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賽駱駝
- 類別:體育運動
- 流行地區:阿拉善盟一帶
- 起源:駱駝被馴化為交通工具
簡介,起源,訓練,方式,
簡介
賽駱駝是蒙古族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流行於內蒙古西部號稱“駱駝之鄉”的阿拉善盟一帶,有騎駱駝賽跑和射擊等,騎手不分男女,多在每年一度的蒙古族“那達慕”大會上舉行。賽手們穿著蒙古族服裝,騎在駝背上,駱駝飛跑起來如離弦之箭。賽程一般5—10里,先到終點者為勝。獲勝者常被人們抬起,並唱歌跳舞,以示敬佩。兒童參加的比賽,要專選兩歲小駱駝,並備上五顏六色的綢緞駝鞍。此項活動具有濃郁的牧區生活氣息,深受民眾的喜愛。
賽駱駝比賽時,賽手們身著蒙古族服裝,騎上駱駝,一聲令下,便策動駱駝開始飛奔。賽程一般為2.5~10里,先到終點者為勝。
起源
素有“沙漠之舟”的駱駝,在古代蒙古民族的經濟生活和軍事行動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被草原上以牧駝為主的牧民尊為“萬牲之王”。
據文獻記載,當駱駝被馴化為交通工具時,賽駱駝也產生了。每逢喜慶節日,居住在草原、沙漠戈壁的蒙古族牧民常舉行賽駱駝比賽,它同賽馬一樣為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駱駝體型龐大魁梧,乘騎可日行百餘里,奮蹄賓士時可以跟飛奔的駿馬相媲美,而且比馬更有耐力。參賽駱駝是經過馴養和嚴格訓練的,賽駱駝的賽程為5至40公里,以先到達終點為勝。
騎駱駝射擊比賽在途中置靶射擊,以中靶多少定勝負。參加比賽者男女老少不限。
近年來,參照現代體育比賽的方法、手段,規範了駱駝比賽,突出競技性、技術性、採用了更具有吸引力的場地賽、團體賽、接力賽。1985年自治區民運會把賽駱駝列入自治區“那達慕”民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訓練
被人們稱為“沙漠之舟”的駱駝,平時慢騰騰的樣子。使大家誤認為它跑不快,但在新疆的草原上,哈薩克、蒙古族牧民除了用它來馱東西之外,還用它作為一種參賽的工具。
平時,牧民常常舉行賽馬活動,但逢到喜慶的日子,哈薩克、蒙古族牧民還要舉行賽駱駝,這比賽馬要精彩得多,因而前往觀看的人也是爭先恐後。
駱駝平時的速度每小時只有四五公里,但到12月份的公駝發情季節,人們發現,在這個季節公駝追趕母駝或追逐騎馬人的速度,遠遠超過平時的速度,每小時可達70—80公里,一般的駿馬根本趕不上它。人們這一發現使它有了“沙漠中的飛船”這一美名,同時人們也產生丁舉行賽駱駝的構想。
參加比賽的駱駝也是經過挑選和訓練的。平時,牧民騎馬鞭打和追趕駱駝,讓它不斷地奔跑,提高它的速度,再從中選擇“重點選手”進行培養。特別是到了賽前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牧民騎上駱駝進行訓練。
方式
賽駱駝也是蒙古族的傳統競技項目之一。在內蒙古西部阿拉善一帶廣為流傳。舊時,牧民在放牧和馱運等生產活動中多騎駱駝,後來騎駱駝逐漸發展為民間的一項體育活動――賽駱駝。每逢春節那達慕大會的時候,便舉行這一活動。
賽駝有賽跑和射箭兩項內容。賽前,要在高處點燃一堆火,由參賽的主人牽著駱駝向火堆焚香,餅繞香順著太陽運轉的方向走三圈,目的是為了求得一個吉祥如意。有的地區在賽前要給駱駝頸上掛哈達。《阿拉善風俗志》載:“為祈求選手們一路平安,有一人口念祝讚詞,酹酒,奶食品為之祝福。”
比賽是根據參賽的駱駝數量多少來編組的,選手大都是青年人。賽駱駝十分有趣,平時駱駝奔走的方向都是由入牽著鼻子操縱的,而比賽時,卻套上了籠頭,帶上了經繩,駱駝對這個“指導性”不強的新工具,還不十分適應,因而在跑的時候,往往偏離方向,跑出了跑道,急的選手滿頭大汗、恰恰這時,也是觀眾興高采烈的時候,人們起鬨、吹口哨,真是不亦樂乎。
比賽時,賽手不分男女,身著艷麗的參賽服騎在駝背上,在起跑線排成一行。裁判員發令後,眾騎手揮鞭驅馳駱駝疾跑。賽程一般為3――5公里,以先到達終點者為勝。也有的在賽途中置靶進行射箭比賽,以中靶的多少定勝負。兒童參加比賽,多挑選兩三歲的小駱駝。別看駱駝形體笨拙,一旦奔跑起來卻是疾如飛馬,引人入勝。
賽後按到達終點的順序繞著象徵時運的火堆小步跑三圈,使駱駝平喘。繞火小跑意在尊崇和鳴謝火神的護佑。接著要向火祭酒,並從跑第一名的駱駝開始,獻祝頌辭。
故時候,也有精湛的跳駝表演,據趙翼《檐曝雜記?跳駝撩腳雜戲》中載:“跳駝者,牽駝與八尺以上者立於庭,捷足者在駝旁忽躍起,背駝而過,倒地仍直立。”可見其技藝之高超。
比賽時,賽手們身著蒙古族服裝,騎上駱駝,一聲令下,便策動駱駝開始飛奔。賽程一般為2.5~10里,先到終點者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