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越人以幕養花因游其下二首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王臨川集》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王安石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越人以幕養花因游其下二首⑴
其一
幕天無日地無塵,百紫千紅占得春。
野草自花還自落⑵,落時還有惜花人。
野草自花還自落⑵,落時還有惜花人。
其二
尚有殘紅已可悲,更憂回首隻空枝。
莫嗟身世渾無事⑶,睡過春風作惡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⑵花:開花。
⑶嗟(jiē):此處表示讚嘆。身世:指一生。渾:全然。
白話譯文
其一
暖房裡沒有明亮的日光地上沒有塵土,多種色彩的花開放好像春天,野花野草獨自開花獨自凋零,落花是還有愛惜花的人。
其二
枝頭還剩有殘存的紅萼,已使人感到十分悲悽;更令我憂愁的是轉瞬間,殘紅落盡只留下空枝。不要自喜一生平安無事,帷幕中熟睡你躲過了春風作惡的時際。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兩首詩寫的是作者對溫室之花的觀感。
第一首主要寫景。首句描繪了溫室的環境:帷幕遮蔽了陽光,室內地面潔淨。第二句是所見,不過作者並未從細部著筆,而是籠統寫來——“百紫千紅”。後世以此為成語,“萬紫千紅”一詞也由此化出。“百”、“千”是虛數,說明花的品種多;“紫”、“紅”則指代花的色彩絢爛。室內繁花似錦,絢麗奪目,仿佛是春天一樣。南宋的辛棄疾《定風波》詞:“百紫千紅過了春,杜鵑聲苦不堪聞”,似從本句而來,只是意蘊已非。後兩句有感慨。作者由溫室之花聯想到野外之花:它們靜靜開放,暗自凋落,不像溫室之花有人去憐惜。
第二首在意思上承接前面的落花而寫,但主要是抒情,感嘆百花漂零,好景無多,寄寓人生感觸。首句用仄起入平韻,說花期過後,枝頭尚有殘紅可賞,這已是令人傷懷之事;可是殘紅也終究是要凋謝的,到時候枝頭會空空如也,一想到這些,更加讓人憂傷。第二句是由唐人樂府詩《金縷衣》化出:“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詩謂光陰易逝,意在勸人惜時,本篇用之,意味有別。三四句表露了作者的人生態度。所謂“春風作惡”,是指春風吹落百花。一覺醒來,落花滿地,別說百紫千紅已不可尋,就是殘紅也盡數飄零,詩人以此暗喻人生多變。所以,不要嗟嘆生命的旅程平淡無奇,坎坷蹭蹬只會在不經意間降臨,人須保持憂患意識。作者寫作此詩時,年僅27歲,他少年時以意氣自許,但剛剛步人仕途,就感受到人生不易,足見其敏銳的生命觸覺和成熟的心性。
第二首在意思上承接前面的落花而寫,但主要是抒情,感嘆百花漂零,好景無多,寄寓人生感觸。首句用仄起入平韻,說花期過後,枝頭尚有殘紅可賞,這已是令人傷懷之事;可是殘紅也終究是要凋謝的,到時候枝頭會空空如也,一想到這些,更加讓人憂傷。第二句是由唐人樂府詩《金縷衣》化出:“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詩謂光陰易逝,意在勸人惜時,本篇用之,意味有別。三四句表露了作者的人生態度。所謂“春風作惡”,是指春風吹落百花。一覺醒來,落花滿地,別說百紫千紅已不可尋,就是殘紅也盡數飄零,詩人以此暗喻人生多變。所以,不要嗟嘆生命的旅程平淡無奇,坎坷蹭蹬只會在不經意間降臨,人須保持憂患意識。作者寫作此詩時,年僅27歲,他少年時以意氣自許,但剛剛步人仕途,就感受到人生不易,足見其敏銳的生命觸覺和成熟的心性。
兩首詩著筆不同,但自有脈線貫穿其間。由“百紫千紅”而“自落”,而“殘紅”,而“空枝頭”,寫出了花兒從繁茂到飄逝的全過程,不僅串起前後詩意,更為抒懷張本。詩篇用意深而筆致輕,化用前人語彙而能自出機杼,這些都是值得稱頌的地方。
名家評價
張鳴:“第二首用意與第一首相仿,對幕中鮮花,雖不經風雨但也因此不曾獲得真正的生命、真正的歡樂與痛苦表示憐憫。有人說本詩系變法失敗後自悲身世之作,時代怕是不確。聯繫第一首看,不過為青年時即興隨感,信筆寫成,並無政治寓意。”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封為舒國公,後又改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江右民系,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次年復任宰相;熙寧九年(1076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注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