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1958年5月,江西省政府決定將江西工學院地質系擴建為“江西地質學院”,屬地質類本科院校,校址定於
贛州市。
1965年,因高校學科調整,學校停止辦學。
1973年2月,“江西省地質學校”經江西省革委會批准成立。
1979年3月,學校更名為“贛州地質學校”。
1994年10月,經地礦部批准,國家教委備案,學校更名為“南方工業學校”。
2002年4月,由江西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江西套用技術職業學院”掛牌成立。
校友風采
儲國強
中國科學院副研究員 姓名: 儲國強 性別: 男 職稱: 副研究員 學歷: 博士 簡歷: 儲國強,男,1965年2月出生。 1984年畢業於江西贛州地質學校。 1984-1992年在安徽區域地質調查隊工作。 1995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獲碩士
學位; 1999年8月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1998年10月-1999年12月:Max-Planck 資助在德國地學中心工作; 1999年8月-2002年11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02年12月至今,為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副研究員。 研究方向: 湖泊年紋層、古氣候指標的現代過程、現代環境過程、分子標誌化合物 學科類別: 地質學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近期主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末次冰消期以來小龍灣瑪珥湖年紋層沉積與古氣候突變事件”。 對東北地區小龍灣瑪珥湖末次冰消期以來發育的年紋層進行研究,建立精確的紋層年代學時間標尺。分析沉積物中甲藻孢子和金藻孢子含量、有機碳/氮同位素、有機碳/氮含量,研究紋層類型(甲藻孢子年紋層、金藻孢子年紋層和碎屑年紋層)的轉變與突變古氣候事件的關聯。利用紋層大薄片,量化年紋層類型的漸變和突變過程,結合加密取樣分析數據,探討湖泊系統對古氣候突變事件的回響過程及其可能的驅動
機制王少龍
313班,現任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質勘查院,副院長,總工程師。
主持或參加的項目主要有:安徽省淮北平原淺層地下水資源評價(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淮北市隱伏岩水資源管理模型研究(地礦部科技成果四等獎)、新一輪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安徽部分)(國土資源部科技成果一等獎)、江淮分水嶺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資源評價(省地礦局科技成果一等獎),安徽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安徽省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
規劃,安徽省大中型閉坑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安徽省西北部地熱資源調查評價,1/10萬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安徽省轄城市地下水應急水源地潛力評價,合肥市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安徽省天柱山地質公園申報等。
發表的論文主要有:淮北市隱伏岩溶水特徵及水資源管理研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文集,1993),淮北、阜陽、宿州、蚌埠四城市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問題與對策(安徽地質,1997),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方法討論(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0),安徽省地下水資源評價及戰略研究(安徽地質,2007),(安徽天柱山地質公園遺蹟及其科學價值(安徽地質,2007),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水應急供水水源地現狀研究(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2010),舒城市東部地區地下水環境質量評價與污染分析(地下水,2011)等。
王林清
王林清 贛州地質學校83級岩礦分析專業604班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學生工作處處長(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1991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畢業後留校工作,在職繼續攻讀研究生,2002年獲碩士學位,2002年12月被評為副研究員,2008年6月獲博士學位。
王林清博士在作論壇講座
現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學生工作處處長(校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兼)。
主要社會兼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理事、湖北高校學生工作研究會秘書長、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學籍管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委員會常務理事。
王林清博士長期從事高校教學、科研與學生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經濟與管理(教育管理、學生事務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先後主持和參與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學校科研項目10餘項,曾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出版有專著《親歷康博思:大學新生完全手冊》(副主編,2004年12月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生工作研究分會評為2008年度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優秀學術成果特等獎)、《管理經濟學》(副主編,2007年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項目質量管理》(副主編,2008年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等書。
公開發表論文20多篇,其中《高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開發》被國家教育部高校學生司、中國高校招生研究會評為全國高校招生優秀論文,《構建服務型學生工作新體系的實踐與探索》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生工作研究分會評為2008年度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2010年獲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戴世坤
戴世坤(贛州地質學校82級物探專業215班)
男,1964年10月生, 博士後,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1991年7月獲得中國地質大學碩士學位,1994年7月獲得青島海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97年2月於石油大學(北京)完成博士後研究,留校工作至今。研究方向:1、電磁勘探數據處理、數值模擬、反演成像和綜合解釋;2、震電理論及套用;3、地球物理勘探綜合信息處理、反演成像和綜合解釋;4、計算可視化、人機互動和套用軟體開發。講授課程:1、普通物探(本科);2、地球物理勘探原理(研究生);3、綜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與技術(研究生)。發表論文20餘篇。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項。
著作及論文:
1. 戴世坤、羅延鐘,1993年,二維地電模型多參數反演方法及其在MT測深中的套用,地球物理學報,36(6);
2. 董樹文、戴世坤,1993年,大別山碰撞造山帶基本結構,科學通報,38(6);
3. 戴世坤,1996年,用視模型空間對比進行地球物理反演,地球物理學報,39(4);
4. 戴世坤、徐世浙,1997年,MT二維和三維連續介質快速反演,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第四期;
5. 戴世坤、牟永光,1998年,雙相介質中的震電效應和震電波場傳播理論,第二屆SEG/BEIJING 年會論文集
6. shizhe xu, 戴世坤, 2002.4,Calculation of electrical potentials along a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a 2-D terrain, geophysics,67(2)(進入三大檢索);
7. 黃臨平、戴世坤,2002年,複雜條件下3-D 電磁場有限元計算方法, 地球科學,27(6);
8. 楊輝、戴世坤,2002年,綜合地球物理反演綜述,地球物理學進展,17(2);
9. 徐世浙、戴世坤,2002年,起伏地形位場快速延拓新方法,高校地質學報,27(2)
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
1、 電磁勘探資料可視化、人機互動綜合處理、成像和解釋軟體系統。已在國內各相關單位廣泛推廣套用,2000年2月,負責人;
2、 大地電磁場擬波動變換和成像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0年12月,負責人;
3、 大地電磁場擬波動變換和套用技術,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青年創新基金項目。2000年12月,負責人;
4、 雙相介質中的震電效應及震電波場傳播理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3年1月,負責人。
獲獎:
1、 中國複雜區油氣地球物理勘探理論,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獎,2001年;
2、 油氣儲層地球物理理論與實驗技術,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獎,2002年;
大別山大地電磁測深研究報告,地礦部科技成果三等獎,1993年。
范一中
研究領域
高能天體物理(伽瑪暴,軟重複伽瑪暴,TeV blazar, 高能宇宙射線);
暗物質間接探測(相關)理論研究
教育背景
2003.9-2005.9: 紫金山天文台,攻讀博士學位(2006.3獲博士學位)
2000.9-2003.7: 南京大學天文系,攻讀碩士學位
1996.9-2000.7: 長安大學雁塔校區,測繪工程系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2.9-1996.7: 南方工業學校,中專
出國學習工作
2009.12-2010.3: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短期訪問學者
2007.9-2009.11: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獨立博士後
2005.11-2007.8: Hebrew University: 博士後
2004.9-2005.8: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訪問學者、學生
工作經歷
2010.4-: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
2009.12-2010.3: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短期訪問學者
2007.9-2009.11: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獨立博士後
2005.11-2007.8: Hebrew University, 博士後
專利與獎勵
2009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
2008年中科院優秀博士論文
2007.6: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new hot paper
2004年中科院院長(特別)獎
出版信息
在“伽瑪暴”和“暗物質”間接探測相關領域發表(或已投稿)SCI科研論文、綜述40餘篇,被他引數百次(
ADS)。
發表論文
代表性工作:
(1)於2002年首先發現了GRB 990123的反向激波區域是磁化的 (Fan et al. 2002),為伽瑪暴的磁化外流體模型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2)於2005年獨立提出"滯後內激波"(late internal shock)模型來解釋GRB餘輝中X射線閃耀現象(Fan & Wei 2005)。
(3)於2006年中總結出了Swift衛星發現的GRB X射線餘輝的代表性圖象並給出了理論解釋框架(Zhang, Fan & Dyks et al. 2006).
(4)於2006年率先指出GRB的X射線餘輝和光學餘輝的拐折不一致現象不能用主流的能量注入模型甚至任何已知簡單模型來解釋(Fan & Piran 2006, MNRAS, 369, 197)。該疑難現在得到了一致公認並/但尚待解決。
(5)首次指出GRB的正向激波同步輻射而不是通常認為的逆康普頓散射可能成為Fermi衛星LAT探測器的主要光子來源(Zou, Fan & Piran 2009). 該預言得到了現階段Fermi-LAT觀測的支持。
科研活動
科研項目
1. 黑洞以及其它緻密天體物理的研究 (-2013), 科技部973項目, 第四課題組骨幹成員
2..費米衛星時代的伽瑪暴外流體的物質組分研究(2011.1-2013.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主持
參與會議
2004.12以來參加過在美國,以色列,義大利,荷蘭,法國,
瑞典,以及中國南京,北京等地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或研討班10多次,做口頭報告約10次。
被邀請成為國際會議Prompt GRB 2011 workshop 的科學委員會成員。
合作情況
和境外的有共同興趣的觀測/理論同行(如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Tsvi Piran, 義大利國立天體物理研究所的Stefano Covino, 在英國工作的日本同行Shiho Kobayashi,在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任教的Bing Zhang)建立了長期且穩定的合作關係。
范方誌
一九八七年畢業於贛州地質學校地質專業(127班)
現任貴州財經學院經濟學院院長。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後,2008年網易“100名經濟學家會診中國”成員之一,“寧波銀行全員造富神話”獨家分析人,曾獲湖南省第五屆青年社會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和復旦大學“光華”獎學金等,貴州省第一任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先後成功地承辦了一系列重大學術會議:"全國高等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第四屆全國馬克思主義院長論壇"、"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會第八次學科論壇"),現為貴州財經學院經濟學院院長,原浙江師範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助理。
2009年7月參加國家教育部組織的赴美國考察團,2010年11月應邀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並作大會發言,2010年12月31日應邀參加第二屆貴州省委決策諮詢博士高端論壇並作大會發言。先後在《金融研究》、《經濟學動態》、《統計研究》、《國際金融研究》、《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教育導刊》、《中國高等教育》及《復旦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研究方向為貨幣理論與政策。
主要科研成果
1.范方誌.西方中央銀行獨立性理論的發展及其啟示[J].金融研究,2005(11)[金融與保險(人大複印資料),2006(08)]. 2.范方誌,湯玉剛.農村公共品供給制度:公共財政還是公共選擇[J].復旦學報,2007(03) (該文被《新華文摘》引用).
3.范方誌.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的發展與演變[J].金融研究(實務版),2007(05).
4.范方誌,張耿慶.中國技術創新政府干預的理論依據[J].統計研究,2004(11).
5.范方誌,張立軍.中國地區金融結構與產業結構升級研究[J].金融研究,2003(11).
6.范方誌.通貨膨脹目標制:理論,實踐及其啟示[J].國際金融研究,2008(02).
7.范方誌.2007年我國貨幣政策述評[J].經濟學動態,2008(06).
8.范方誌,趙大平.人民幣匯率變化及其傳遞對中國外貿平衡影響的實證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6(02).
9.范方誌,劉望,陳交輝,鄭必清.我國助學貸款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高等教育,2000(23)(該文入編《三湘青年優秀學術論文集》).
10.范方誌.西方中央銀行獨立性理論的發展及其啟示[J](該文原發表於《金融研究》2005年11期).金融與保險(人大複印資料),2006(08).
11.范方誌,麻勇愛.旅遊消費信貸初探[J].旅遊學刊,2006(11).
12.范方誌,全國高等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2008年年會綜述[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8(5).
13.范方誌,李璐媚.美國次貸危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 財經問題研究,2008(9)(被國研網轉載).
14.范方誌,李海海,蘇國強.中國中央銀行獨立性與政治經濟周期的實證分析[J].社會科學,2005(11).
15.范方誌,蘇國強.中國中央銀行獨立性問題研究[J].經濟縱橫,2005(10).
16.范方誌.入世,不確定性與居民消費[J].消費經濟,2002(06).
17.范方誌,楊海水.“理性黨派信徒”政治經濟周期理論及其實證分析——兼論中央銀行獨立性[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02).
18.范方誌,加強《資本論》研究,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全國高等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綜述[J].當代經濟研究,2008(10).
19.范方誌,毛晉生.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注資股改上市和道德風險.社會科學輯刊,2004(06).
20.范方誌.市場經濟呼喚存款保險制度[J].經濟縱橫,1999(06).
21.范方誌.完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制度的對策思考[J].經濟縱橫,2006(10).
22.伍柏麟,范方誌.新制度經濟學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4(01).
23.范方誌,湯玉剛,齊行黎.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路徑和動力[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04).
24.范方誌,劉望,陳交輝,鄭必清.我國助學貸款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修改稿)[J].經濟研究參考,2000(114).
25.范方誌,毛晉生.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注資股改觀點述評[J].國有資產管理,2004(10).
26.范方誌. 通貨膨脹目標制的國際實踐及其啟示(被人大複印資料《金融與保險》(2006年第5期)全文轉載)[J].投資研究,2008(01).
27.范方誌.我國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縱橫,1999(06).
28.范方誌.貨幣政策制度國際比較與我國貨幣政策制度完善[J].東南學術,2006(05).(該文題目被列入《新華文摘》(2006年22期)報刊文章篇目輯覽)。
29.范方誌,張立軍.以金融結構的最佳化促進西部產業結構的調整[J].中國國情國力,2004(03).
30.范方誌,湯玉剛,虞拱辰.反思農村公共品供給制度演變:一個建設性分析框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05).
31.范方誌.通貨膨脹目標制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07(62).
32.范方誌,譚燕芝,郭英.論跨域消費[J].消費經濟,2003(05).
33.范方誌. 美國次貸危機的發展演變及其啟示[J].寧夏社會科學,2008(03).
34.范方誌,周陳曦.新舊兩類農村金融機構比較研究[J].經濟縱橫,2008(11).
35.范方誌.亞洲金融危機與中國金融改革[J].開放導報,1999(12).
36.范方誌,蘇國強.美國次級房貸市場危機及其啟示[J].中國國情國力,2007(12).
37.范方誌,湯玉剛,齊行黎.國內外銀行業聚集上海動因的實證研究[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4(05).
38.范方誌,湯玉剛.政府間縱向分權的契約性質:——以浙江強縣擴權、強鎮擴權為例[J].財經問題研究,2007(11).
39.范方誌,李海海.中央銀行獨立性與政治經濟周期:中國的實證分析[J].科學.經濟.社會,2005(04).
40.范方誌. 美國次級房貸市場危機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01).
41.范方誌,周劍.對外直接投資、外部經濟與高新技術產業集群[J].東嶽論叢,2003(06)(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C7《高新技術產業化》2004年1期全文轉載).
42.范方誌,趙明勛.中國金融抑制與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金融與保險》2004年第8期全文轉載).
43.范方誌.諾德豪斯—麥克雷模型及其實證分析[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07(05)(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理論經濟學》2008年第2期全文轉載).
44.湯玉剛,范方誌.財政規模決定:基於經驗模型的經濟學解釋[J].財經研究,2005(10).
45.朱波,范方誌,湯玉剛.出口退稅中央、地方分擔機制——運作原理、負面效應與機制最佳化[J].財經研究,2004(01).
46.朱波,范方誌.金融危機理論與模型綜述[J].世界經濟研究,2005(06).
47.范方誌.基於選舉的政治經濟周期理論及其實證分析——兼論中央銀行獨立性[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07(4).
48.范方誌.我國中央銀行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展望——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02).
49.范方誌.金融監管、信息不對稱與道德風險[J].寧夏社會科學,2009(06).
50.范方誌.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貴州財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展記實[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11).
51.范方誌.對美國次貸危機不斷惡化的反思[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0(01).
52..范方誌.我國高校思政理論課部門名稱和地位的科學界定[J].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0(03).
53..范方誌.我國高校思政理論課部門名稱和地位的科學界定[J]. 馬克思主義文摘(人大複印資料),2011(02).
54..范方誌.房地產價格波動、通貨膨脹與收入分配差距[J].青海社會科學,2010(03).
55.范方誌.我國高房價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03).
56.范方誌.論通貨膨脹[J]. 寧夏社會科學,2011(02).
參與課題及專著
1.主持2006年度博士後科學基金課題(一等資助5萬元,中博基字[2006]15號)《我國農村公共品供給與農村和諧社會建設》[資助編號:20060390108](2006年1月-2007年6月); 2.主持2010年度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四十七批面上二等資助(三萬元)課題《城市化、土地供給制度缺陷與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非理性繁榮》(資助編號:20100470934)(2010年6月-2011年6月);
3.主持2006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規劃常規性課題《行政級次與經濟發展:浙江經驗及其超越》[課題編號:06CGYJ24YBX],(2006年9月—2007年6月);
4.編著《當代貨幣政策:理論與實踐》,三聯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作者;
5.專著《中央銀行獨立性:理論與實踐》,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