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卓越方式:一個質量實踐者的視角》是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泉發、黎燕。
基本介紹
- 書名:質量卓越方式:一個質量實踐者的視角
- 又名:The Way to Quality Excellence
- 作者:汪泉發、黎燕
- ISBN:9787811359763
- 頁數:256頁
- 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0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質量卓越方式:一個質量實踐者的視角》用一些淺顯易懂的故事、例子來演繹博大精深的質量哲學,用通俗的散文式語言來解釋繁雜的質量方法論和工具,《質量卓越方式:一個質量實踐者的視角》的寫作特點。從一個質量實踐者的角度,寫一本任何人都看得懂、任何人都能喜歡的實用質量書,《質量卓越方式:一個質量實踐者的視角》的期望。貼近企業、切合實際、關注質量人員的切身感受,《質量卓越方式:一個質量實踐者的視角》的宗旨。這不是一本質量理論大全,而是質量管理實踐的總結。
作者簡介
汪泉發,華南理工大學理學士和工學碩士,美國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MBA,美國聯合技術公司ACE專家,中國首批國家註冊質量工程師,為奧的斯大學和西子聯合大學兼職講師,先後在日本、歐美等跨國企業從事技術、生產運作和質量管理工作,有超過15年的跨國公司管理經驗,對精益生產、六西格瑪、日本QCC、美國ACE、福特8D法等主流的運作系統有豐富的實際運作經驗,發表論文幾十篇.,現為浙江大學西子研究院先進制造管理研究所所長、高級諮詢師和培訓師。
黎燕,中山大學外語系文學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語言學碩士,現為暨南大學外語學院日語系副教授,從事日本社會文化研究和認知語言學研究,曾在日本京都大學做研究員、大阪外國語大學做訪問學者,出版過著作及發表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序言
前言
第1章 全方位論質量
1.1 大師論質量
1.2 大眾侃質量
1.3 國際標準化組織質量定義
1.4 感知質量:顧客關心的質量
1.4.1 感知質量
1.4.2 站在顧客角度看質量
1.5 雙因素理論:質量激勵因素
1.6 愉悅質量:從顧客滿意到顧客愉悅
1.6.1 質量的三個層次
1.6.2 狩野模型
1.7 愉悅質量創造:獲取競爭優勢
1.7.1 了解顧客價值期待
1.7.2 創新產品
1.7.3 提高產品性價比
1.7.4 打造健康公司和品牌形象
第2章 質量方法論演變
2.1 泰勒和泰勒制
2.2 福特和福特製
2.3 統計質量控制
2.4 日本的質量革命
2.4.1 日本的質量危機
2.4.2 日本式全面質量管理
2.5 美國的質量革命
2.5.1 美國的質量危機
2.5.2 美國的全面質量管理
2.5.3 美國六西格瑪運動
2.6 國際通行質量標準
2.7 卓越績效模式
2.8 全面質量
2.9 第三代質量管理
2.10 質量管理中的文化因素
2.10.1 為什麼戴明牆內開花牆外香?
2.10.2 為什麼TQC在美國發芽,卻在日本開花結果?
2.10.3 為什麼美國推行QCC失敗而六西格瑪卻廣受歡迎?
2.10.4 為什麼零缺陷運動不被日本石川馨接受?
2.10.5 什麼是文化阻力?
第3章 質量卓越
3.1 質量管理模式的認識誤區
3.2 質量卓越組織基因
3.3 質量卓越模型
第4章 質量文化
4.1 質量文化模型
4.2 質量文化:管理層的職責
4.3 以人為先:質量文化的出發點
4.3.1 霍桑效應
4.3.2 人性假設
4.3.3 以人為先
4.4 質量意識:決定質量命運
4.5 質量培訓:磨刀不誤砍柴工
4.5.1 質量培訓內容
4.5.2 質量培訓形式
4.5.3 員工教育計畫
4.6 質量改進:質量文化的核心
4.7 質量激勵:質量卓越的催化劑
4.7.1 激勵理論
4.7.2 激勵機制
4.8 快樂質量:質量文化目標
第5章 質量組織
5.1 質量部的角色
5.2 質量部的人員設定
5.3 質量工程師的要求
5.3.1 質量工程師的資格認證
5.3.2 質量工程師的要求
5.4 質量經理的要求
5.4.1 質量經理的職責
5.4.2 質量經理的智慧
第6章 質量功能
6.1 系統質量
6.1.1 系統質量的功能
6.1.2 過程管理:系統最佳化的利器
6.1.3 國際通行質量管理體系IS09000
6.1.4 汽車行業質量管理體系QS9000和ISO/TS16949
6.1.5 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0
6.1.6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HSAS18000
6.1.7 一體化管理體系IMS
6.1.8 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SA8000
6.2 設計質量
6.2.1 設計開發模式
6.2.2 設計質量的功能
6.2.3 田口方法
6.2.4 TRIZ理論
6.3 供應質量
6.3.1 供應商資格認證
6.3.2 供應商零件確認
6.3.3 供應商發展
6.3.4 供應質量部門定位
6.3.5 商業道德行為
6.4 製造質量
6.4.1 製造質量的功能
6.4.2 現場環境管理5S
6.4.3 全面生產性維護TPM
6.5 顧客質量
6.5.1 顧客質量的功能
6.5.2 顧客質量人員的要求
6.5.3 顧客反饋分析
第7章 質量改進
7.1 質量改進三部曲
7.1.1 質量改進的三個階段
7.1.2 質量改進的三元理論
7.2 戴明循環PDSA
7.2.1 戴明循環的演變
7.2.2 戴明循環的套用
7.3 糾正措施要求CAR/8D
7.3.1 CAR要點
7.3.2 福特8D法
7.4 日本質量圈QCC
7.4.1 石川馨和QCC
7.4.2 QCC方法論
7.5 美國六西格瑪DMAIC
7.5.1 六西格瑪之父:比爾史密斯
7.5.2 六西格瑪教父:邁克哈利
7.5.3 六西格瑪進化
7.5.4 DMAIC方法論
7.6 美國聯合技術公司ACE
7.6.1 伊藤讓和ACE
7.6.2 ACE改進工具
7.6.3 ACE實施方法
第8章 質量工具
8.1 質量七工具
8.1.1 流程圖
8.1.2 檢查表
8.1.3 層別法
8.1.4 直方圖
8.1.5 柏拉圖
8.1.6 因果圖
8.1.7 散點圖
8.1.8 控制圖
8.2 質量新七工具
8.2.1 親和圖
8.2.2 關聯圖
8.2.3 樹圖
8.2.4 矩陣圖
8.2.5 優先矩陣
8.2.6 過程決策程式圖
8.2.7 活動網路圖
8.3 數據收集工具
8.4 資料處理工具
8.5 根源分析工具
8.6 錯誤預防工具
8.7 統計推論工具
8.7.1 假設檢驗
8.7.2 均值檢驗
8.7.3 方差檢驗
8.7.4 比率檢驗
8.7.5 非參數檢驗
8.7.6 相關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
8.7.7 回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8.8 實驗設計
8.9 質量策劃和管理工具
8.9.1 方針管理
8.9.2 標桿學習
8.9.3 SWOT分析
8.9.4 SIPOC模型
8.9.5 質量功能展開
8.9.6 產品質量先期策劃
8.10 精益生產工具
8.10.1 精益生產模式
8.10.2 精益工具
附錄:質量大事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