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燃衝壓發動機凹腔火焰穩定器多孔發汗冷卻機理研究》是依託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由丁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大研究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超燃衝壓發動機凹腔火焰穩定器多孔發汗冷卻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重大研究計畫
- 項目負責人:丁猛
- 依託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以未來高超聲速推進系統套用為背景,開展超燃衝壓發動機凹腔火焰穩定器多孔發汗冷卻機理的深入研究。利用NPLS、PIV、高速雷射紋影與PLIF等實驗手段,結合高精度大渦模擬與傳熱相關理論分析,研究多孔發汗流對超聲速附面層流態、湍流大尺度結構的作用機理,分析附面層熱傳導、對流傳熱特性;研究多孔發汗流與附面層分離流的相互作用,明確多孔發汗流對附面層分離與再附特性的影響;研究當發汗冷卻介質在附面層內燃燒時附面層的燃燒流動特徵,分析其傳熱模式與特性,並建立物理模型,分析多孔發汗對凹腔流場和穩焰性能的影響。該項研究將增進對含多孔發汗流的附面層熱傳導、附面層對流傳熱、附面層剪下摩擦釋熱、附面層內燃燒釋熱等多種傳熱過程與機理的理解,為超燃衝壓發動機熱防護設計提供理論指導。
結題摘要
本項目以凹腔火焰穩定器發汗冷卻為研究對象,開展了凹腔超聲速燃燒、發汗冷卻流動、發汗冷卻對凹腔燃燒和穩焰影響的試驗和仿真研究。 開展了凹腔超聲速燃燒流動特性的試驗與數值仿真研究,在直連式試驗中通過測量火焰分布、PLIF和紋影等技術,獲得了凹腔燃燒與流動的特徵,並對凹腔的火焰穩定機理進行了分析,發現火焰始終駐留在凹腔後壁區域,凹腔內大尺度回流將火焰由後向前運輸到前壁區域。並且完成了凹腔燃燒及壁面溫度場的分析,確定了後緣是凹腔熱負荷最嚴重的區域。針對凹腔後緣提出了局部發汗冷卻方案,並進行了仿真分析,對比了氮氣和煤油兩種冷卻介質,結果表明由於相變吸熱,煤油做發汗冷卻劑能夠有效的降低凹腔壁溫。 開展了多孔發汗流對超聲速附面層的影響研究。在超聲速靜風洞中,完成了平板多孔發汗流動特性試驗,分別在超聲速層流邊界層和湍流邊界層來流情況下,測試了氣體多孔發汗對邊界層的影響,並對比了不同的發汗氣體總壓。採用NPLS系統獲得了流場的精細速度場圖像,結果表明壁面多孔發汗流加速了超聲速層流邊界層的轉捩,也會加速湍流邊界層增厚,增強了氣流與壁面間的對流換熱。 開展了多孔發汗對凹腔流場和穩焰性能影響的試驗研究。基於對凹腔超聲速燃燒與壁面溫度場的研究結果,在凹腔後緣壁面布置了發汗冷卻孔。在超聲速燃燒直連式試驗中,採用煤油作為發汗冷卻介質,獲得了發汗冷卻對凹腔超聲速燃燒影響的火焰分布高速攝影圖像,並對比了不同的煤油壓力。試驗結果表明後緣發汗冷卻導致凹腔內的火焰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破壞了凹腔內大尺度回流結構,改變了凹腔的火焰穩定機制。發汗出的煤油卷出凹腔後,在凹腔下游貼壁燃燒,也影響了主流區的燃燒與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