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超戒寺
- 性質:著名寺院和密教學術中心
- 又名:超行寺、超岩寺
- 歷史記載:《印度佛教史》
歷史,教法與人物,教法,人物,
歷史
印度佛教密宗大學那爛陀寺、超戒寺等寺住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佛教密宗大師。
波羅王朝興起於七世紀的孟加拉,共傳十八代,代代崇佛。第四主達摩波羅曾將國土擴展到曲女城,國勢最盛,對佛教貢獻也最大。他首先在那爛陀附近建歐丹多富梨寺(即著名的密宗寺院飛行寺),繼而又建超戒寺,其規模的宏偉,勝過那爛陀寺,此三寺成為當時的佛學中心。唯印度佛教自笈多王朝之後,已趨沒落,幸賴波羅王朝的保護才得以在東印度存續下來,在此五百年間,可說是密教的興衰史。西元一二○三年,佛教最後的據點超戒寺等,被回教徒破壞後,多數僧尼走避至西藏、尼泊爾等地,於是佛教從印度本土消失而轉入西藏,西藏接收了超戒寺大量典籍後,便傳承了密教教學的傳統,並發揚光大,於是形成以密教為主流的藏傳佛教一系。
至公元十三世紀初葉,伊斯蘭教軍隊縱深打入印度全境並把印度最後僅存的超戒寺燒毀,從此為標誌,佛教在印度本土便宣告絕跡。
教法與人物
教法
在佛教傳統上,開大座講經說法時,有一定的規矩。這種規矩有兩種主流,一出自印度那蘭陀佛教大學,另一乃印度超戒寺傳統,這兩種說論規矩都是正確的。超戒寺說法的規矩,是要在說正題前,先說明:第一、造論者之權威性;第二、所說教法本身之特點;第三、說法者與聞法者該依的規矩。前二者是為了令聽眾知道將說之法的來源清淨(源於佛陀)、有傳承(歷代祖師)、有依據(經、律、論),而且令聽眾生出敬信心。
人物
阿底峽尊者(982——1054),原名叫“月藏”,法名為“吉祥燃燈智”。他是由阿里地區的古格王拉喇嘛益西沃於1042年從印度超戒寺邀請到西藏西部地區,以便振興藏傳佛教。阿底峽尊者在阿里地區傳法三年,贏得當地佛教徒的敬仰和擁戴。當時西藏中部的佛教信徒也紛紛趕來迎請阿底峽尊者到西藏中部去弘法。所以,阿底峽尊者在西藏西部邀來到西藏中部去弘法。所以,阿底峽尊者在阿里地區傳法三年後沒能如願回印度超戒寺,而應仲敦巴之邀來到西藏中部傳授佛法,先後到過桑耶寺、塘布伽寺、聞寺、倫巴吉布寺和聶塘寺等許多藏傳佛教寺院,所到之處,他都以廣泛而卓有成效地傳授許多老少法和解釋疑難,還傾注極大的熱情為眾多的寺院、佛塔、佛像舉行開興典禮,同時廣收徒弟並耐心地為他們灌頂和傳授各種法門。為此,阿底峽最後還是沒能回到故鄉,於1054斫在距離拉薩西南方數里遠的聶塘寺內示寂,終年73歲。總之,阿底峽尊者在藏族地區巡錫傳法約十三年,對西藏中、西部佛教的復興,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