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三祝,文成縣龍川鄉人,1938年出生,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詩學會會員、瑞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領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三祝
- 別名:趙爺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龍川鄉
- 出生日期:1938年1月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溫州師範學院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中國散文詩協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
- 紀實文學:《頂天立地瑞安人》
- 報告文學:《報春花》
- 人生感悟:《塵寰片語》
- 連續劇:《擒雕》
- 連續劇:《明天的大陽更美好》
1979年,他開始從事業餘文學創作活動,已發表散文、散文詩、報告文學和電視文學劇本80多萬字,出版長篇紀實文學《頂天立地瑞安人》、報告文學集《報春花》、人生感悟集《塵寰片語》。與人合作的6集連續劇電視《擒雕》、4集電視連續劇《明天的大陽更美好》和一批電視短片在中央及地方各級電視台播映後頗獲好評,曾多次獲獎,入載《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
少年時期趙三祝:
早晨四五時,山裡的公雞將早行的人催到晨曦里。通往學校的小路上走來一位肩挑菜筐的國中學生,他身材矮小,有點瘦弱。扁擔頭掛著書包,筐里是夏令蔬菜,粘著露水的黃瓜和豇豆。他逕自走向學校食堂,把蔬菜兌給廚房,將飯盒放在蒸屜里,跑往教室讀書。他便是少年趙三祝。
冬日,地面霜凍未解,少時的趙三祝將僅有的一雙布鞋脫下放在書包里,光著赤腳健步如飛跑到學校,在冰冷的溪水裡將腳上的泥沙晃掉,再穿上布鞋。
“我一輩子不怕吃苦,這是從小養成的。”趙三祝說。
哥哥早已分家單過,兩位姐姐也已離家,父親抱病不能下地勞作,趙三祝成了家裡的頂樑柱。國小畢業,父親向趙三祝灌輸他的那句名言:“放下鋤頭,還有半年糧。”有著這樣一種哲學擋道,加上家裡沒勞力這一鐵打的事實,父親拿著一把鋤頭告訴他:“以後就不要背書包了。”他強壓著想上國中的夢想,別無選擇,種田吧!
記得國小六年級時,校長就給趙三祝等學生講《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桃園三結義等故事,他每次都聽得十分入迷。輟學種田後,他便在村里立刻找到一本《三國演義》上冊,很破爛的那種,每每吃完中飯休息時,就似懂非懂地翻幾頁。村中有一位算命先生,夏日裡,趙三祝與夥伴們將先生請到樹蔭下,聽他講故事。這些也成為他早年激發文化興趣的源頭。
讓人稱奇的是,趙三祝的記憶力十分驚人。“第一天聽先生講故事,第二天我就能從頭到尾重複一遍。”自此,他成了一個講故事能手。
趙三祝人生轉機源於他的一個謊言,這是他人生的第一個謊言,也是迄今為止惟一的謊言——他瞞著父親偷偷地考上國中。當村人看到中學的“榜文”告訴父親時,這位樸實的農民狠狠地扇了兒子一個大嘴巴,趙三祝一個踉蹌栽倒在地上。在鄉鄰親戚的勸說下,特別是分家的哥哥站出來承諾,以後幫著家裡犁地,輕體力活由弟弟乾,這才讓老爺子勉強答應他去上學。
讀國中時,整個村子裡的書信都是趙三祝捉筆,他參加作文比賽屢屢獲獎,獎品大都是一瓶墨水,周邊村子裡10多個國中生都很羨慕。“感覺很光彩,很有成就感。”至今,趙老回憶此事仍堅持認為,這些激勵對激發他寫作的興趣有很大作用。
半耕半讀上完國中,考上溫州師範,終於可以吃上學校配給的糧食。趙三祝一下子長高了許多,他一年級坐第一排,二年級就坐在倒數第二排了。趙三祝笑侃自己178厘米的大個子要歸功於當時每天的9大碗米飯。
現在他老了,被人們稱為趙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