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組[1]是劉季辰、趙汝鈞於1924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山組[1]
- 外文名:Chishan Fm(Chihshan Sandstone)[1]
- 時代:上(晚)白堊世(統)
赤山組[1]是劉季辰、趙汝鈞於1924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赤山組[1]是劉季辰、趙汝鈞於1924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劉季辰、趙汝鈞,1924年命名。分布範圍華東,江蘇省1...
赤山塢組[1]赤山塢組[1]是陳其奭於1991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陳其奭,1991年命名;王思恩等,2000年介紹。 分布範圍 華東,浙江省
赤山溝組是1964年河南區域地質測量大隊命名的岩石地層組。命名 河南區域地質測量大隊,1964年命名。特徵 岩性為綠泥片岩、絹雲片岩夾大理岩、石英岩、磁鐵石英岩、變質石英砂岩、含石墨絹雲片岩等。下與幸福園組、上與北崖山組均為整合接觸。厚608-1215米。同物異名 龍峪板岩片岩組、余元下大理岩組、劉莊冶片岩組。
赤山組[2]赤山組[2]是山東省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於1991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山東省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1991年命名,與江蘇省白堊紀赤山組同名異物,現已改稱史家溝組[1](同物異名),停用。分布範圍 華東,山東省。
赤山塢組[2]赤山塢組[2]是李四光於1938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李四光,1938?年命名,張文佑1952年譯(李四光,1939,中國地質學,英文版。香港∶正風書局),命名於浙江衢縣常山鎮南的赤山塢,無人引用,已解體,廢棄。 分布範圍 華東,浙江省
赤山塢組,下部由石英礫岩、砂礫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炭質泥岩和凸鏡狀煤層等組成;上部由中細粒石英砂岩、粉砂岩、炭質頁岩及煤層等互層組成。命名 陳其奭,1991年命名;王思恩等,2000年介紹。特徵 含植物:Marattiopsis-Otozamites組合,其中重要分子下段有:Phlebopteris cf.?polypodioides,P. woodwardi,...
祁山組(層)祁山組(層)是葉良輔、李捷於1923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葉良輔、李捷,1923年命名於安徽省祁門縣以東之祁山(葉良輔、李捷,1923,調查安徽省地質簡報,第三次(油印本)中央地質調查所),後人未引用,相當於浦口組、赤山組,廢棄。分布範圍 華東,安徽省 ...
宣南組(層)宣南組(層)葉良輔、李捷於1924年是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葉良輔、李捷,1924年命名,相當皖南紅層,“宣南”為宣城與南陵兩個縣名之和,無此具體地名,不符合地層命名規定,現歸於赤山組,廢棄。分布範圍 華東,安徽省
高河埠組 高河埠組是安徽區域地質測量大隊一分隊於1974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安徽區域地質測量大隊一分隊,1974年命名,已歸入赤山組,停用。分布範圍 華東,安徽省。
北崖山組 北崖山組岩性為石英岩、變質礫岩、變質長石石英砂岩、絹雲(綠泥)片岩夾大理岩及鐵礦層等。由河南區域地質測量大隊於1964年命名。時代 Pt1 命名 河南區域地質測量大隊,1964年命名。特徵 下與赤山溝組整合接觸;上與雙房(岩)組不整合接觸。出露厚661米。同物異名 白岩山組。
余元下大理岩組 余元下大理岩組是馬杏垣於1957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馬杏垣,1957年命名于山西省中條山余元下(馬杏垣,1957,關於河南嵩山區的前寒武紀地層劃分及其對比問題。地質學報,37(1):11-32),相當於赤山溝組一部分,已停用。 分布範圍 華中,河南省 ...
洞玄觀組曾稱洞玄觀層。命名地點在南京方山附近的洞玄觀。為陸相泥砂、礫石堆積,具明顯的六次沉積旋迴,每組旋迴的上部及中部為棕黃色或灰色砂及粘土,其中夾鈣質結核及礫石;下部為礫石層,礫石中有赤山組或浦口組的砂岩。厚約36米,其中含哺乳類Anchitherium aurelianense及原始鹿類化石。與下伏古近系紅層呈不...
劉莊冶片岩(組)是馬杏垣於1957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馬杏垣,1957年命名于山西中條山劉莊冶(馬杏垣,1957,地質學報,第37卷,第1期),1959年全國地層會議決議將其歸入蓖子溝組,二者為同物異名,已停用。西北大學地質系,1961年命名的劉莊冶片岩組,含義不清,大致相當於赤山溝組的一部分,亦已廢棄。分...
命名 河南區域地質測量大隊,1964年命名。特徵 岩性為石英岩、長石石英砂岩、變質砂岩、絹雲(綠泥)片岩,底部有不穩定的變質礫岩,下部有少量白雲石大理岩、大理岩凸鏡體和赤-鏡鐵礦體。下界以礫岩或石英岩為標誌,普遍有紫紅色絹雲片岩(古風化殼)與登封岩群不整合接觸;上界與赤山溝組整合接觸。厚310-82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