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面積深厚軟基場地形成機理研究》是依託同濟大學,由葉觀寶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超大面積深厚軟基場地形成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葉觀寶
- 依託單位:同濟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本項目結合國內外城市建設用地開發和利用的現狀,提出了場地形成這一新概念。在收集大量實際工程資料的基礎上,採用理論計算與分析為主的手段,圍繞超大面積場地形成的機理與相關計算理論展開研究,通過分析超大面積荷載作用下地基附加應力分布和地基固結沉降發展過程,建立成套的超大面積地基沉降計算理論和方法,以及推導出基於現場實測數據的超大面積軟土地基沉降預測模型;此外,聯合現場實測數據分析和三維數值模擬,特別對超大面積深厚軟基場地形成中真空預壓法的加固機理、加固效果影響因素、設計計算方法等進行深入探討;進一步提出場地形成設計的控制指標、標準與場地質量評價方法及驗收標準,建立和完善場地形成的概念體系與理論框架,為今後建立完整的場地形成理論體系打下基礎,以及為超大面積深厚軟基場地形成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提供技術指導和作為相關規範標準編制和修訂的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十二五”期間,我國面臨建設用地需求集中釋放的壓力,特別是在人多地狹的東部沿海地區,建設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為了增加城市建設用地的供給,沿海地區加快了整理和開發灘涂、河口三角洲等大面積未利用土地的步伐,以及開展了大規模的圍填海造地工程,以期在深厚軟土地基上獲得新增的城市建設用地。以往國內外深厚軟基處理的工程經驗多集中於一般建築物地基、條形路基等;而大面積軟基處理由於荷載作用面積廣、影響深度大、施工難度高等特點增加了處理過程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國內外在這方面的工程經驗相對不足。此外,由於中西方在工程建設各個領域的建設技術、規範標準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給中外合作的工程項目建設帶來了不便,增加了雙方溝通成本。場地形成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與外資方合作時提出的新概念。場地形成概念的提出適應了地基處理技術由小範圍處理逐步向大面積、超大面積深厚軟基處理的發展趨勢,而國內外目前相關研究成果不多。 本課題開展了超大面積深厚軟基機理研究,首先基於現場監測資料和試驗結果分析大面積場地形成工程中地基固結及變形規律,並評價其加固效果,對場地形成地基處理對天然地基以及單樁承載力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其次,結合現場試驗監測資料,對真空預壓和堆載預壓處理大面積軟土地基進行了三維數值模擬,分析比較不同處理方法的處理效果、影響因素、固結沉降規律和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再其次,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考慮土體非飽和區的真空預壓固結計算理論,以及適用於大面積真空預壓和堆載預壓下軟土地基的改進沉降計算方法,並通過數值模擬和現場試驗數據驗證了該方法的合理性。最後,建立了場地形成地基處理基本設計理論,包括場地形成地基處理的設計計算方法、控制指標,以及場地形成地基處理效果的評價方法,為場地形成地基處理的工程套用以及我國大型建(構)築物的整體開發及可持續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