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名師課堂:高中生物

走進名師課堂:高中生物

《新工業論:工業危機與新工業革命》內容簡介:經過緊張的工作,作為匯集了山東省部分名師教育教學智慧的結晶——“齊魯名師課堂書系”《走進名師課堂》叢書,陸續和大家見面了。作為參與組織、主編本套叢書的成員,回首編撰歷程,頗有感慨,在此,把我們的一些想法與大家做一交流。(一)課堂究竟是什麼?它僅僅是一個知識單一傳輸的場所,還是更應當成為促進學生的智慧、情感、人格、教養等生命品質全面發展的舞台?它關注的僅僅是學生的跟前利益(如各種考試分數),還是更應當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這,確實是值得每一位教師都應當認真思考的一個命題。的確,辭書上是有這樣的界定:課堂是教學活動存在的場所。但是,這些“教學活動”是單純以功利性的應考為取向,還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長遠發展為取向?在我們看來,這才應當是區分孰為真正的“優質教學”,孰為浮躁的“功利教學”的分界點。

基本介紹

  • 書名:走進名師課堂:高中生物
  •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 頁數:318頁
  • 開本:16
  • 品牌:山東人民出版社
  • 作者:王麗麗
  • 出版日期:2010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9053778, 978720905377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新工業論:工業危機與新工業革命》:領略齊魯名師風采,品味名師教學技術。

圖書目錄

前言
專題一 分子與細胞
名師視點
精彩課堂
課例1 動手實驗 合作探究——《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教學設計
課例2 觀察交流 拓展思維——《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教學設計
課例3 質疑問難 探究發現——《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教學設計
課例4 主動參與 體驗過程——《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教學設計
課例5 設計實驗 體驗探究——《酶在代謝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課例6 回眸歷史 啟發探究——《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教學設計
課例7 在實驗中感受生命現象的美麗——《細胞的增殖》教學設計
深度對話
專題二 遺傳與進化
名師視點
精彩課堂
課例1 大膽猜測 小心求證——《減數分裂》教學設計
課例2 梳理核心概念 總結提升能力——《生物的變異專題概念》教學設計
課例3 從具體到抽象 從感性到理性——《蘭乎刪立自由組合規律試驗》教學設計
課例4 勇往直前我做主——《自由組合規律在實踐中的套用》教學設計
課例5 發現學習 授人以漁——《遺傳物質的發現》采提霸教學設計
課例6建模型 覓真知——《DNA分子的結構》教學設計
課例7 兩性密碼萬花筒——《伴性遺傳》教學設計
課例8 生物進化的本質——《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教學設計
深度對話
專題三 穩態與環境
名師視點
精彩課堂
課例1 探究體驗 生態課堂——《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教學設計
課例2 問題導引 自主探究——《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第1課時)》教學設計
課例3 合作探究 展示分享——《通過激素的調節》教學設計
課例4 討論互評 展示分享——《免疫調節》教學設計
課例5 讓學生的 智慧在探究中閃光——《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教學設計
課例6 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種群的數量變化(第1課時)》教學設計
課例7 用科學驗 證你的猜想——《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教學設計
課例8 勤於觀察精於思考——《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教學設計
深度對話
專題四 生物技術實踐
名師視點
精彩課堂
課例1 探尋微觀世界的主角——《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教學設計
課例2 追尋落葉消失的秘密——《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的分離》教學設計
課例3 酒不醉人人自醉——《果酒和果醋的製作》教學設計
課例4 污漬去無蹤的奧妙——《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條件》教學設計
課例5 “天然去雕飾——《植物色素的提取》教學設計”
深度對話
專題五 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名師視點
精彩課堂
課例1 創設情境 自主探究(一)——《DNA重組技術的基本工具》教學設計
課例2 創設情境 自主探究(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式》教學設計
課例3 材料研究 合作交流——《基因工程的套用》教學設計
課例4 學案導學 講練結合——《植物細胞工程的基本技術》教學設計
課例5 角色扮演 對話互動——《關注生物技術的倫理問題》教學設計
課例6 學案引領 互動探究——《胚胎移植》教學設計
深度對話
後記

文摘

由此看來,自然或自然界具有廣義和狹義兩重含義。廣義上的自然和“物質世界”、“宇宙”相等同,狹義上的自然則把人類排除在外,專指低於膠遷估人類的各種物質存在的總和。狹義上的自然,正是自然的“無為”、“不為”的原本含義。但是,人類也應該深人思考一下,人類是不是最高級的事物,人類之外的事物或存在是不是都必定低於人類,自然是不是就一定是“無為”、“不為船訂才”?從深刻的認識論意義上看,世界上是否存在高於人類的事物並不是那么容易被人所覺察到的,甚至可以說,人類是不可能認識比自己更高級的事物的。這是因為,高於人類的事物必然具有高於人類的性質,而這些更高級的特性是不可能用人類的認識能力來把握乎船和描述的,否則就不是高於人類的事物和能力了,這正像魚類、爬行類甚至哺乳類的動物並不懂得人類的高級之處是一樣的。所以,對於是否有比人類更高級的事物存在的問題,這是人類自身無法給予回答的,既不能給予肯定的回答,同時也不能給予否擊厚元習定的回答。從人類自身認識能力的邏輯看,人類是不可能發現比自己更高級的存在的。①像上帝之類的觀念,只是人類按照自身的模式而延伸想像出來的。當然,也存在一個邏輯上的悖論。目前,通行的宇宙觀念實質上是一種無限宇宙觀。②在無限的時空觀看來,宇宙的演化也是無限的,宇宙中任何具體的事物和物質形態都是有限的,而宇宙及其物質形態的演化則是無限的,任何具體的事物和物質形態都是其中的一環而不可能是至高無上的。因此,人類也應是宇宙物質形態婆槳踏演化中的一環,即使是一個特殊的環節,但絕不會是至高無上的一環,應該存在著比人類更高級的演化環節。表面看來,是否存在比人類更高級的事物既是人類無法確定的也是與人類無關緊要的,但若深入思考下去就會發現問題。首先,遵照人類的認識邏輯不能排除人類可以甚至必須認定存在著比人類更高級的演化環節和事物,否則,人類的認識就無法自圓其說。其次,是否認定存在著比人類更高級的演化環節和事物,對於認識人類自身的發展是事關緊要非同小可的。

後記

自進入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以來,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新課程理念,就成為廣大高中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中心內容。新課程提出,生物課程要“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四句理念的文字簡潔、易懂,簡單地講就是:培養誰、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怎樣去培養。然而,探其精髓,我們會發現,每一句簡單描述的課程理念都具有濃縮的明確要求並蘊含深遠的意義,是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指導。在課改的路上,我們山東省的高中生物學教師在探究性教學等方面不斷探索,大膽創新,在實踐中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
本書的編者都是長期工作在我省高中生物教學第一線的骨幹教師,我們旨在以“齊魯名師課堂書系”為平台,與大家分享我們在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中的收穫。本書通過“名師視點”“精彩課堂”和“深度對話”三個欄目,就如何真正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精髓,怎樣使新課程理念滲透到教學實踐中而不會成為空中樓閣,怎樣運用新理念指導解決教學中遇到的諸多難題等方面,“專”題“精”做,“難”題“易”做“老”題“新”做,展示了一個個各有所長的教學設計案例。我們希望能為廣大高中生物學教師的教學教研工作提供點滴參考和幫助,更希望能激發老師們積極思考、探索創新的熱情!如果能在交流中達到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我們將不勝欣慰。
由於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學內容的理解會有些許的不同,因此,我們編寫的教學設計課例只是基於自身對課標的認識和理解,僅為一家之言;再者,由於編寫時間倉促,其中難免會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同仁不吝賜教,我們將不勝感激。
最後,衷心感謝為本書出版付出心血的各位領導、專家,感謝他們為我們搭建的專業成長的平台。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還得到了山東師範大學的曹道平教授、陳繼貞教授等生物學教育界專家的指導、幫助,得到了山東省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我們一併表示感謝!
真誠期待著老師們的批評和指正。

序言

經過緊張的工作,作為匯集了山東省部分名師教育教學智慧的結晶——“齊魯名師課堂書系”《走進名師課堂》叢書,陸續和大家見面了。作為參與組織、主編本套叢書的成員,回首編撰歷程,頗有感慨,在此,把我們的一些想法與大家做一交流。
(一)
課堂究竟是什麼?它僅僅是一個知識單一傳輸的場所,還是更應當成為促進學生的智慧、情感、人格、教養等生命品質全面發展的舞台?它關注的僅僅是學生的跟前利益(如各種考試分數),還是更應當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
這,確實是值得每一位教師都應當認真思考的一個命題。
的確,辭書上是有這樣的界定:課堂是教學活動存在的場所。但是,這些“教學活動”是單純以功利性的應考為取向,還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長遠發展為取向?在我們看來,這才應當是區分孰為真正的“優質教學”,孰為浮躁的“功利教學”的分界點。
其實,可能我們都認同這樣一個觀點: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的事業,所以它必然應當以提升人的生命價值,促進人的生命獲得可持續性全面發展為本。也正是從這個角度來考量,我們主張應當把課堂定位為人的“生命發展場”。在這裡,人(主要是學生,當然也包括教師)的生命境界理應得到持續不斷的超越與升華。換言之,也就是要力圖在這樣的課堂上,至少把“以符號為主要載體的書本知識重新‘激活’,實現三方面的溝通:書本知識與人類生活世界溝通,與學生經驗世界、成長需要溝通,與發現、發展知識的人和歷史溝通。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使知識恢復到鮮活的狀態,與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關,使它呈現出生命態”。
我們呼喚,課堂應當從單一的“知識傳輸場”,向“生命發展場”的境界轉型。
課例8 勤於觀察精於思考——《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教學設計
深度對話
專題四 生物技術實踐
名師視點
精彩課堂
課例1 探尋微觀世界的主角——《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教學設計
課例2 追尋落葉消失的秘密——《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的分離》教學設計
課例3 酒不醉人人自醉——《果酒和果醋的製作》教學設計
課例4 污漬去無蹤的奧妙——《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條件》教學設計
課例5 “天然去雕飾——《植物色素的提取》教學設計”
深度對話
專題五 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名師視點
精彩課堂
課例1 創設情境 自主探究(一)——《DNA重組技術的基本工具》教學設計
課例2 創設情境 自主探究(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式》教學設計
課例3 材料研究 合作交流——《基因工程的套用》教學設計
課例4 學案導學 講練結合——《植物細胞工程的基本技術》教學設計
課例5 角色扮演 對話互動——《關注生物技術的倫理問題》教學設計
課例6 學案引領 互動探究——《胚胎移植》教學設計
深度對話
後記

文摘

由此看來,自然或自然界具有廣義和狹義兩重含義。廣義上的自然和“物質世界”、“宇宙”相等同,狹義上的自然則把人類排除在外,專指低於人類的各種物質存在的總和。狹義上的自然,正是自然的“無為”、“不為”的原本含義。但是,人類也應該深人思考一下,人類是不是最高級的事物,人類之外的事物或存在是不是都必定低於人類,自然是不是就一定是“無為”、“不為”?從深刻的認識論意義上看,世界上是否存在高於人類的事物並不是那么容易被人所覺察到的,甚至可以說,人類是不可能認識比自己更高級的事物的。這是因為,高於人類的事物必然具有高於人類的性質,而這些更高級的特性是不可能用人類的認識能力來把握和描述的,否則就不是高於人類的事物和能力了,這正像魚類、爬行類甚至哺乳類的動物並不懂得人類的高級之處是一樣的。所以,對於是否有比人類更高級的事物存在的問題,這是人類自身無法給予回答的,既不能給予肯定的回答,同時也不能給予否定的回答。從人類自身認識能力的邏輯看,人類是不可能發現比自己更高級的存在的。①像上帝之類的觀念,只是人類按照自身的模式而延伸想像出來的。當然,也存在一個邏輯上的悖論。目前,通行的宇宙觀念實質上是一種無限宇宙觀。②在無限的時空觀看來,宇宙的演化也是無限的,宇宙中任何具體的事物和物質形態都是有限的,而宇宙及其物質形態的演化則是無限的,任何具體的事物和物質形態都是其中的一環而不可能是至高無上的。因此,人類也應是宇宙物質形態演化中的一環,即使是一個特殊的環節,但絕不會是至高無上的一環,應該存在著比人類更高級的演化環節。表面看來,是否存在比人類更高級的事物既是人類無法確定的也是與人類無關緊要的,但若深入思考下去就會發現問題。首先,遵照人類的認識邏輯不能排除人類可以甚至必須認定存在著比人類更高級的演化環節和事物,否則,人類的認識就無法自圓其說。其次,是否認定存在著比人類更高級的演化環節和事物,對於認識人類自身的發展是事關緊要非同小可的。

後記

自進入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以來,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新課程理念,就成為廣大高中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中心內容。新課程提出,生物課程要“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四句理念的文字簡潔、易懂,簡單地講就是:培養誰、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怎樣去培養。然而,探其精髓,我們會發現,每一句簡單描述的課程理念都具有濃縮的明確要求並蘊含深遠的意義,是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指導。在課改的路上,我們山東省的高中生物學教師在探究性教學等方面不斷探索,大膽創新,在實踐中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
本書的編者都是長期工作在我省高中生物教學第一線的骨幹教師,我們旨在以“齊魯名師課堂書系”為平台,與大家分享我們在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中的收穫。本書通過“名師視點”“精彩課堂”和“深度對話”三個欄目,就如何真正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精髓,怎樣使新課程理念滲透到教學實踐中而不會成為空中樓閣,怎樣運用新理念指導解決教學中遇到的諸多難題等方面,“專”題“精”做,“難”題“易”做“老”題“新”做,展示了一個個各有所長的教學設計案例。我們希望能為廣大高中生物學教師的教學教研工作提供點滴參考和幫助,更希望能激發老師們積極思考、探索創新的熱情!如果能在交流中達到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我們將不勝欣慰。
由於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學內容的理解會有些許的不同,因此,我們編寫的教學設計課例只是基於自身對課標的認識和理解,僅為一家之言;再者,由於編寫時間倉促,其中難免會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同仁不吝賜教,我們將不勝感激。
最後,衷心感謝為本書出版付出心血的各位領導、專家,感謝他們為我們搭建的專業成長的平台。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還得到了山東師範大學的曹道平教授、陳繼貞教授等生物學教育界專家的指導、幫助,得到了山東省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我們一併表示感謝!
真誠期待著老師們的批評和指正。

序言

經過緊張的工作,作為匯集了山東省部分名師教育教學智慧的結晶——“齊魯名師課堂書系”《走進名師課堂》叢書,陸續和大家見面了。作為參與組織、主編本套叢書的成員,回首編撰歷程,頗有感慨,在此,把我們的一些想法與大家做一交流。
(一)
課堂究竟是什麼?它僅僅是一個知識單一傳輸的場所,還是更應當成為促進學生的智慧、情感、人格、教養等生命品質全面發展的舞台?它關注的僅僅是學生的跟前利益(如各種考試分數),還是更應當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
這,確實是值得每一位教師都應當認真思考的一個命題。
的確,辭書上是有這樣的界定:課堂是教學活動存在的場所。但是,這些“教學活動”是單純以功利性的應考為取向,還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長遠發展為取向?在我們看來,這才應當是區分孰為真正的“優質教學”,孰為浮躁的“功利教學”的分界點。
其實,可能我們都認同這樣一個觀點: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的事業,所以它必然應當以提升人的生命價值,促進人的生命獲得可持續性全面發展為本。也正是從這個角度來考量,我們主張應當把課堂定位為人的“生命發展場”。在這裡,人(主要是學生,當然也包括教師)的生命境界理應得到持續不斷的超越與升華。換言之,也就是要力圖在這樣的課堂上,至少把“以符號為主要載體的書本知識重新‘激活’,實現三方面的溝通:書本知識與人類生活世界溝通,與學生經驗世界、成長需要溝通,與發現、發展知識的人和歷史溝通。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使知識恢復到鮮活的狀態,與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關,使它呈現出生命態”。
我們呼喚,課堂應當從單一的“知識傳輸場”,向“生命發展場”的境界轉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