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尼萊亞里沃尼(Rainilaiarivony,1828—1896),十九世紀下半葉馬達加斯加著名的政治家。他先後任臘左赫里納、臘納瓦洛納二世和臘納瓦洛納三世等三個女王的首相,執政30餘年,成為這個國家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賴尼萊亞里沃尼
- 外文名:Rainilaiarivony
- 出生日期:1828
- 逝世日期:1896
- 職業:政治家
首相世家,架空王室,社會改革,抗法失敗,
首相世家
賴尼萊亞里沃尼出生於塔那那利佛的一個新貴族家庭。他的祖輩原系自由民,後來投靠王室,通過經商和軍功而發跡。他的祖父曾協助臘姆博阿扎拉姆登上伊麥利那的王位,並成為國王的秘書。他的父親和哥哥曾任馬達加斯加王國的首相。賴尼萊亞里沃尼是次子,幼時名叫迪利費拉,成年後才改稱現名。
迪利費拉雖為官宦子弟,童年卻很不幸。他從小受到家庭的歧視,甚至被切斷兩個指頭,10歲被迫開始自己謀生。這個倔強的少年,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他常到教會學校聽課,很快學會了寫字和算術。這使他的父親,當時的首相賴尼哈羅很受感動,把他帶到王宮,並讓他幫助處理私人商務。那時他年僅14歲。
賴尼萊亞里沃尼有才華,又善於雄辯,在宮中頗得年邁的女王臘納瓦洛納一世的賞識。1852年,他作為女王的私人秘書和高級將領,成為宮中的要人之一。1861—1863年臘達馬二世執政時期,他升任總司令和外交大臣。
架空王室
十九世紀中葉,馬達加斯加的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幾乎把持了朝中所有要職的、代表新興地主—商人利益的新貴族,與以王室為代表的舊貴族之間的矛盾已經表面化。廣大農民、手工業者、小商人和普通士兵反對封建剝削、勞役和國王暴政的鬥爭愈演愈烈。1863年5月初,在首都塔那那利佛終於爆發了人民起義。5月12日,以賴尼萊亞里沃尼兄弟為首的新貴族發動了政變。他們藉助人民民眾的力量推翻臘達馬二世,把王后臘博多扶上女王的寶座(史稱臘左赫里納女王),賴尼萊亞里沃尼被任命為總司令,他的哥哥任首相。從此君主專制讓位於首相專權。
翌年7月14日,由於女王和以賴尼萊亞里沃尼為首的青年軍官們不滿首相的專權,首相被罷黜,賴尼萊亞里沃尼接任首相兼總司令。從這時起直到1895年10月法軍占領塔那那利佛,雖三易女王,他卻是“不可撤換的首相”,成為國家實際上的主宰。
社會改革
作為政治家,賴尼萊亞里沃尼的歷史功績主要他執政後所進行的廣泛的社會改革。十九世紀初,統一的中央集權的馬達加斯加王國已經形成。在臘納瓦洛納一世統治時期,隨著封建化進程的加快,農業、手工業得到發展,國內外貿易也活躍起來。但是,舊封建國家的統治,奴隸制的殘餘,特別是封建勞役的沉重負擔,嚴重地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地方封建主的分裂活動和統治集團內部的爭權奪利,使賴尼萊亞里沃尼面臨重重矛盾。同時,隨著歐洲列強加緊向非洲擴張,馬達加斯加不斷受到法、英殖民主義的侵擾和威脅。首相認識到馬達加斯加要富國強兵,勢必除舊布新,進行改革。
賴尼萊亞里沃尼上台後,很快鎮壓了人民民眾的起義,平定了邊遠地區封建領主的分裂活動。1868年4月,臘左赫里納女王逝世時,他及時地粉碎了包括前首相在內的封建貴族密謀讓王子繼位,以推翻首相政權的陰謀,立臘莫納(臘達馬二世的遺孀)為女王(史稱臘納瓦洛納二世),從而確保了自己的政權。他在外交方面也取得了成績。1865—1868年,馬達加斯加政府分別與英、美、法三國簽訂了貿易協定。法國政府第一次明確承認女王對全島的主權。這樣,就為首相進行一系列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和短暫的和平環境。
賴尼萊亞里沃尼的改革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具有進步的意義。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從地方到中央的管理體制和政府機構,全國除伊麥利那地區外,分為27個省,由直接向首相負責的省長管轄。各省再分為若干區。中央政府設內政、外交、國防、司法、法令、工商、財政—國庫、教育8個部,各部下設若干辦事機構,設有大臣和秘書。重大事務由大臣會議討論決定。
1878年7月,首相決定建立“薩卡伊扎姆—博希特勒”(意為農村之友社)組織,後改稱為“安蒂利”(意為監視者),負責把一些退伍的老戰士安置在10個省194個區的農村中,組成具有警察職能的特種兵團。他們有權監督地方官吏和封建領主;保證中央政府各項法令的貫徹實施;負責徵稅,攤派勞役等事務。
1884年11月,賴尼萊亞里沃尼決定恢復村社人民會議制度,以加強對人民民眾的控制。
改革司法。從1863年起,政府頒布了各種法典、法令,其中《一○一條法典》(1868年)、《三○五條法典》(1881年)等,除保留了某些原來的習慣法外,在行政、民政、司法等方面作了新的規定。如把原12項死罪減為兩項,除叛國罪、殺人罪外,放火、盜竊、販賣人口、巫術活動等改為輕罪,只處以徒形或罰款。取消多妻制和單方休妻制。禁止肉刑,改善在押犯生活待遇等。1878年法令決定廢除舊法官,建立由11名王宮軍官和兩名法官組成的法院,負責初審,然後由女王,實際上由首相作出最後判決。
部分廢除奴隸制和勞役制。在賴尼萊亞里沃尼執政時期,馬達加斯加還存在家庭奴隸制。為數眾多的奴隸生產技術落後,情緒低落。廣大的農民、手工業者為了躲避封建勞役,往往逃往深山密林,或者聚眾起義。賴尼萊亞里沃尼不得不採取讓步措施,以緩和社會矛盾,解放生產力。
1868年法典規定取消債務奴隸,嚴禁把罪犯的妻室變為奴隸。1874年10月首相宣布解放1865年後買來的或出生的非洲籍奴隸;釋奴取得國籍後享有馬達加斯加人的平等權利,由地方當局負責進行註冊、分配土地和安置。1878年7月又決定取消販賣奴隸的職業,禁止通過買賣奴隸使其子女與父母分離。
政府還在某些部門中取消了自由民為國家或封建官吏無償勞動的制度,改為薪金制。如醫生、護士、教師和塔那那利佛衛隊的士兵開始領取微薄的工資。國家金礦中的工人也由勞役制變為僱傭制。
改革軍隊。為了使軍隊“年輕化”,首相大幅度地削減了軍隊中人浮於事的副官,遣返了老戰士,並於1879年開始實行義務兵役制,規定除貴族和奴隸外,凡年滿18歲的男性公民必須服兵役,為期5年。除首都衛隊和戍邊部隊外,其他應徵士兵平日參加定時訓練,戰時應徵參戰。為了增強戰鬥力,政府聘請英、法教官嚴格訓練部隊,並從國外購買先進的武器裝備。在法國入侵前夕,馬達加斯加軍隊總數達45,000人,其中包括100多名士兵組成的炮兵部隊。
定新教為國教。1869年初女王和賴尼萊亞里沃尼都皈依了新教。首相宣布新教為國教,同時尊重信仰自由,允許其他教派存在。
發展文教衛生事業。1876年政府決定實行免費義務教育,規定8—16歲的兒童必須受教育。政府鼓勵歐洲傳教士辦學,並派留學生到英、法等國。1882年註冊學生總數達46,000多人。國內創辦了醫學院,建立各種醫療機構,培養該國的醫生。同時,政府鼓勵科學、出版、印刷事業的發展。六十年代末這個島國已開始出版馬達加斯加文和英文的報刊及學術著作。
在對外政策方面,賴尼萊亞里沃尼堅持在保證國家領土完整和民族獨立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六十年代後期,王國政府與英、法、德、意、美等國簽訂了友好條約和貿易協定。
賴尼萊亞里沃尼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勢力,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七、八十年代馬達加斯加出現了經濟繁榮景象。稻田擴大了,蔬菜、水果和咖啡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和出口增加了;牲畜頭數增加了,活牛和牛肉成為主要出口物資。手工業方面,除製革、製鞋、肥皂等行業外,玩具業、首飾業也興旺起來,裁縫店到處可見。1890年還建立了第一個肉冷凍加工廠。建築業和以金礦為主的採礦業也發展起來。對外貿易很活躍,據1888年三個主要港口的不完全統計,進口總值達400萬金法郎;出口總值達411萬金法郎。經濟的發展為後來抗法鬥爭,打下了物質基礎。無疑,這些改革是應該肯定的。
然而,賴尼萊亞里沃尼改革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它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動搖封建制度。國內各種基本社會矛盾並沒有解決,危險依然潛伏著。1883年臘納瓦洛納二世逝世。賴尼萊亞里沃尼在王室的支系中選擇了一位年僅22歲的青年婦女當女王,稱臘納瓦洛納三世,以便繼續獨掌朝綱。
抗法失敗
七十年代後,隨著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的發展,“開始了奪取殖民地的‘大高潮’,分割世界領土的鬥爭達到了極其尖銳的程度。”這時,早已對馬達加斯加垂涎欲滴的法國,加緊推行兼併政策。1878年,法國以拉博爾德財產繼承權為藉口,要求得到拉博爾德在馬達加斯加占有的地產。1881年,法國又以《托萊》號船事件為藉口,要求對該島西北部實行保護制。為此,兩國政府間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談判。在法國的無理要求遭拒絕後,法國就以武力相威脅。
但是,賴尼萊亞里沃尼對法國要變馬達加斯加為殖民地的野心缺乏清醒的認識。他認為“法國人猶如狂吠之犬不咬人”,仍然幻想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並於1882年10月派外交使團赴法。由於馬達加斯加堅決拒絕接受法國關於建立保護地的要求,談判失敗了。1883年5月中旬,法國艦隊炮擊馬仍加,6月初又炮轟塔馬塔夫城,第一次法一馬戰爭爆發了。賴尼萊亞里沃尼立即發表了告人民書:“……我的父母生我,是要我保衛祖國,促進它的繁榮,因此我準備同你們一起戰鬥,使自己成為馬達加斯加的堡壘。”他號召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保衛領土完整而戰。馬達加斯加群情激憤,軍民團結抗敵,使侵略者寸步難行。
1885年9月,政府軍在法臘法提陣地擊潰了法軍主力。法國政府不得不與馬達加斯加政府進行和談,並於12月7日簽訂了塔馬塔夫條約。法國放棄關於拉博爾德地產所有權的要求,承認女王有權主持全島的內部行政事務。但賴尼萊亞里沃尼也作出了重大的讓步,除賠款1000萬法郎外,同意由法國駐塔那那利佛的統監負責處理馬達加斯加的外部事務,同意法國臣民有特惠權和長期租借土地權。
外患之憂暫時緩和了,國內局勢卻急劇惡化。為了償還賠款,首相以關稅為抵押向英、法政府借貸,並實行礦山、森林租讓政策。國庫收入銳減。政府把戰爭的負擔轉嫁給人民,苛捐雜稅猛增。官吏們貪贓枉法,商人囤積居奇,高利貸者和盜賊也趁火打劫,結果是物價暴漲,民不聊生。首都的街頭甚至出現這樣的標語:“……女王將失去王冠,首相將失去政權。首相和所有掠奪我們的人將被殺死。”外省也發生了騷亂。與此同時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加劇了。年老的首相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權力越來越專斷,年輕的女王和軍官們就越來越不滿。
賴尼萊亞里沃尼對法國在塔馬塔夫條約後進行的一系列挑釁活動採取忍讓的態度,並幻想聯英抗法。但是,1890年法英達成協定,英國承認法國對馬達加斯加的保護權。首相的“均衡”政策徹底破產。然而,他仍認為法國不會發動戰爭,還想通過外交途徑求得妥協。
1894年10月,法國政府又一次向馬達加斯加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對全島進行管轄。首相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1895年2月,12,000名法軍在馬仍加登入,發動了第二次侵略戰爭。賴尼萊亞里沃尼表示:“我們將堅決保衛上帝賜與我們的領土和各國人民都珍視的獨立”。他寫信給法國統監德維勒,列舉了法國人種種挑釁活動。但是他卻沒有向自己的人民公開揭露這些罪行,以喚起他們對侵略者的仇恨,團結對敵。因為他害怕人民民眾,不相信民眾的力量。
馬達加斯加軍隊和人民民眾雖然進行了英勇的反抗,但終究無法抵擋法軍的強大攻勢。10月1日,女王簽署了保護條約。賴尼萊亞里沃尼,被解除了首相之職,並監禁在察臘薩特奧臘領地。1896年2月,賴尼萊亞里沃尼被流放到阿爾及利亞,同年7月病故。1900年,賴尼萊亞里沃尼的遺骸運回馬達加斯加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