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張(雲霞)派〕

越劇〔張(雲霞)派〕

越劇〔張(雲霞)派〕,福建省傳統戲劇,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越劇〔張(雲霞)派〕是由張雲霞創立的花旦流派,具有小腔豐富、變化靈活、婉轉柔和、華麗多姿,擅用多種裝飾音加以潤腔等藝術特色,尤其擅長“尺調腔·慢板”。

2017年1月11日,“越劇〔張(雲霞)派〕”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Ⅳ-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越劇〔張(雲霞)派〕
  • 批准時間:2017年1月11日
  • 非遺級別:省級
  • 非遺編號:Ⅳ-4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 申報單位:福建省芳華越劇團
  • 保護單位:福建尹派越劇藝術傳承保護中心(福建芳華越劇院)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代表劇目,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越劇〔張(雲霞)派〕藝術是越劇十三個流派之一,是越劇主要的花旦流派。它發祥於上海,20世紀50年代末隨芳華越劇團南遷流入福建,現代以地處福州的福建省芳華越劇團為越劇〔張(雲霞)派〕藝術主要傳承單位。此外,上海盧灣區、浙江杭州、江蘇南京等地也有越劇〔張(雲霞)派〕藝術的傳承。
越劇〔張(雲霞)派〕藝術由表演藝術家張雲霞在越劇袁(雪芬)派的基礎上發展創新而來。20世紀40年代,張雲霞在袁(雪芬)派的基礎上,吸取了越劇傅(全香)派和王杏花、小白玉梅等的演技、唱法,同時借鑑京劇、評彈、紹劇、黃梅戲和歌曲,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創立了越劇〔張(雲霞)派〕藝術。作為越劇花旦的主要流派,張(雲霞)派在20世紀80年代達到鼎盛。

文化特徵

張派唱腔做到以情帶聲、跌宕自如、旋宮獨特、頓斷微妙。從人物出發,根據劇情為刻畫人物性格、展開內心世界、推進劇情發展而設計唱腔;將話劇的寫實方法和戲曲的虛擬手法相結合,因戲制腔,因人造型,因人而變,藉助音色造型的手段,具有應變性強、靈敏度高、表現力豐富多彩的特色。主要特點是:曲調細膩婉轉,情意濃;音色柔和甜潤,韻味足。

代表劇目

與越劇尹派合作代表劇目
越劇〔張(雲霞)派〕藝術作為一個成熟的越劇旦行流派藝術,在多年與越劇尹派藝術共生的基礎上,形成了固定的流派搭檔。鼎盛時期,曾有“十生九尹”和“十旦九張”之說,兩派合作誕生了許多經典劇目。其中,第二代尹張生旦組合為茅威濤和何賽飛,她們合作的劇目有《五女拜壽》《沙漠王子》《西廂記》《大觀園》《唐伯虎落第》《孔雀東南飛》等。這種搭配也是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在劇目演出及創作上的主要結構基礎,如《柳永》《楓落寒江》《海絲情緣》等大戲均以尹張搭檔為創作基礎。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由於種種原因,張派傳人數量日漸稀少,面臨著失傳的境地。福建省能夠擔當傳承越劇張派藝術重任的專業劇團當推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從某種意義上講,傳承越劇張派藝術的任務已歷史性地落在福建省越劇界肩上。
傳承人物
鄭全,女,1977年6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越劇〔張(雲霞)派〕”第四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社會影響

主要演出
2014年5月1日晚,越劇〔張(雲霞)派〕大戲《貂蟬》在福建芳華劇院上演。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從2013年8月起開始籌備復排暌違越劇舞台三十三年之久的張派代表作《貂蟬》。張派傳人,國家一級演員、芳華越劇團花旦鄭全出演貂蟬一角。
2016年4月11日晚,由福建省芳華越劇團90後青年演員俞艾麗領銜主演的“青春版”越劇《春草》,在福建芳華劇院首演。《春草》是繼《貂蟬》後,芳華復排的第二部張派經典劇目。
越劇〔張(雲霞)派〕
“青春版”越劇《春草》
2021年7月17日晚,越劇張派現代戲《林巧稚》在福州芳華劇院上演。《林巧稚》是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出品、福建芳華越劇院創作演出的一部書寫福建人物的原創現代越劇,鄭全在劇中飾演林巧稚。
越劇〔張(雲霞)派〕
原創越劇現代戲《林巧稚》在福州芳華劇院上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