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2014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

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2014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是2014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梁美。

基本介紹

  • 書名: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 作者:李梁美
  • 類別:工業技術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4年10月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264932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李梁美(李良美),筆名李習。福建武平人,研究員。1956年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現為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專業。1963年畢業於中共中央華東局理論研究班。先後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情報研究所、華東局內部理論刊物編輯部、上海市委研究室和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工作。曾任信息研究所《學術界動態》主編、綜合研究室主任、新學科研究中心主任和上海市新學科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上海市新學科研究所副所長等職。
  長期從事哲學社會科學信息和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理論和方法論及其套用研究。主要著作(含合著)有:《當代新學科手冊》、《當代中國社會科學手冊》、《現代*生活方式的選擇》、《世界新學科總覽》及其《續編》、《現代能力導向》、《新學科辭典》、《市場經濟活動能力》、《21世紀世界預測》、《新學科·新亮點·新探索》、《21世紀選擇:中國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科學生死面面觀》、《新學科·新視野》和《生命·讀書·愛情》等30餘部。撰寫學術論文百餘篇。曾獲優秀科研成果獎10餘項。

圖書目錄

引言
一、生態與自然生態系統
(一)自然生態與生物圈
(二)自然生態系統的概念
(三)自然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
(四)自然生態系統的組織結構
(五)自然生態系統的功能作用
(六)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與調整
(七)“十分之一定律”和“生態金字塔”
二、人類誕生與社會生態系統
(一)人類的屬性與生態系統
(二)社會生態與智慧圈
(三)社會生態的概念及其屬性
(四)人類誕生後生態系統的變化和特點
(五)社會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特點
(六)社會生態系統的平衡與調整
(七)城市生態系統及其基礎理論
三、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扭曲和走出認識的誤區
(一)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扭曲:自然和社會生態系統面臨危機和困境
(二)自然和社會生態系統面臨危機的特點
(三)人類的覺醒:走出認識的誤區
四、新的悟性:生態科學綜合、交叉發展和對
“新地球觀”的共識
(一)生態學研究歷史發展進程(階段)
(二)生態科學的綜合、交叉發展趨勢
(三)全球性“大生態”系統研究
(四)對“新地球觀”和“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新共識
五、社會生態學的基本範疇、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
(一)社會生態學的基本範疇分析
(二)社會生態學的基本原理探討
(三)社會生態學的基本規律研究
六、社會生態學的研究方法論
(一)研究方法論的基本原則
(二)研究方法的特點
(三)常用的研究方法簡介
七、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新亮點
(一)“人化自然”理論
(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三)人與自然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辯證關係
(四)人與自然的統一,應該是相互依存的和諧的統一
(五)自然對人的影響,也就是環境對人類的影響
(六)人對自然的影響,也就是人類對環境的影響
(七)生態問題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日益演變成危機
(八)生產的目的不能只是財富,而是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九)人類的活動極大地改變著自然,但不要過分陶醉於這樣的勝利,否則自然會加倍地“報復”我們
八、走出“人類中心論”
(一)什麼是“人類中心論”?
(二)為什麼要走出“人類中心論”?
(三)人類歷史上“人類中心論”的幾種形態
(四)生態人類中心論:生態文明時代的必然選擇
九、生態意識:一種道德倫理觀念的革命
(一)生態意識:先進觀念
(二)生態道德:新道德觀
(三)生態倫理:道德觀念的革命
(四)兩種不同的生態倫理道德觀
十、生態文化:新型的文化
(一)文化與文明的聯繫與區別
(二)文化:人類與自然生態環境相互關係的產物
(三)生態文化的涵義及其構成要素
(四)生態文化建設及其藝術表現
十一、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嶄新的文明類型
(一)綠色與生態文明
(二)生態文明的涵義
(三)生態文明理念的特徵
(四)生態文明的多重意義和重要作用
十二、生態文明新時代正向我們走來
(一)新時代的基本特徵
(二)新時代的標誌
(三)新時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四)新時代的思維方式
(五)新時代中科學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要求
(六)新時代中進一步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任務
(七)新時代中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
十三、尋找城市發展模式,整治城市環境
(一)尋找“城市”發展模式
(二)城市·城市化·國際大都市·城市群
(三)城市環境的綜合整治
(四)環保的法律、經濟、科技手段
十四、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
(一)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主要任務
(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問題
(三)推進新型城鎮化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係
(四)初讀《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
十五、生態環境教育與現代綠色教育
(一)生態環境教育的進程
(二)生態環境教育的內容和戰略思想
(三)國外的生態環境教育
(四)我國的生態環境教育
(五)生態環境教育與現代綠色教育
主要參考文獻信息來源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