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黑鎢礦成礦新模式及深部找礦研究

《贛南黑鎢礦成礦新模式及深部找礦研究》是由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曾載淋、張永忠、陳小勇、曾躍、陳琪、賴志堅、徐敏林、鄧茂春、劉俊生、李海潘、劉翠輝、丁明、趙磊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贛南黑鎢礦成礦新模式及深部找礦研究
  • 成果登記號:20150193
  • 第一完成單位: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150193
項目名稱
贛南黑鎢礦成礦新模式及深部找礦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
主要完成人
曾載淋、張永忠、陳小勇、曾躍、陳琪、賴志堅、徐敏林、鄧茂春、劉俊生、李海潘、劉翠輝、丁明、趙磊
研究起始日期
2006-06-01
研究終止日期
2011-09-01
主題詞
贛南;黑鎢礦;異常帶+五層樓+地下室
任務來源
其它;

成果摘要

研究區處於南嶺東段與武夷山成礦帶接壤區域,是“世界鎢都”的起源區,區內與燕山期花崗岩有關的鎢多金屬礦、稀土礦、放射性礦產馳名中外,是開展鎢多金屬礦成礦規律、成礦模式、找礦模型、深部找礦研究的最佳選區。 項目在充分收集已有資料和最新進展的基礎上,採集研究性樣品,系統分析、歸納總結“破碎帶-石英脈複合型”鎢礦床特徵,探討其成因、探索其與石英脈型鎢礦床的關係,建立其找礦標誌。深入研究贛南典型鎢礦床的成礦時代、成礦條件、找礦標誌和成礦規律等,建立四維結構綜合模式,完善黑鎢礦“五層樓”成礦模式及其礦床組合模式,確立最優判別準則。結合深部綜合探測的技術方法組合、區內相關地質勘查項目、礦山企業,對優選出來的鎢多金屬礦靶區進行驗證。通過驗證過程中獲得的最新資料,進一步補充完善區域成礦模式、建立找礦模型、提供有效的找礦技術方法及其組合,為“第二空間”找礦提供指導。項目綜合贛南地區已有鎢礦資料及成果,建立“異常帶+五層樓+地下室”綜合找礦模型,“破碎帶-石英脈複合型”鎢礦新類型及模式,完善與花崗岩有關的“多位一體”鎢礦床綜合模式,構建區域“四維結構”綜合模式(成礦系列),提出適合本地區鎢礦找礦的最佳勘查方法技術組合和成礦預測方法。“異常帶+五層樓+地下室”的綜合找礦模型成功套用於坑尾窩、淘錫坑、盤古山等礦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