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圖片,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創作背景,拍攝過程,韓國首映,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赤盜”是南韓頭號通緝犯,與頭號副手(文詠珊飾)成功在生產濃縮鈾原料的工廠奪走一批鈾原料球。情報顯示,他們會把鈾原料球變成超級武器,並在香港與恐怖組織交易。來自中國內地的宋鞍(王學圻飾)跟助手袁曉文(馮文娟飾),聯同香港警察李彥明(張家輝飾)、范家明(余文樂飾)及香港大學物理系客座教授肇志仁(張學友飾),加上南韓武器專家崔民浩(池珍熙飾)、朴宇哲(崔始源飾)等人,一同追緝赤盜,拯救亞洲史上最威懾武器危機事件。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角色演員介紹
- 肇志仁(香港教授)演員:張學友危機專家,香港大學物理系教授,專長物理學及再生能源研究,優雅拘禮,多年來以顧問身份,多次參與政府能源及保全事務規劃,本來和這個恐怖事件沒有關係,但是卻被弟弟帶進了這個局,在此次追緝赤盜行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實為真正的“赤盜”,金燾年只是他的助手而已。
- 李彥明(反恐特勤組)演員:張家輝冷麵資深警官,香港警隊反恐特勤組主管,為人性格沉厚,心思慎密,在警界多年,但始終輪不到他上位,所以在這個案件中特別狠辣去填補仕途不得志的心靈缺陷,率領部下與赤盜鬥智鬥勇,捨命保衛香港及亞洲安危。最後被女殺手勒死
- 金燾年演員:張震封魔赤盜,傳說中的國際頭號通緝犯,也是國際地下武器交易的中間人,十多年前潛入日本東京皇宮,成功盜走天皇三神器中的八咫玉(紅色的玉)成名,從此在江湖上得名“赤盜”,相傳在東北亞地區極有勢力,為國際刑警十大通緝犯之一。此次盜走濃縮鈾原料,製成超級武器,更是威脅到整個亞洲的安危。
- 范家明(反恐特勤組)演員:余文樂爆烈先鋒,香港警隊反恐特勤組督察,曾於特別任務連 ( SDU ) 及刑事情報科 ( CIB ) 任職,部隊成立後被李彥明收入旗下,成為他的行動組副手,衝鋒陷陣,出生入死。
- 張怡君演員:文詠珊“赤盜”助手 性感冷艷的女殺手 殺死了李彥明
- 崔明浩(韓國專家)演員:池珍熙全能精英,韓國國家情報院副理事官,國防武器專家,擁有物理及機械工程博士,家族均為科學家,因一次科研意外成為崔家唯一生還者,獲準終身免役,可是此次赤盜危機,令他不得不重新出山。被金濤年打成重傷未死!
- 宋鞍(大陸特派高官公務員)演員:王學圻布局大師,最高調查局主管,冷靜理性,熟讀兵法,十分關心香港治安事務。不僅如此,宋鞍人脈甚廣,天大事情在他面前,一個電話就能解決,實力不可估量。
- 袁曉文演員:馮文娟安全主管宋總的助手,鞍前馬後左沖右擋,陪宋總聯繫香港警察主管,與韓國情報官會談,拜訪香港物理教授,以女性之柔軟身姿調和各方意見又不失尊嚴,成為宋總身邊最得力大將,高危職場事事處理得潤物細無聲。實為赤道在政府中眼線,實力高超過
音樂原聲
歌曲 | 歌手 | 作曲 | 填詞 | 備註 |
---|---|---|---|---|
赤色壯舉 | 張學友、崔始源 | 小美 | 主題曲 |
幕後花絮
- 在2008年成立的部門反恐特勤隊正是影片主人公張家輝所供職的部門,這也是該部隊首次公開於大眾的視野當中。
- 兩位導演在劇本的編寫過程中,就已經給每一個角色都物色好了人選。除了張學友之外,王學圻、張震等演員都是與導演第一次合作。
- 該片是張震第一次扮演反派。
- 片中一個很短的墜機的鏡頭,工作人員在工場製作道具大概就花了一個月,搭建場景數量超過20個。
- 導演為了請張學友出山花了半年時間,而張學友之所以接演赤道,一是出於對《寒戰》的欣賞,二是被劇本和兩位導演所打動。
- 張學友為了該片首次嘗試大鬍子造型。
- 文詠珊為了該片角色,在拍攝前花了半年時間訓練,每天要跟教練對打和做一百次伏地挺身。
- 張家輝在拍攝完該片以後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正是邪。
- 從《寒戰》到《赤道》,隔了接近兩年的時間,其實劇組早就準備好了,一直等的都是演員們的檔期。
- 張震很少機拍槍戰片,所以提前做了一些槍械方面的訓練。他在現場很注意安全,因為用的都是真的子彈,但沒有彈頭。
- 張震有一場開著機車在尖沙咀的街道上疾馳的戲,這是他第一次有這種飛車的經歷。
- 張學友經常在片場唱歌,基本上幾分鐘就唱一次,還不能點歌,他想唱什麼就唱什麼。
獲獎記錄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影片故事起源來自於兩位導演整理資料時的真實信息。在拍攝《寒戰》的過程中,兩位導演蒐集了大量有關香港警察系統的資料,其中,一個在2008年成立的新部門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這個部門就是片中張家輝飾演的角色所在的反恐特勤組,主要職責是收集情報。導演還發現,香港不僅是全亞洲最安全的城市,也承擔著遠東情報中心的職責。於是,《赤盜》的故事就慢慢成型了。
拍攝過程
韓國首映
2015年5月21日,香港影片《赤道》在韓國首爾某影院舉辦媒體首映式,出演該片的韓國藝人崔始源、池珍熙攜手出席了該活動,該片定於2015年5月28日在韓國上映。談及拍攝該片的感受,崔始源表示,他在拍攝現場,很注意自己的態度,有很重的責任感。
影片評價
《赤道》擁有超大動作場面,超強懸念劇情,堪稱國際反恐高科技戰役(南國早報評)。
《赤道》相比於《寒戰》格局更大、野心更多,通過移形換位、三點透視的敘述技法,闡釋了新國際格局下現代反恐的危局。即便本片瑕疵隨著視野的同步增大也越發令人遺憾,《赤道》的正面意義也是遠遠超出絕大多數華語電影的不思進取,屬於電影創作者高度發展中的瑕疵(京華時報評)。
《赤道》延續了《寒戰》正邪對立、內鬼、高層鬥爭等元素,打造出了一場格局與野心都更大的國際反恐高科技戰役(新浪娛樂評)。
《赤道》投資大、陣仗大、大咖多;火拚、肉搏、槍戰、爆炸、飛車、碟中碟,多方勢力各懷鬼胎,在陰謀的漩渦里展開決鬥,大開殺戒,眾人善惡難辨,正邪難分,沒有人是最後的勝利者,每個人都透著謎一樣的身份,讓人聯想翩翩(新華娛樂評)。
《赤道》以核危機為題材,凸顯亞洲意識,卻似乎用力過猛,導致重心失衡。在角色安排上讓人感覺凌亂,光是人物出場和介紹,就起碼花了20多分鐘。劇情交錯展開,各處細節處理問題不僅給觀影帶來心理障礙,也傷害了視覺享受。該片雖有大片製作的野心,各路演員也很賣力,但緊張刺激的場面實在少得可憐,使用3D效果是一種浪費,最終只是一部有野心、有賣點卻難以讓人真心點讚的電影(京華時報魏英傑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