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藻毒素

赤潮藻毒素,由淡水或海水中的藻類產生的不同有毒物質統稱藻毒素,赤潮藻毒素則是指形成赤潮的有害藻類所產生的有毒物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潮藻毒素
  • 所屬分類:藻類
分類,方法,

分類

並非所有的藻類都能夠產生毒素,常見的有毒微藻約有60~78種。對於能夠產生藻毒素的有毒藻種,其毒素的產生也受到多種因素,如種屬差異、環境因素的影響。環境中的營養鹽狀況是影響藻毒素產生的重要因素。一些與藻類共生或共存的細菌也能產生藻毒素,但它們在赤潮藻毒素產生中的作用還不清楚。
常見的赤潮藻毒素可以分成以下幾類,如麻痹性貝毒(paralyticshellfishtoxins),腹瀉性貝毒(diarrheticshellfishtoxins),神經性貝毒(neurotoxicshellfishtoxins),記憶缺失性貝毒(amnesicshellfishtoxins),西加魚毒(ciguaterafishtoxins)等。
其中每一類毒素又包括一種或多種毒素。不同有毒藻產生的毒素在結構和性質上差別很大,作用機理也各不相同。麻痹性貝毒是胍類毒素,主要通過阻斷鈉離子通道,作用於神經和肌肉而表現出毒性效應。
腹瀉性貝毒是聚醚類毒素,其中常見的大田軟海綿酸及其衍生物儘管沒有顯著的急性毒性,但卻能夠抑制磷酸酶活性,因此是潛在的腫瘤促進因子。記憶缺失性貝毒是一類胺基酸類毒素,可能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海馬區和丘腦區與記憶有關區域的損傷。神經性貝毒和西加魚毒結構相似,均為聚醚類毒素,通過作用於鈉離子通道而表現出毒性作用。對赤潮藻毒素的監測分析方法可大致分為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兩類。

方法

常見的化學方法包括層析、毛細管電泳、高效液相色譜、液質聯用等分析方法,生物方法包括小鼠法等生物毒性測試方法和免疫、酶活性抑制和細胞毒性等基於不同生物學技術而建立的測試方法。赤潮藻毒素可以通過貝類、魚類等中間生物媒介,造成人類中毒,因而與水產品的食品安全息息相關;赤潮藻毒素也可以通過食物鏈對不同的海洋生物造成毒害,可能導致一定的生態效應。因此,赤潮藻毒素的研究是有害赤潮研究中不可忽略的一項重要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