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鞠丸

越鞠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丹溪心法》卷三。為理氣劑-行氣劑。具有解諸郁之功效。主治六郁。症見胸膈痞悶,克腹脹痛,噯腐吞酸,噁心嘔吐,飲食不消,舌苔膩,脈弦。臨床常用於慢性胃炎、慢性腸炎、胃及十二指腸、胃神經症、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膽囊炎、肋間神經痛及婦女之痛經、月經不調屬氣鬱者。

基本介紹

  • 名稱:越鞠丸
  • 別名:芎術丸(原書同卷)、越曲丸(《松崖醫徑》卷下)
  •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 組成:香附、川芎、蒼朮、神曲、梔子
  • 功用:解諸郁
  • 主治:六郁
  • 分類:理氣劑-行氣劑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越鞠丸治六郁侵,氣血痰火濕食因;芎蒼香附兼梔曲,理氣舒郁法可欽。

組成


香附、川芎、蒼朮、神曲、梔子各等分(各10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原方為末,水丸如綠豆大,每服二至三錢,溫開水送下。

2、現代用法:上藥研末,水泛為丸,每日3次,每次6-9g,溫開水送下;亦可作湯劑,水煎服,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解諸郁。

主治

六郁。症見胸膈痞悶,克腹脹痛,噯腐吞酸,噁心嘔吐,飲食不消,舌苔膩,脈弦。

方義

本方所治六郁證因肝脾郁滯所致。肝鬱氣滯,氣滯則血行不暢,或郁久化火,故氣、血、火三郁責在肝;脾胃氣滯,升降失常,運化失司,聚濕生痰,或食滯化,故濕、痰、食三郁責在脾胃(胃)。病雖言六郁,但皆由氣鬱所致,治當行氣解郁為主,使氣行則血暢火清,氣暢則濕化食消痰除。方中香附疏肝解郁,以治氣鬱,為君藥。川芎辛香,為血中氣藥,既可活血祛瘀,以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氣解郁之功,為臣藥。梔子清熱瀉火,以治火郁;蒼朮燥濕運脾,以治濕郁;神曲消食導滯,以治食郁。三藥共為佐藥。痰郁未設治痰之品,此亦是治病求本之意。

配伍特點

以五藥醫六郁,貴在治病求本;諸法並舉,重在調理氣機。

運用

1、本方為治“六郁”的代表方,臨床套用以脘腹脹痛、噯腐吞酸、飲食不消為辨證要點。
2、現代常用於慢性胃炎、慢性腸炎、胃及十二指腸、胃神經症、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膽囊炎、肋間神經痛及婦女之痛經、月經不調屬氣鬱者。

加減化裁

氣鬱明顯者,加厚朴、枳實,以行氣解郁;血瘀明顯者,加當歸、丹參,以活血散瘀止痛;火熱內盛者,加黃連、黃芩,以清熱瀉火;飲食積滯明顯者,加麥芽、萊菔子,以消食和胃,濕盛者,加白朮、茯苓,以健脾滲濕;痰盛者,加半夏、陳皮,以降逆化痰。

使用注意

脾胃虛弱者慎用此方。

附方

名稱:越鞠丸
組成:即《丹溪心法》卷三“血郁湯”。見該條
出處:《玉機微義》卷十七
名稱:越鞠丸
組成:蒼朮、神曲、香附子、山楂、山梔、撫芎、麥芽
用法:上為末,水調神曲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滾湯送下
主治:六郁牙齒痛,口瘡,或胸滿吐酸,飲食少思
出處:《口齒類要》
名稱:越鞠丸
組成:香附、山梔、半夏、神曲、川芎、鬱金、膽草
主治:婦女思想無窮,所欲不遂,帶脈不約,發為白淫
出處:《女科切要》卷二
名稱:越鞠湯
組成:香附、蘇梗、連翹、蒼朮、神曲、甘草、枯梗、黃芩、枳殼、山梔、撫芎
用法:水煎服
主治:氣秘。二便皆秘,脈兩寸沉伏有力兩關洪緩無力,兩尺不見
出處:《易氏醫案》

重要文獻摘要

1、《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手少陽藥也,吳鶴泉曰:越鞠者,發越鞠郁之謂也。香附開氣鬱;蒼朮燥濕郁;撫穹調血郁;棍子解火郁;神曲消食郁,陳來章曰:皆理氣也,氣暢則郁舒矣。
2、《刪補名醫方論》:以氣為本,若飲食不節,寒溫不適,喜怒無常,憂患無度,使沖利之氣升降失常,以致胃郁不思飲食。脾郁不消水谷,氣鬱胸腹脹滿。血郁胸脯刺痛,溫郁痰飲,火郁為熟,及嘔吐、噁心、吞酸、吐酸、嘈雜、暖氣,百病叢生。故用香附以開氣鬱,蒼朮以除濕郁,撫穹以行血郁,山跪以清火郁,神曲以消食郁。五藥相須,共收疏解五郁之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