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薩爾·弗蘭克(Cesar Franck,1822-1890),法國作曲家、管風琴演奏家,原籍比利時,十二歲畢業於列日音樂學校。1836年隨家遷居巴黎,後入巴黎音樂院學作曲與鋼琴。1842年以後開始演奏家的生涯,並從事作曲和教學。早期作品很少流傳。1858年任教堂管風琴手,但主要仍從事教學。生活清苦嚴謹,緊張而有規律。由於教堂的工作和對管風琴演奏的陶醉,他轉向宗教儀式音樂和管風琴音樂的創作。1872年應聘任巴黎音樂院管風琴班教授,同時仍私人教授作曲。
他支持學生大膽新穎的創造,造就了一個完整的作曲學派,丹第、肖松、杜帕克等都是他的學生。經過多年探索,最後五年終於寫出了他最著名的《d小調交響曲》、《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D大調弦樂四重奏》等,集中體現了他的創作特徵:旋律氣質不凡,表現力深刻,和聲新穎,結構堅實協調。特別是“循環形式”的出色運用,可以說是他的獨創。1890年外出上課時被馬車撞倒,從此健康惡化,於同年逝世。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
1866年4月間,李斯特聽過他的一次演奏,離開教堂時曾喃喃自語地說,簡直是巴赫再世。 弗朗克是一位人道主義藝術家,他積極參與組織和領導"法國民族音樂協會",為復興法國民族音樂作出很大的貢獻。弗朗克的音樂創作也深具特點。如果說,比捷的音主要以其明亮、光輝和充滿生機等特點典型地反映了法國的精神的一面的話,那么,弗朗克體現的則是另外的一面:他的音樂格調崇高,感人肺腑,既有宗教的虔敬,也有浪漫主義式變幻不定的激情。
弗朗克的創作經歷著不均等的兩個時期,以七十年代中期為分界線;他的優秀作品幾乎都在後期的十五年間寫出。這些作品構思嚴謹、深刻而寬廣,涉及到音樂藝術的多種體裁,包括交響音樂、室內音樂、管風琴與鋼琴曲、清唱劇與歌劇等;在這一階段的創作中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器樂方面,幾乎器樂曲的每一種體裁都留有他的聞名傑作: 《d小調交響曲》(1886-1888年) 、《D大調弦樂四重奏》(1889年) 、《f小調鋼琴五重奏》(1878-1879年) 、《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1886年) 、《交響變奏曲》(1885年) 、《前奏曲、聖詠與賦格》(1884年) 、《三首管風琴聖詠》(1890年)等。
弗朗克為人正直、坦率,他只是在演奏管風琴和私人教課的空暇,利用一些零碎的時間孜孜於寫作,他對別人毫無所求。正如德彪西對他的描述那樣:"發現一個美麗的和聲就足以使他開心一整天,……這一個時運不濟和不被賞識的人,懷有一顆孩提的心,他的心地如此之善良,致使任何矛盾處境或者其他惡劣條件,都不會使他感到痛苦。"
1879年間,他把自己費十年的勞動寫出的一部清唱劇介紹給巴黎的音樂界,結果只有兩個人到場;1890年4月,他的弦樂四重奏在民族音樂協會組織的音樂會上首演受到很大的歡迎,這是他唯一的一次成功的體驗,但這時,他已經六十八歲,接近走到生活的盡頭。五月間,當這部作品再度上演時,他在前往一個學生家裡上課的途中因車禍受傷,幾個月後在1890年11月8日終於在巴黎辭世。
主要作品
(2) 教堂音樂:三部彌撒曲,經文歌,奉獻經,詩篇歌一百五十首。
(3) 歌劇: 《於爾達》(蒙特卡洛,1894), 《吉賽爾》(蒙特卡洛,1896)。
(4) 管弦樂曲: 《d小調交響曲》, 鋼琴與樂隊《交響變奏曲》,交響詩《風神》、《可憎的獵人》、《惡魔》(鋼琴與樂隊) , 《賽奇》(合唱與樂隊)。
(5) 室內樂:弦樂四重奏,鋼琴五重奏,鋼琴三重奏四首,小提琴奏鳴曲。
(6) 鋼琴曲: 《前奏曲、眾讚歌與格》、《前奏曲、詠嘆調與終曲》。
(7) 管風琴曲:眾讚歌三首及零星小曲。
《前奏曲、賦格與變奏》Prélude, Fugue et Variation Op。18
是一首靈感、技巧、內容等都非常出色的傑作。前奏曲用b小調,如歌的小行板,9/8拍。這是一首美麗的無詞歌,舒暢悠閒的旋律、優美的和聲,雖然顯得平靜,但卻有富於變化的律動,形式上採用三部曲式。A段的調性較保守,始終是b小調。B段較浮動,從b小調開始,但不久便經過D大調轉向升f小調。賦格附有9小節的序奏,以壯麗的音響暗示賦格的主題。賦格曲採用從容的快板,3/4拍,主題很長,可以將它解釋為由前奏曲主題開始所延伸而來,這一首優美無比的四聲部賦格曲,幾乎保持在b小調上,只是偶爾轉為升f小調,沒有一般賦格中不可缺少的關係大調、下屬調、上六度等主題呈示。變奏曲是前奏曲的再現,也是前奏曲的對位法的變奏。變奏技巧雖然單純,但卻非常優美。其中B段的主題與在前奏曲時不同,這裡是始終嚴守主調並不轉調。全曲以B大調作為最後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