分離,解決了鉬回收難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