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婚族

趕婚族

面臨近年來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一些高校女生或“相親找對象”,或在網上發帖徵婚,有的甚至走進了婚姻介紹所這一人群,被稱為“趕婚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趕婚族
  • 外文名:Catch the marriage family
  • 原因:迫於嚴峻的就業壓力
摘要,背景介紹,原因,就業壓力,性別歧視,評論,

摘要

迫於嚴峻的就業壓力,女大學生畢業後不忙就業忙結婚,因為“幹得好不如嫁得好”。
趕婚族
趕婚族

背景介紹

又是一年畢業找工作的高峰期,苦讀四年的大學生即將踏出邁入社會的第一步,而隨著近年來就業難題凸顯,其就業期望值也總體下降。這種情況下,“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觀念在高校女生中繼續擁有“市場”基礎,不少女生或“相親找對象”,或在網上發帖徵婚,藉此逃避就業難題。在此情況下,全國各大婚姻中介中心迎來一個“事業發展的熱潮”,主力登記大軍正是這群臨近畢業的大四女生,婚介中心表示前來登記的準女大學畢業生數量呈現“井噴”。以某鵲橋中心為例,登記了生於1984~1988年的年輕女性共665人,其中,僅兩個月登記者有64人(大專學歷31人,本科學歷33人)。

原因

就業壓力

說白了就是視婚姻為就業捷徑。某女生感言,以前自己還對未來充滿憧憬,但現在反倒感覺沒什麼追求了,甚至總感覺身心俱疲,最近總想找個人嫁了算了,即便不上班,做個全職太太,那樣也就不用再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

性別歧視

大學生就業一直都很難,而一些單位的許多崗位更是不太歡迎女性,女性的求職空間本來就比男性來得更窄。而且如今職場的高壓狀態也使女性戀愛的時間和機會大大減少,如果大學裡沒有談對象的話,畢業時先相親會來得更為妥當。而找個經濟基礎比較好的對象也沒有什麼不妥,畢竟我們都是成年人了,會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也不會盲目地見錢眼開。即便相親,也是雙方有感覺,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有一定的感情基礎才會結婚,如果能在比較好的物質基礎上收穫到愛情。

評論

在調查中,發現徵婚的女生幾乎都把“房子”、“穩定的高薪”作為必要條件,對此,不少女生回答,物質是婚姻的基礎,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她們對精神需求的追求。
逃避壓力留隱患
福州大學心理學系主任何少穎認為,出現大四“趕婚”現象折射出社會的浮躁風氣,正如演藝界的明星、超女選秀等現象都向大學校園傳遞一個信息,成功是有“捷徑”可走的。
據統計,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495萬人,比2006年增加82萬人,就業形勢很嚴峻。這一現實確實給畢業生很大的壓力,於是有人就想走“捷徑”。“捷徑”意味著可以躲避壓力和艱苦奮鬥,伴隨著出現了以男生為主的考研“校漂”族,以及以女生為主的“趕婚”族。歸根到底,這都是畢業生拒絕長大、承擔壓力的表現。即使不談這樣的“愛情”會給她們的婚姻帶來什麼樣的隱患,這樣逃避現實的人生態度對社會和個人都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再浮躁,不能對學問和人生浮躁,人生處處有壓力,躲避不了。”
“給不起”婚姻
現在提到大四女生“趕婚”,社會表現出更多的寬容,不再一味以“傍大款”等帶有侮辱性的語言斥責。福州大學社會學系博士郁貝紅分析,作為大學生,本身對精神層面的要求肯定不會低,但是她們想通過與已經取得一定物質基礎的男性結合,來逃避社會現實的壓力,這讓她們在同齡的男性中較難找到伴侶,從而轉向婚介所尋找“成功人士”。
但是,這樣為婚姻也留下隱患。郁博士說,尋找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侶是每個人的嚮往,但是方式不同可能導致方向的失誤。
婚姻雙方應對等
“在婚姻里,雙方應該是對等的。”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員賴文對“趕婚”現象一針見血地指出,“她們的作為,應該也可以算是往婚介所投一份簡歷。在雙向選擇下,等待投資的結局。”
賴文說,按照以往的社會調查結果,可以說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變得更加現實與自我,這是社會現實與教育體制共同合力的結果。但是,不要忽略了男性的看法,在社會壓力劇增的今天,男性一樣也希望生活伴侶能夠自強自立,而不願意買一個花瓶供著,或者當一張“長期飯票”,否則只能是對婚姻別有用心的人,不值得信任託付。
高校應作出反應
對於“趕婚”熱潮,一些資深教育專家表示,這也同樣反映中國大學校園婚戀教育的缺失。如何正確引導,是高校教育界應該深思的問題,不能一禁了之,更不能放任自由。“特別是在信息社會,社會功利色彩滲透入大學校園,這更需要高校作出反應。”
賴文表示,大學生“找工作難”應當更準確表述為“找好工作難”,希望一步到位實現理想生活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