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幕後製作,影視原聲,獲獎記錄,影片評價,發行信息,社會影響,
劇情簡介
瓦娃是一個7歲的傈僳族孩子,奶奶病在床上,媽媽要照顧一家老小和田裡的農活。他和姐姐娜香兩人沒有別的玩伴,陪伴他們的只有一條叫明明的狗。他對於姐姐娜香每天能和小夥伴一起溜索過江讀書好生羨慕。但因為常有人掉落湍急江中,或溜索受傷,所以媽媽堅決不讓瓦娃過江,買鹽打醬油的事情,也都由姐姐承擔。媽媽要瓦娃等外出打工的爸爸回來帶著才可以溜索。可是,在外打工的爸爸總也不回。
終於,沒能抵抗住來自對岸的誘惑,瓦娃獨自偷偷溜索過江了,看到了心儀已久的學校。後來他又幾次過江趴在牆外看其他小夥伴念書,玩遊戲。沒想到,聶老師給娜香送來一雙紅雨鞋時,瓦娃溜索過江的秘密無意中被媽媽知道了。媽媽大發脾氣,瓦娃只好答應媽媽和姐姐:姐姐把雨鞋給他,他就不再偷著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這雙漂亮雨鞋還給了姐姐。
終於,沒能抵抗住來自對岸的誘惑,瓦娃獨自偷偷溜索過江了,看到了心儀已久的學校。後來他又幾次過江趴在牆外看其他小夥伴念書,玩遊戲。沒想到,聶老師給娜香送來一雙紅雨鞋時,瓦娃溜索過江的秘密無意中被媽媽知道了。媽媽大發脾氣,瓦娃只好答應媽媽和姐姐:姐姐把雨鞋給他,他就不再偷著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這雙漂亮雨鞋還給了姐姐。
聶老師在商店裡碰到娜香,她給瓦娃買鞋了一雙新鞋。娜香十分高興,趕著給弟弟送鞋,在過江時失手從溜索上墜落江中……從此,瓦娃對於溜索有了一種深深的恐懼,並再不敢上溜索一步。
6個月後,臘登鄉第一座“愛心橋”在社會各界的愛心捐助下,順利建成,瓦娃終於得以第一次走路上學。在初春的陽光里,瓦娃似乎又看到了姐姐,姐弟倆手牽手,小鳥一般從橋上飛過……
(劇照圖冊中圖片來自新浪娛樂)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角色演員介紹
幕後花絮
- 娜香的扮演者阿娜木齡在長時間吊鐵鎖拍攝時,雖然又怕又累卻依舊堅持了下來,敬業精神絲毫不輸職業演員。弟弟瓦娃的扮演者丁嘉力還要求自己親身拍攝溜索飛躍怒江的鏡頭,成為了片中年紀最小膽量最大的孩子。
- 彭家煌、彭臣(以下簡稱彭氏兄弟)並非專業電影人,他們有自己的廣告公司,直至看到《南方周末》的文章《溜索求學》才決定拍電影。
- 彭氏兄弟憑藉本片入圍第13屆華表獎導演處女作,並一舉獲得優秀少兒影片獎、新人編劇獎、優秀少兒男演員、女演員獎四項提名,被媒體稱為“本屆華表獎的一大奇觀”。
- 影片只有一位職業演員,即曹曦文,其餘都是雲南當地的業餘演員。
- 影片的場景不多,1000萬元的投入其實很多都花在了行業成本和學費上,僅僅一場姐弟倆吃飯的鏡頭,就拍了1600多尺膠片。
- 拍攝過程中,攝影師李以須在溜索回程的時候出現了意外,掛鈎被卡在鋼繩上,導致一個360度的轉圈,大家還以為是攝影師在玩特技,後來在劇組工作人員的解救下,攝影師終於順利地溜過了江。
幕後製作
- 題材來源
《走路上學》題材來自《南方周末》的一篇封面文章“飛索求學”
- 前期準備
彭氏兄弟重新編寫劇本,並開始到處找投資,但是遭到拒絕,無人投資。沒辦法,他們只好自己投資1000萬元資金啟動這部電影的拍攝。
- 創作過程
在創作初期,《走路上學》本來也可以有另一種走向,在聽取了電影節副局長張宏森的意見之後,彭臣最終選取“陽光下的苦難”這個角度。彭臣說,這樣做是想讓觀眾感受到一種更為博大的力量,苦難永遠不會是生活的全部主題。
(幕後花絮圖冊中圖片來自走路上學官網、新浪娛樂)
影視原聲
主題曲《一路》
作詞:彭臣
作曲:劉子豪
演唱:成龍
編曲:中央愛樂樂團
獲獎記錄
時間 | 影節/活動及屆次 | 獎項 | 獲獎者 | 參考資料 |
---|---|---|---|---|
2009-08-29 | 童牛獎單元-優秀少兒男演員 | |||
童牛獎單元-優秀少兒影片 | - | |||
2009-10-17 | 最佳兒童片 | - | ||
2010-09-24 | 第12屆平壤國際電影節 | 最佳影片 | - | |
2010 | 廣東省第八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 優秀電影 | 深圳市委宣傳部 | |
2010-10 | 第2屆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 | 最佳劇本 | 彭臣 | |
2011-01 | 第十四屆中國人口文化獎 | 電影類一等獎 | - | |
2012-03 | 第15屆蒙特婁國際兒童電影節 | 最佳故事片導演 | 彭家煌、彭臣 |
時間 | 影節及屆次 | 獎項 | 獲獎者 | 參考資料 |
---|---|---|---|---|
2009-08-17 | 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 | 童牛獎單元-優秀少兒女演員 | ||
優秀新人獎-優秀編劇 | ||||
2009-09-08 | 第1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 最佳導演處女作 | 彭家煌、彭臣 | |
2009-05 | 第1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 亞洲新人獎 | - | |
2010-05 | 教育題材創作獎 | - | - | |
2014-09-26 | 第11屆奈及利亞阿布賈國際電影節 | 最佳外語故事片 | - | |
最佳導演 | 彭家煌、彭臣 |
影片評價
演員們質樸而靈動的表演令影片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尤其是扮演姐弟的兩個小演員丁嘉力和阿娜木齡,丁嘉力扮演弟弟瓦娃,阿娜木齡扮演姐姐娜香,片中姐弟倆真情流露的感人細節充斥在整部電影之中,溫暖而雋永。……《走路上學》的風格平緩克制,注意細節的真實細膩,以一種不動聲色的姿態來展露導演的感情,鏡頭簡單扼要,但是震撼的效果卻絲毫沒有打折扣,細微之處也處理得細膩而有味道。影片以原汁原味的構思、獨特的兒童視角,譜寫了一曲人性最純美的愛。在簡單之處見繁複,繁複之中見統一,作為彭家煌、彭臣兄弟的處女作該片能有這般至純至真的情感與力度,實屬不易。(新浪娛樂)
該片並非純粹為了感人而感人,而是別有寓意的傳遞了一種勵志信息,這是諸多同類型電影中所欠缺並遜色的,那些關於青春、叛逆、倔強、無畏,以及為夢想爭取和拼搏的精神,無不令人振奮鼓舞。(深圳新聞網)
全劇最震撼一幕,出現在姐姐墜入怒江的一瞬間,但電影沒有表現母親和老師在出事後的呼天搶地。湍急的怒江依然在流淌,只是母親徹底呆傻了……隨後配上的電影音樂,極富雲南民族特色,一詠三嘆,像在招魂,又像在送行,令全場觀眾泣不成聲。(深圳晚報)
發行信息
本片先後隨中國電影代表團出訪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敘利亞、波蘭、越南、朝鮮、印度、韓國等13個國家以及台灣、香港地區,參加文化交流展映活動。
時間 | 地點 | 備註 | 參考資料 |
---|---|---|---|
2010-04-03 | 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 | 中國電影周開幕式放映 | |
2010-05-25 | 第二屆兩岸電影展 | ||
2010-07-18 |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 “兒童電影合家歡2010”活動 | |
2010-09 | 波蘭華沙市和羅茲市 | “中國電影展”活動 | |
2010-10 | 英國倫敦 | 第2屆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期間展映 | |
2012-03 |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婁 | 第15屆蒙特婁國際兒童電影節唯一參展的中國影片 |
社會影響
- 發起公益活動
2010年6月22日,深圳市文明辦、市教育局聯合舉辦了《走路上學》“愛心觀影”活動,影片的部分票款,將捐贈給影片拍攝地——雲南怒江,建設“愛心橋”,幫助“溜索上學”的少數民族學童實現“走路上學”的夢想。該活動還增設為第五屆“七彩年華·深圳市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活動季”的重點活動,在深圳全市中國小深入開展。
- 衍生品
由《走路上學》編劇、導演彭臣撰寫的《〈走路上學〉電影筆記》於2011年由海天出版社正式出版。此書由作者的片場日記整理而成,披露了影片的幕後故事。大量原生態照片真實記錄了怒江兩岸的的風土人情。
- 入選博物館
《走路上學》中的道具“溜索繩鉤”和宣傳海報,入選了深圳博物館(新館)展出的《深圳改革開放史》大型展覽,陳列在深圳精神文明建設成就展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