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贛地巨龍
- 拉丁學名:Gandititan cavocaudatus
- 界:動物界
- 綱:蜥形綱
- 目:蜥臀目
- 屬:贛地巨龍屬
- 種:腔尾 贛地巨龍
- 亞目:蜥腳亞目
- 命名者及年代:韓鳳祿、楊玲、徐星等
物種學史,初步清理,正式命名,形態特徵,物種分類,裝架模型,棲息環境,
物種學史
初步清理
2021年6月在贛州市贛縣區一工地發現的大型恐龍骨骼化石,2023年完成初步清理。經專家初步鑑定,該標本來源於一隻生活在距今9000多萬年前的泰坦巨龍,化石的完整度在白堊紀蜥腳類恐龍中較為罕見。該恐龍化石的搶救性發掘、清理工作由江西省地質博物館牽頭完成。參與此項工作的江西省地質博物館原副館長楊玲認為,該恐龍化石標本保存完好,留有至少29枚脊椎骨,其骨骼粗壯,頸椎和尾椎的椎體和椎弓上具有典型的蜥腳類恐龍的複雜腔室。據初步估算,復原後的化石標本體長將超過15米。“雖然同為蜥腳類恐龍,新標本與之前在贛州發現的中國贛南龍在背椎形態上存在不同。我們基於500多個特徵的系統演化分析,將其進一步歸入蜥腳類恐龍中的泰坦巨龍類分支。”負責此次研究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韓鳳祿表示,目前該標本的形態學、系統演化及地理分布仍在進一步研究中。蜥腳類恐龍起源於約2億年前的早侏羅世,在約1.6億年前廣泛分布,一直延續生存到白堊紀末。“此前在中國其他地區發現的泰坦巨龍類化石大多保存不佳,有些僅有單個脊椎或者肢骨。此次發現的恐龍化石不僅脊椎骨相互關聯,且尾椎具有獨特而複雜的空腔,在全球已發掘的蜥腳類恐龍化石中罕見。”韓鳳祿說,這對於研究蜥腳類恐龍在白堊紀的演化和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的意義。
正式命名
2024年1月,該化石正式命名為腔尾 贛地巨龍(Gandititan cavocaudatus)。
形態特徵
贛地巨龍屬於泰坦巨龍類(Titanosauria),它體長約為14米。它中後段頸椎椎體靠近背側和腹側的邊緣有長而窄的窩,前段尾椎椎體的腹側面有成對的縫狀孔、最前段的6個尾椎具有分叉的神經棘,骶椎神經棘完全融合、形成一個平台樣結構。
物種分類
系統發育分析顯示:它與晚白堊世蒙古的阿布達林尾龍(Abdarainurus)是姊妹演化支,屬於非岩盔龍類(Lithostrotia)的泰坦巨龍類。
裝架模型
2023年12月,江西省地質博物館承擔的蜥腳類恐龍化石(即贛地巨龍)加固等組裝前期技術服務項目終期驗收評審會在山東諸城召開。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教授韓鳳祿、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曹強、國家自然博物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宇、省地質博物館高級工程師楊玲組成的專家組出席會議並前往現場驗收。經過現場查看比對、討論交流後,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棲息環境
贛地巨龍生存於周田組,這裡還出土了甲龍科的英良達泰龍,他們共享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