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廢答

《起廢答》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文章採用問答的形式,首先描述了永州“東祠臂浮圖”和“中廄病顙之駒”遭逢時會而被起用的故事,接著筆鋒一轉,說自己廢黜十年而不被起用,是因為品德有毛病和時下人才太多。正話反說,嘻笑怒罵地揭露了美醜顛倒的黑暗現實,幽默詼諧地宣洩了對“一廢不復”的悲憤感慨。文章在散文句式中雜用大量排比駢儷的四言句子,於錯落中見整齊,又間用韻語,音調鏗鏘抑揚,寫得很有色澤光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起廢答
  • 作者:柳宗元
  • 創作年代中唐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賦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起廢答
柳先生既會州刺史,即治事。還,游於愚溪之上。溪上聚黧老壯齒,十有一人,謖足以進,列植以慶。卒事,相顧加進而言,曰:“今茲是州,起廢者二焉,先生其聞而知之歟?”答曰:“誰也?”曰:“東祠躄浮圖,中廄病顙之駒。”曰:“若是何哉?”曰:“凡為浮圖道者,都邑之會必有師,師善為律,以敕戒始學者與女釋者,甚尊嚴,且優遊。躄浮圖有師道,少而病躄,日愈以劇,居東祠十年,扶服輿曳,未嘗及人,側匿愧恐殊甚。今年,他有師道者悉以故去,始學者與女釋者倀倀無所師,遂相與出躄浮圖以為師。盥濯之,扶持之;壯者執輿,幼者前驅;被以其衣,導以其旗;怵惕疾視,引且翼之。躄浮圖不得已,凡師數百生。日饋飲食,時獻巾帨,洋洋也,舉莫敢逾其制。
中廄病顙之駒,顙之病亦且十年,色玄不庬,無異技,硿然大耳,然以其病,不得齒他馬。食斥棄異皁,恆少食,屏立擯辱,掣頓異甚,垂首披耳,懸涎屬地,凡廄之馬,無肯為伍。會今刺史以御史中丞來蒞吾邦,屏棄群駟,舟以溯江,將至,無以為乘。廄人鹹曰:“病顙駒大而不庬,可秣飾焉。他馬巴、僰庳狹,無可當吾刺史者。”於是眾牽駒上燥土大廡下,薦之席,縻之絲,浴剔蚤鬋,刮惡除洟;莝以雕胡,秣以香萁;錯貝鱗纕,鑿金文羈;絡以和鈴,纓以朱綏;或膏其鬣,或劘其脽,御夫盡飾,然後敢持。除道履石,立之水涯;幢旟前羅,槓蓋後隨,千夫翼衛,當道上馳;抗首出臆,震奮遨嬉。當是時,若有知也,豈不曰宜乎?”
先生曰:“是則然矣,叟將何以教我?”黧老進曰:“今先生來吾州亦十年,足軼疾風,鼻知膻香,腹溢儒書,口盈憲章,包今統古,進退齊良。然而一廢不復,曾不若躄足涎顙之猶有遭也。朽人不識,敢以其惑,願質之先生。”先生笑且答曰:“叟過矣!彼之病,病乎足與顙也,吾之病,病乎德也。又彼之遭,遭其無耳。今朝廷洎四方,豪傑林立,謀猷川行;群談角智,列坐爭英;披華發輝,揮喝雷霆;老者育德,少者馳聲,丱角羈貫,排廁鱗征。一位暫缺,百事交並,駢倚懸足,曾不得逞,不若是州之乏釋師大馬也。而吾以德病伏焉,豈躄足涎顙之可望哉?叟之言過昭昭矣,無重吾罪。”於是黧老壯齒相視以喜,且吁曰:“諭之矣!”拱揖而旋,為先生病焉。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柳先生:作者自稱。刺史:州中行政長官。
2.治事:辦理公事。
3.還:指辦公完畢,返回住所。
4.愚溪:水名,在今湖南省零陵縣西南。本名冉溪,柳宗元謫居於此,改其名為愚溪。
5.黧(lí)老:老年人。壯齒:壯年人。
6.有(yòu):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如“又”。
7.謖(sù)足:舉足、起步。
8.列植:排成行列。植,行列。慶:賀、問候。
9.卒:完畢。卒事:事後。
10.加進:向前走近幾步。
11.起廢者:起用被廢棄者。
12.其:大概。歟(yú):表示推測,猶“吧”。
13.祠(cí):廟堂。躄(bì):跛足。浮圖:和尚。
14.廄(jiù):馬棚。中廄:指官府的馬棚。病顙(sǎng):額上生病。顙,額。
15.若是:如此。何:怎樣。
16.浮圖道:佛家的思想學說。
17.都邑之會:大城市。都邑,城邑。會,匯集。
18.律:戒律。
19.敕戒:告誡。女釋:女僧人,即尼姑。
20.優遊:悠閒。
21.師道:當老師的學問。
22.劇:加重。
23.扶服:同“匍匐”,伏地而行。輿曳:腳不能離地,拖拉著行走。輿,地。曳:拖,拉。
24.及:接觸。
25.側匿:躲藏。
26.悉:全,都。以故:因故。
27.倀(chāng)倀:無所適從的樣子。
28.相與:一起。出:請出來。
29.盥(guàn)濯:洗浴。
30.執輿:拉車。輿,車。
31.被(pī):通“披”。
32.怵(chù)惕:戒懼貌。疾視:目光急速地環視。
33.引:引導。翼:在旁邊扶持。
34.師:學習。生:學生。
35.饋(kuì):獻。
36.巾帨(shuì):手巾和佩巾,這裡泛指各種生活用品。
37.洋洋:美盛貌。言眾人對跛和尚的禮遇美好而隆重。
38.舉:舉動。逾:超越,違背。制:規矩。
39.玄:黑。庬(máng):雜亂。
40.硿(kōng)然:大的樣子。
41.齒他馬:與其他馬同列。齒,次列。
42.食(sì):飼養。下文“食”字同。斥棄:驅逐。皁:通“槽”,食槽。
43.恆:經常。
44.屏(bǐng)立:躲在一邊站著。屏,躲藏。擯辱:猶“攘垢”,忍受著恥辱。
45.掣頓:牽拉。異甚:很不同,指施以粗暴。
46.披耳:耷拉著耳朵。
47.懸:流下。涎(xián):口水。屬(zhǔ):連線。
48.會:恰好。御史中丞:朝廷官名。蒞(lì):到。邦:指州。元和九年,黔州廉訪使崔能謫刺永州。
49.駟(sì):古代一車套四馬,故稱四匹馬為駟,這裡當是泛指馬。
50.舟以溯江:乘船逆江而上。溯,逆水而上。
51.廄人:養馬的人。鹹:全,都。
52.秣(mò):餵養。這句是說病顙之駒經過餵養和裝飾,還是可以供刺史乘用的。
53.巴、僰(bó):地名,在今四川省。庳(bēi)狹:矮小。這句說其他馬都產於巴、僰地區,軀體矮小。
54.當:相當,配得上。
55.廡(wǔ):堂下四周的屋子。
56.薦:墊。
57.縻(mí)之絲:套上絲做的韁繩。縻,縛。
58.剔:除去污垢。蚤:修理馬蹄。鬋(jiǎn):剪理鬣毛。
59.刮:滌除。惡:污垢。洟(yí):鼻涕。
60.莝(cuò)以雕胡:切細雕胡作為飼料。莝,切碎芻草。雕胡,植物名,即菰,俗稱茭白,可以食用。
61.香萁(qí):豆稈。
62.錯貝鱗(xiāng)纕:在花紋如魚鱗的腹帶上錯雜地鑲嵌著貝殼。,馬腹帶。
63.鑿金文羈:在色彩交錯的馬絡頭上鑲嵌著黃金雕琢的裝飾品。鑿,穿鑿,雕琢。文,色彩交錯。羈,馬絡頭。
64.絡:纏繞。和鈴:鈴鐺。
65.纓:環繞。朱綏:紅色的帶子。
66.膏(gāo):塗上油脂。鬣:獸頸毛。
67.劘(mó):摩擦。脽(shuí):臀部。
68.御夫:駕車的人。
69.持:牽馬。
70.除道:修平道路。除,修治。履石:走在石子鋪的路上。履,踏。
71.水涯:河邊。
72.幢(chuáng)旟(yú):作儀仗的旗幟。羅:排列。
73.槓(gāng)蓋:旗、傘之類的東西。蓋:傘。
74.翼衛:護衛。
75.當道:面對道路。
76.抗首出臆:昂首挺胸。抗,舉。臆,胸。
77.震奮:振奮。遨嬉:遊戲玩耍,在這裡形容得意的樣子。
78.“若有”二句:如果馬有知覺,能不說這樣對待我才合適嗎?宜,合適。
79.是則然矣:猶言“這話倒也不錯”。
80.叟:老人。
81.軼:超過。
82.膻(shān):羊的氣味。以上二句似言柳宗元廣涉山川並熟諳風土人情。
83.腹溢儒書:言飽覽儒家的著作。
84.口盈憲章:言熟知典章制度。憲章,典章制度。
85.進退:舉止。齊良:端莊美善。
86.廢:貶謫。復:指重新得到信任和重用。
87.曾(zēng):竟然。涎顙:流涎病顙。猶:尚且。有遭:得到機遇。
88.朽人:老邁無用的人,猶言“老朽”。
89.惑:困惑。質,就教。
90.過:錯。
91.“吾之病”二句:暗指自己所以遭受困辱,乃是由於保持美好的道德。
92.洎(jì):及,到。
93.謀猷(yóu):謀略。川流:像河水一樣奔流。
94.角智:競賽智巧。
95.爭英:比賽才能的高低。
96.披:散發。華:光彩。
97.揮喝雷霆:舉動言談的氣勢如同雷霆。
98.育德:培養道德。
99.馳聲:聲名遠揚。這裡育德、馳聲皆含諷刺意味,實指沽名釣譽。
100.丱(guàn)角:未成年的人束髮成兩角的樣子。羈貫:同“羈丱”,未成年者的髮髻,這裡皆指未成年的人。
101.排廁:排列。鱗征:群集而行,如同游魚。以上二句言未成年的人也形成一大群,準備踏入仕途。
102.百事交並:眾多的事情一齊發生,指眾人一齊爭奪。
103.駢倚:互相依靠。懸足:懸空而行,指憑藉他人之力以求升遷。
104.曾(zēng):乃、竟然。
105.伏:倒伏,指被貶。
106.昭昭:顯而易見。
107.無:同“勿”。重:加重。
108.吁(xū):嘆息。
109.諭:明白。
110.拱揖:拱手作揖。旋:還。
111.病:憂慮。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柳先生參加了新任刺史的到職儀式後,回到家,在愚溪邊閒遊。漢岸邊聚集著臉色黑黃的老漢和壯年男子十一人,他們起步向前,站立成行向柳先生問候。問候畢,互相看了看又上前幾步說:“如今我們州里起用了兩個廢棄之物,先生曾否聽說了?”柳先生回答說:“起用了誰啊?”人們說:“是城東寺廟內的瘸腿和尚,官府馬廄里額頭有病的馬。柳先生說:“這是怎么回事啊?”人們說:“凡是信奉佛教的人,大城鎮裡一定有法師。法師精通戒律,用來訓導告誡初出家的人和尼姑。地位很尊嚴,而且悠閒自在。瘸腿和尚有當法師的本事,但從小就患了瘸腿的病,一天比一天厲害,在城東寺又廟住了十年,不是爬著走就是靠車拉著走,從未拜訪他人,躲藏在廟內非常羞愧惶恐。今年別的法師都因故離去了,初出家的人和尼姑們都為沒有法師而不知所措,就共同把瘸腿和尚請出來當法師。給他盥洗乾淨,攙扶著他,身強力壯的為他趕車,年紀幼小的為他開道,給他穿上法師的衣服,打起法師的旗幟導引,小心翼翼觀察動靜,前後左右簇擁著他。瘸腿和尚身不由已,一共收了數百名生徒。每天送給他飲食,時常獻上佩巾,瘸腿和尚洋洋得意,所有的人都不敢違反他的條規。
官府馬廄里那匹額頭有病的馬,額頭的病也將近十年。毛色純黑而無雜色,沒有特別的本事,不過身軀很高大罷了。然而因為它的病,不能獲得與別的馬同等的待遇,餵養時被排斥到另一個食槽,經常缺少飼料。被拋棄侮辱,十分困頓狼狽,低著腦袋耷拉著耳朵,流下的口水一直拖到地上。馬廄中所有的馬,沒有肯與它在一起的。恰好今任刺史以御史中丞的官銜來到我們州,他不乘車馬,乘船溯江而上,快要到達時,沒有馬可供使用。馬房的人都說:額頭有病的那匹馬體形高大、毛色不雜,可以把它餵養修飾一番,此外都是又矮又小的巴夔馬,不配給我們刺史使用的。’於是人們就把那病馬牽到地面乾燥的廊屋下,墊上蓆子,繫上絲韁,為它洗刷、梳篦、修削蹄子、修剪鬃毛,刮掉污垢、淸除涕唾,鍘碎菰米,餵飼噴香的豆莖,馬肚帶上鐮嵌魚麟般的貝殼,馬籠頭上裝飾雕花的金飾,馬身上繫上鈴鐺,馬頸上套上紅色纓帶。有人往馬鬃上塗油脂,有人在馬屁股上搓磨。馭馬的人打扮齊整,才敢把它牽出去。人們清掃道路墊平石塊,讓它站立在水邊,旌旗前面羅列,傘蓋後面跟隨,人群在兩旁護衛,它在大道上賓士,昂首挺胸,意氣風發遨遊嬉戲。這個時候,假如馬有知覺的話,難道不說這是應該的嗎?
柳先生說:“這倒是那樣,老人家對我有何見教?”面色黑黃的老漢往前走近了說:“如今先生到我們州來也有十年了。您走路比風還快速,鼻子能分辨香臭,滿腹經書典籍,滿口典章制度,通曉古的事,一舉動仿效賢能的人。可是一旦廢黜就再也不被起用,竟然不如瘸服和尚和額頭有病流口水的馬還有個好運氣。我這個沒用的人弄不明白,冒昧地將我的疑惑請問先生。”柳先生邊笑邊回答說:“老人家錯了!他們的毛病,在於腿腳和額頭;我的毛病,在於品德。而且他們的好運氣,是碰上了欠缺的時機。如今從朝廷到各地,才能傑出的人眾多,計謀策略像江河一樣涌流不絕;人們聚談時較量智慧,共坐時爭露才華;華麗的衣服放射出光輝,高談闊論的聲音就像雷霆;年老的修養德行,年輕的追求聲名;連頭髮梳成兩隻丫角的孩子,也排列得像魚麟;一個職位暫時缺人,無數鑽營的事情便發生;人們挨著擠著踮起腳尖,仍然弄不到手,不像這個州缺少佛教法師和高大馬匹。我因為品德有毛病謫居在這裡,難道可以指望瘸腿和尚和流口水病馬那樣的機遇嗎?老人家的話錯誤太明顯了,請不要加重我的罪過!”這時面色黑黃的老漢和壯年男子互相看著笑了起來,並且感嘆說:“懂得這道理了!”拱手作揖後就回去,為柳先生感到憂慮。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作於唐憲宗元和九年(814),當時作者貶居永州已有十年。十年來,唐憲宗在打擊藩鎮割據勢力等方面有所成就,但他一味寵信宦官、疏遠朝官,而朝官中也分裂成派系。這就造成宦官與朝官、朝官與朝官相互爭鬥傾軋的混亂局面,以致賢愚不分,不少無能的人乘機攀附派系勢力而得到重用。這篇文章就是因此有感而發。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篇寓言性的諷刺賦。賦文的題目稱為“答”。答,是對答、答問的意思,本來是指兩人之間的談話。由於辭賦寫作多採取設問、設答的行文形式,於是“問對”或“答問”也就成了一種文體。明人吳訥在他的《文章辨體》中說:“問答體者,載昔人一時間答之辭,或設客難以著其意者也。”問答的雙方,或實有其事,或藉以假託。
這篇賦作,作者假借與“黧老、壯齒”的談話,編造了兩個頗有喜劇色彩的故事。一個是“躄浮圖”的故事,一個是“病顙駒”的故事。這是兩個帶有諷刺意味的故事。兩個廢物突然走運,不過是個偶然的機遇,是人們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作者所以寫作這篇賦,完全是為了借事喻意。他謫貶永州十年,朝廷曾多次大赦,卻都沒重新起用或使他“量移”的訊息。他身遭不幸,內心憂憤,甚感不如躄浮圖、病顙駒。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病”在“德”上。因而滿懷強烈的憤懣,通過激憤而幽默的筆調,尖銳地諷刺了邪惡的社會現實,抒發了自己對統治階級蔑視和憤恨的思想感情。
柳宗元是一位善於學習而又善於創造的文學大家。這篇賦作,既學習和沿用了前人的表現形式,而又有所發展和開拓。它既像一篇詼諧的寓言,又像一篇幽默的小品,行文中敘事記言,有頭有尾,具體生動,也貌似一篇記述散文。但他具體的記述中,充分吸收了一些辭賦作家“鋪采摛文、體物述志”的特點,在散體的行文中,根據所述內容和自己思想感情的變化,隨時使用詩句韻語,使全文有散有韻,散韻交錯。有些詩句韻語還採用了誇張、想像、排比和對偶的手法,讓讀者讀起來,倍感氣勢流暢、感情起伏,語言鏗鏘而饒有韻味。其中“躄浮圖”“病顙駒”忽然走運的兩段文字的描述,想像豐富、刻畫生動,語言優美,形象鮮明,簡直讓人百讀而不厭。這些都表現出了作者高超、嫻熟的寫作技巧和極強的文字表達能力。

名家點評

宋·黃震:“《答問》及《起廢答》,自傷不復用。起廢,謂躄浮圖、病顙駒,皆廢十年而有遭,子厚之廢亦十年。”(《黃氏日鈔》卷六〇)
清·儲欣:“十年不復,不及躄僧病馬之有遭,言何哀也!此雖小文,亦入西漢。”(《河東先生全集錄》卷三)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西)人。世稱“柳河東”。貞元九年(793),二十一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授校書郎。二十六歲又中博學宏詞科,調藍田尉,升監察御史里行。與劉禹錫等參加主張改革的王叔文集團,任禮部員外郎。“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並稱“韓柳”。散文峭拔矯健,說理透徹。山水遊記多有寄託,尤為有名。寓言筆鋒犀利,詩風清峭幽遠。著有《河東先生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