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其芳(1899~1985),中國玻璃、陶瓷學家,中國陶瓷學會的創始人之一。曾發表論文《添加物碳酸鈉和矽酸鈉對粘土泥漿澆注性能的影響》 《瓷釉試驗中馬弗爐的採用》 《經濟實用適合中國採用的鋼板搪瓷燒器》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賴其芳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99
- 逝世日期:1985
個人履歷,人生評價,個人其它信息,個人作品,
個人履歷
1899年9月13日出生於福建省武平縣十方鎮高梧村。
1917年畢業於長汀省立第七中學。
1918年春到北京國立工業專門學校攻讀套用化學。
1921年畢業,因成績突出留校任教,後獲工學學士學位。
1924年赴美國芝加哥留學,先後在伊利諾大學、埃威州學院陶瓷工程系學習,以《物美價廉的陶瓷適於中國製造》的畢業論文獲碩士學位。
1926年轉入轉入匹茲堡大學化學系和著名的玻璃專家瑞而威孟(A.Si1verman)主任教授研究玻璃工藝學,以《鈹玻璃之製造》一文獲得博士學位,並在匹茲堡大學研究院兼任研究助理1年。
1928年,賴其芳獲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的科學研究補助,並成為該基金會的駐美研究員,繼續在美國從事鈹玻璃的研究,兩年後回國擔任中國工業試驗所化學組窯業試驗室主任。
1933年,賴其芳由南京回到上海後,應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先生的邀請,先後擔任該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和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研製各種特殊套用玻璃,試製成功各種工業套用玻璃,包括化學儀器玻璃、晶明玻璃等。這期間,他還擔任過上海的中國窯業公司、中央化學玻璃廠、科學化工廠、新亞玻璃廠等的技術顧問,為發展我國民族玻璃工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35年,賴其芳隨中央研究院工程所內遷昆明,研製了藥用玻璃、儀器玻璃。
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回上海籌建實驗室,在改進溫度計、水柱計、注射器玻璃等特種玻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9年全國解放後,賴擔任上海工業試驗所陶工組主任,進行化學瓷、工業瓷等研究工作。他指導陶工組全體人員與上海玻璃廠合作,試製成功“95”化學儀器玻璃、中性安瓿玻璃、溫度計玻璃、X光機用鉛玻璃、PH計用玻璃電極、燈工儀器玻璃、細菌過濾漏斗玻璃等產品,解決了當時工業、醫藥、醫療器械等方面的急需,獲上海玻璃廠先進生產者稱號。
1953年,賴隨輕工業部設計院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援助設計玻璃廠。翌年,為中德技術合作提供資料,總結了景德鎮的制瓷技術。以後又對景德鎮的瓷器、浙江龍泉青瓷生產的恢復進行研究和指導。
1956年,賴任國家科委輕工組副組長、矽酸鹽組副組長,參與制訂國家1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和國家工業發展規劃。
1956年年8月任輕工業部矽酸鹽研究所(輕工業部玻璃搪瓷研究所前身)第一任所長,一級工程師。
1956年12月2日當選中國矽酸鹽學會籌備委員會主任。
1978年,八旬高齡的賴其芳接受國家科委聘任,擔任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組副組長,同年8月退居二線後,改任玻璃搪瓷科學研究所顧問。
1985年6月28日在上海去世。
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上海市第三、五、七、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人生評價
鈹玻璃是一種含稀有元素的氧化鈹的新型玻璃,它是高透明度、高強度、高折射率,耐酸腐蝕、低比重的特殊光學儀器玻璃,為當時盛行的紫外醫療器械提供了關鍵材料,賴其芳鈹玻璃的研究成功在玻璃發展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頁,引起世界玻璃科學界和企業界的注目。
20年代,賴其芳第一次將鈹元素用於玻璃製造,系統研究了氧化鈹在鈉玻璃和鉀玻璃中的特性,為研製新品種玻璃和玻璃科學的發展開闢了新領域。
30年代後,他從事一系列工業玻璃的試驗研究工作,為中國的玻璃研究和發展作出了開拓性貢獻。
1949年後,他領導和指導了上海工業試驗所和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的大量的陶瓷和玻璃研究工作。
個人其它信息
全國解放後,賴其芳任上海工業研究所陶工組主任,與輕工業部所屬上海玻璃廠合作,試製成功“九五”化學儀器玻璃、細菌過濾漏斗玻璃、溫度計玻璃、X光機用玻璃、燈光儀器玻璃等,解決了當時工業醫藥器械方面的急需,從而榮獲國家工業部“先進生產者”稱號。
賴其芳博士嚴謹治學、實事求是,畢生從事科學研究,重視套用技術的研究發展,為我國矽酸鹽學科的學術繁榮,為培養我國矽酸鹽行業人才作出了卓越貢獻。
曾出版《陶工通訊》、《窯工通訊》等刊物,曾任國家輕工業部玻璃、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顧問。一生為我國矽酸鹽科學技術作出了卓越貢獻,國內外享有盛名。
個人作品
賴其芳發表的論文有:
《添加物碳酸鈉和矽酸鈉對粘土泥漿澆注性能的影響》
《瓷釉試驗中馬弗爐的採用》
《經濟實用適合中國採用的鋼板搪瓷燒器》
《鈹玻璃Ⅰ,氧化鈉-氧化鈹-氧化矽系列》
《真空管玻璃研究報告》
《化學瓷製造的研究》
《澆注法製造熔玻璃坩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