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詞語概念,漢語拼音,釋義,詞源,典出,語出,引申理解,
詞語概念
漢語拼音
dǔ shūpō chá
釋義
詞源
典出
典出李清照《〈金石錄〉後序》:“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既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夫婦倆都同樣喜好讀書藏書,李清照的記憶力又強,所以每次飯後一起烹茶的時候,就用比賽的方式決定飲茶先後。一人問某典故是出自哪本書哪一卷的第幾頁第幾行,對方答中先喝。可是贏者往往因為太過開心,反而將茶水灑了一身。成為流傳至今的千古佳話。
語出
納蘭容若的悼亡詞全文如下:
《浣溪沙》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引申理解
讀書是這樣靜好
三毛曾說過:“一個房間,書多了就會好看起來,這是很主觀的看法,我認定書是非常優雅美麗的東西,用它來裝飾房間,再合適不過。”同為愛書人的我深感贊同。鮮花雖然嬌艷,但易於枯萎,金玉器雖然華貴,但不免艷俗,古玩雖然精緻,但過於脆弱。唯有書本,端莊而不失雅致,纖巧而不落充實。
輕推書室的雕花木門,浩如煙海的斑斕映入眼帘,清新獨特的紙墨香攜同歷史智慧的厚重感撲面而來。仿佛獨自站在一片草原,草浪翻滾。張開雙臂,讓人有一種馳騁通脫的快意。暖風拂過,輕掀書頁一角,微露泛黃的紙頁,發出“嘩嘩”聲。陽光斜射進書室的角落,在地面上投射出亮亮的影子。沉溺於這樣一種靜謐安詳,隨手翻看一本。清茶小茗,掩卷小憩,始有古意。
讀書是這樣靜好,愛書的人是嫻靜的人。
讀書即讀自己
愛默生提倡一種新的讀書理念,即讀書即讀自己。隨著書中劇情心情豁然,嘴角含笑,或是愁雲密布,低聲飲泣,或是因為某一句精闢的話拍案叫絕,頓生一種覓得知音之感,嘆一聲:“這正是我心裡想說的話!”誰說不是在書中看到了自己或身邊熟悉的人的影子呢?為書中人物感慨也是為自己感慨,誠如席慕容那一句詩:“我們都是戲子,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淚。”閱歷豐富的人對書的理解力更深。他們用一隻眼睛看見紙面上的文字,一隻眼睛穿透紙背,見過太多的人,看過太多的事,便更能看到書中深藏的那一份深意與滄桑。
“游於藝”是最高境界
很不喜歡那一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聽便是封建老學究窮酸式的教誨。將讀書披上功利的外衣,將書本作為攀上官場的墊腳石,沒的辱沒了這樣一件脫俗的物品。拋開了世俗的雜念,讀書更如魚得水,“游於藝”便是最高境界。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涉獵一番,自由海闊天空的眼界。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上天賜予我們一次生命,一種人生,但書本卻打開了通向不同世界的視窗,讓我們看遍世情冷暖,在別人的心靈里做一回旁觀者,或是穿越重重時空見證神秘多彩的歷史,或是足不出戶飽覽名山大川。從書中猛醒回到現實,倒有“到鄉翻似爛柯人”的感觸。正是信步所至世各異,天南地北任我行。豈不快哉!
讀書是精神上的交流
每個人因為環境與知識構成的差異,所形成的思想認識也便有了差距。那么讀一本好書就仿佛與一位智者談話。荀子說得好:“吾嘗終日而思也,不如須臾之所學也。”生命短暫如同白駒過隙,每個人在茫茫人世投下匆匆一瞥。有的人肉身已毀,精神不滅,那些智者把自己留在了書本里,文字便讓他們不朽。當你翻開一本,便會看到一位慈眉老者已沏好了一杯清茶坐等你的到來。這樣精神上的交流,穿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重重阻隔,書便是一座無形的橋樑。
讀書需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