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質量策劃與分析》是一本有國際影響的質量名著,質量管理大師朱蘭博士曾是本書前三版的合著者。早在1985年本書就在我國出版了中文版,對我國的質量研究與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本書第1章簡要介紹了重要的定義和概念,包括製造業和服務行業的區別等;第2章給出了四步評估過程來幫助組織確定自己所處的質量水平;第3章至第5章解釋了三種質量過程中的各種結構;第6章介紹公司過程管理;第7章至第9章介紹公司戰略、組織結構及企業文化等。本書其餘部分介紹了其他重要的質量過程要素,包括質量活動的信息收集,以及如何獲得顧客滿意和顧客忠誠。
本書第4版擴充了一些重要概念,如六西格瑪、顧客滿意與顧客忠誠、平衡計分卡、質量功能展開、過程管理、項目管理、學習型組織、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資源外購、客戶關係管理以及在開發質量信息系統中的首選實踐等。本書同時也補充了來自服務業的案例。
作為一本質量領域的名著,本書適合管理工程、工業工程和質量領域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實務工作者也可以從本書中借鑑到一流的質量操作。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弗蘭克· M·格里納工業工程博士,工業工程榮譽退休教授,在質量管理領域有50多年的管理、技術及統計工作經驗。1991-1999年,擔任坦帕大學質量中心主任,是管理學傑出教授。1982-1991年,擔任朱蘭學院高級副總裁。曾服務於布雷德利大學,教授
工業工程專業並擔任
工程技術學院代理院長。他也是
美國質量協會會員,工業工程師協會會員,註冊質量工程師和可靠性工程師,職業工程師(質量工程),在質量和可靠性領域為多家公司提供從最初設計到現場套用方面的諮詢。
格里納博士與朱蘭博士共同編著《質量策劃與分析》一書前三版,並且是《朱蘭質量手冊》第2、3、4版的副主編。他的研究項目《質量管理小組》曾獲年度獎--一個由多家出版商和工業工程師協會資助的獎項。他還榮獲了美國質量協會的 E. L. Grant 獎, Peoria工程理事會年度工程師獎,以及工業工程師協會工程部質量控制和可靠性傑出獎等。
譯者簡介
何楨博士,
天津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工業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全國六西格瑪推進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美富布萊特學者、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認證的首批工業工程專家。
摩托羅拉大學客座教授,
六西格瑪黑帶指導教師。由於在六西格瑪培訓和項目輔導等方面的突出成績,於1998年獲全球摩托羅拉大學首屆最高獎(William J. Weisz Award)。
何楨教授主要從事工業工程、質量工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年來在質量管理領域為30多家企業做過卓有成效的培訓和項目諮詢。
目錄
第1章 基本概念
1.1 質量管理髮展的歷史
1.2 質量--正在改變商業條件
1.3 質量的定義
1.4 質量職能
1.5 相互關係:質量、生產率、成本、運行周期與價值
1.6 質量管理
1.7 質量學科與其他學科
1.8 質量展望--內部與外部
總結
問題
參考文獻
補充閱讀
網站
第2章 整個公司範圍的質量評估
2.1 為什麼要評估?
2.2 劣質成本
2.3 質量成本的種類
2.4 劣質成本與經營指標
2.5 最佳質量成本
2.6 從市場角度出發
2.7 組織的質量文化
2.8 當今質量的評估
2.10 ISO 9000質量標準
總結
問題
參考文獻
補充閱讀
網站
第3章 質量改進和成本降低
3.1 偶發性和慢性質量問題
3.2 逐個項目法
3.3 項目實例
3.4 質量改進計畫的必要性
3.5 逐個項目法的經驗
3.6 六西格瑪介紹
3.7 定義階段
3.8 測量階段
3.9 分析階段
3.10 改進階段
3.11 控制階段
3.12 關注持續改進
總結
問題
參考文獻
補充閱讀
網站
第4章 質量策劃與銷售收入
4.1 質量對銷售收入的貢獻
4.2 質量和財務績效
4.3 獲得質量優勢
4.4 顧客滿意度和顧客忠誠度
4.5 忠誠顧客的經濟價值
4.6 質量對銷售收入損失的影響
4.7 保持當前顧客的滿意度水平
4.9 顧客的種類
4.10 質量策劃以增加銷售收入
4.11 確保產品銷售的質量策劃流程圖
總結
問題
參考文獻
補充閱讀
網站
第5章 質量控制
5.1 控制的定義
5.2 測量
5.3 自我控制
5.4 質量控制的對象
5.5 建立測量系統
5.6 建立績效標準
5.7 測量實際的績效
5.8 與標準進行比較
5.9 針對差異採取行動
5.10 使用六西格瑪概念的過程控制系統
總結
問題
參考文獻
補充閱讀
網站
第6章 過程管理
6.1 職能專業化與過程管理
6.2 過程管理
6.3 過程的挑選
6.4 組織過程團隊
6.5 過程管理的套用案例
6.6 過程管理的計畫階段
6.7 新開發過程的轉移和管理
6.8 過程管理對於組織的影響
總結
問題
參考文獻
補充閱讀
網站
第7章 戰略質量管理
7.1 質量管理的戰略要素
7.2 質量融入戰略管理
7.3 使命、環境分析和願景
7.4 發展戰略
7.5 目標的展開:競爭性評價
7.6 目標的展開
7.7 為實施戰略提供領導
7.8 通過測量、評估以及審核來衡量目標的進展情況:
平衡計分卡7.9 學習型組織
7.10 實施全面質量管理
7.11 實現質量目標的障礙
總結
問題
參考文獻
補充閱讀
網站
第8章 質量組織
8.1 質量組織的演變
8.2 協調質量活動
8.3 高層管理的角色
8.4 質量主管的角色
8.5 中層管理的角色
8.6 員工的角色
8.7 團隊的角色
8.8 質量項目團隊
8.9 工作團隊
8.10 自我管理團隊
8.11 挑選、培訓以及留住員工
8.12 質量項目管理和傳統的項目管理
總結
問題
參考文獻
補充閱讀
第9章 建設質量文化
9.1 技術與文化
9.2 激勵理論
9.3 公司文化
9.4 質量文化
9.5 各層質量目標及其測評體系
9.6 管理層執行力的證明
9.7 員工的個人發展與授權
9.8 全員參與
9.9 對員工的表彰和獎勵
總結
問題
參考文獻
補充閱讀
第10章 機率與統計的基本概念
10.1 質量管理中的統計工具
10.2 統計變異的概念
10.3 數據的表格分析--頻率分布
10.4 數據的圖形表示--直方圖
10.5 箱線圖
參考文獻
補充閱讀
網站
第18章 統計過程控制
18.1 統計過程控制的定義與重要性
18.2 降低過程變異的好處
18.3 一般統計控制圖
18.4 利用統計控制的優勢
18.5 建立控制圖的步驟
18.6 計量值控制圖
18.7 預控圖
18.8 計數值控制圖
18.9 特殊控制圖
18.10 過程能力
18.11 通過對控制圖的分析來估計過程固有能力
18.12 測量過程績效
18.13 利用機率紙進行過程能力分析
18.14 過程能力研究計畫
18.15 六西格瑪過程能力概念
18.16 統計過程控制以及質量改進
18.17 統計過程控制的套用軟體
總結
問題
參考文獻
補充閱讀
網站
第19章 檢驗、試驗和測量
19.1 檢驗的術語
19.2 符合規格和適用性
19.3 不合格品的處理
19.4 檢驗計畫
19.5 嚴重性分級
19.6 自動檢驗
19.7 檢驗準確度
19.8 測量誤差
19.9 檢驗的適量性
19.10 接收抽樣檢驗的概念
19.11 抽樣風險與操作特性曲線
19.12 接收抽樣方案質量指標
19.13 抽樣方案的分類
19.14 良好接收抽樣方案的特性
19.15 ANSI/ASQC Z1.4
19.16 質量指標數量值的選取
19.17 選擇合適的抽樣程式
總結
問題
參考文獻
補充閱讀
網站
第20章 行銷、現場績效以及顧客服務
20.1 行銷職能中的質量概念
20.2 客戶關係管理
20.3 質量擔保
20.4 現場績效
20.5 獲得現場績效的反饋
20.6 分析現場數據
20.7 安全和產品責任
20.8 顧客服務
20.9 現場投訴的重要性
20.10 處理顧客投訴的程式和方法
20.11 估計產品問題帶來的利潤損失
20.12 顧客忠誠度和保持顧客
20.13 行銷、現場績效以及顧客服務中的質量度量
總結
問題
參考文獻
補充閱讀
網站
第21章 行政與支持性活動
21.1 定義與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