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驅動的地理信息服務鏈建模、評估和最佳化》是依託武漢大學,由吳華意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質量驅動的地理信息服務鏈建模、評估和最佳化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吳華意
- 依託單位:武漢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近年來,IT領域Web服務和服務組合技術獲得長足的發展和套用。作為分布計算環境下複雜地理信息處理流程的表達、實現形式,地理信息服務鏈是地理信息服務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下一個突破口。如何以提高地理信息服務質量為目標,將網路上分布的零散的地理信息服務組織成地理信息服務鏈並進行最佳化執行,是地理信息服務和服務鏈獲得廣泛套用的基礎問題。本項目擬在地理信息服務質量的參考模型、研究架構和質量因素模型的基礎上,研究(1)支持地理信息服務質量的地理信息服務鍊表達和驗證方法;(2)各種質量因素在地理信息服務鏈中的傳遞累積規律和地理信息服務鏈服務質量的綜合評估方法;(3)在多質量約束條件下,找到兼顧效率和效果的地理信息服務鏈最佳化方法。項目的成果有助於將地理信息服務領域的研究,從能否提供服務,提升到如何將多個服務有效地組合成增值的組合服務,在分散式計算環境下協同和高質量地解決複雜的地學問題。
結題摘要
本課題以提高地理信息服務質量為目標,將網路上分布的零散的地理信息服務組織成地理信息服務鏈並進行最佳化執行。本課題在前期研究地理信息服務質量的參考模型、研究架構和質量因素模型的基礎上, (1)提出支持地理信息服務質量的地理信息服務鍊表達和驗證方法。本課題研究了IT領域各種工作流模型語言的適用性和優缺點,結合空間信息處理流程、服務和數據的特點,以及空間信息領域用戶群的知識結構,提出支持服務質量描述的空間信息服務鏈模型的形式化、圖形化表達方案和驗證方法,建立數據流有向圖和塊結構結合服務鏈元模型DDBASCM。 (2)研究各種質量因素在地理信息服務鏈中的傳遞累積規律,提出地理信息服務鏈服務質量的綜合評估方法。本課題明確區分和對比了層次聚合模型和圖式聚合模型兩種探討服務質量傳播的計算模型,在此基礎上分別建立各類質量要素的聚合公式,並對傳播特點進行分析;研究了質量要素取值不確定情況下,如何基於離散隨機變數的相關機率函式建立近似的傳播模型,並通過實驗證明了該方法的可行性;以所定義服務鏈元模型為基礎,從數據流角度出發探討成果質量在服務鏈中的傳播和累計規律,建立了初步的傳播模型。 (3)本課題總結並分析了現有質量評價和最佳化方法,初步探討應急回響模式下的漸進式最佳化策略,設計並實現保證質量約束的、基於混合線性規劃的服務鏈最佳化算法及一般建模方案,改進了質量要素的規範化方法,通過實驗證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同時,分析和討論了不同任務、實例規模、流程模型結構與問題規模和求解時間的關係,為最佳化策略的設計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在上述理論成果的基礎上,本課題設計與實現了支持服務質量的空間信息服務鏈建模與執行環境原型GeoChaining,將前述的服務質量描述、傳播模型、評估和最佳化方法實現並集成,建立了顧及服務質量的、完整的建模與執行方案。 課題組發表論文11篇,其中SCI收錄論文5篇,EI論文4篇,在國際會議報告3次,國內會議1次,出版專著1部,申請軟體著作權獲批3項。 在課題支持下,培養博士畢業2名,在讀1名;培養碩士畢業3名,在讀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