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玉泉垂虹是明代于謙的一首五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賦得玉泉垂虹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于謙
作品全文,注釋,
作品全文
巨靈劈石迸流泉,萬丈虹霓著地懸。怒捲風雷趨瀚海,細分脈絡貫長川。
千岩濺沫雲應濕,一鑒澄空月正圓。寶瓮誰能釀春酒,稱觴獻壽祝堯年。
注釋
賦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為詩題,題首多冠以“賦得”二字。如 南朝 梁元帝 有《賦得蘭澤多芳草》一詩。科舉時代的試帖詩,因試題多取成句,故題前均有“賦得”二字。亦套用於應制之作及詩人集會分題。後遂將“賦得”視為一種詩體。即景賦詩者也往往以“賦得”為題。 魯迅《而已集·革命文學》:“‘賦得革命,五言八韻’是只能騙騙盲試官的。” 朱光潛《談文學·作文與運思》:“從前人寫舊詩標題常用‘偶成’和‘賦得’的字樣……‘賦得’者定題分韻,拈得一字,就用它為韻做詩。”
玉泉垂虹
古代 北京 八景之一。 明 沉榜 《宛署雜記·山川》:“ 玉泉 ,在縣( 宛平 )西三十里 玉泉山 東北。泉出石罅間,因鑿石為螭頭,泉從螭口噴出,鳴若雜佩,色若素練,味極甘美。瀦而為池,廣三丈許。池東跨小石橋,水經橋下,東流入 西湖 ,為京師八景之一,名曰 玉泉 垂虹。”
巨靈
(1).神話傳說中劈開 華山 的河神。《文選·張衡〈西京賦〉》:“綴以二 華 , 巨靈 贔屓,高掌遠蹠,以流河曲,厥跡猶存。” 薛綜 註:“ 巨靈 ,河神也……古語云:此本一山當河,水過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開其上,足蹋離其下,中分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跡,於今尚在。”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詩:“ 巨靈 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 元 張翥 《題華山圖》詩:“ 巨靈 高掌削芙蓉,影落 黃河 一絲水。” 清 吳廷楨 《觀潮》詩:“罔象橫衝兩崖束, 巨靈 直擘中流開。”
(2).泛指神靈。 冰心 《寄小讀者》二二:“我 戚叩落亞 如今到 巨靈 那裡去,而我的詛咒卻永遠的追隨著你們!” 阿英 《夜》:“她覺著在眼前的暗黑的空間裡,又仿佛有一個火一般的巨靈。”
(3).謂巨大而強有力。《楚辭·天問》“鰲戴山抃” 王 逸 注引《列仙傳》:“有巨靈之鰲,背負 蓬萊 之山而抃舞。” 魯迅 《集外集拾遺·〈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序言》:“作者即在說出怎樣地用了巨靈的努力,這才能使被破壞了的工廠動彈,沉默了的機器運轉的顛末來。”
(4).神話中的矮人。《漢武故事》:“ 東郡 送一短人,長七寸……召 東方朔 問。 朔 至,呼短人曰:‘巨靈,汝何忽叛來,阿母還未?’” 漢 郭憲 《洞冥記》卷四:“唯有一女人,愛悅於帝( 漢武帝 ),名曰 巨靈 。帝傍有青珉唾壺, 巨靈 乍出入其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短人》:“ 長山 之苑城周村間有短人,長可尺許,鬚眉手足皆具,能按拍而歌。問之,雲年三十餘矣。豈 巨靈 僬僥之類耶!”
迸流
萬丈
形容很長很高或很深。《淮南子·兵略訓》:“是故善用兵者,勢如決積水於千仞之堤,若轉員石於萬丈之溪。”《後漢書·蘇竟傳》:“天有白虹,自子加午,廣可十丈,長可萬丈。” 唐李白《古風》之十六:“ 吳 水深萬丈, 楚 山邈千重。”方廷楷《題〈蛻庵集〉》詩:“ 蛻庵 一集足千秋,萬丈光芒筆底收。” 艾青《公路》詩:“在萬丈高的崖壁的邊沿……凝固成了萬里長的道路。”
風雷
(1).風和雷。《易·益》:“風雷,益。” 宋曾鞏《喜雨》詩:“更喜風雷生北極,頓驅雲雨出靈湫。” 清袁枚《續新齊諧·天上過船》:“ 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風雷大作。”
(2).形容響聲巨大。 唐 方乾《因話天台勝異仍送羅道士》詩:“石上叢林礙星斗,窗前瀑布走風雷。” 宋蘇軾《送鄭戶曹》詩:“山水自相激,夜聲轉風雷。”
(3).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劇變化的形勢。 宋 蘇軾《送將官梁左藏赴莫州》詩:“一朝鼓角鳴地中,帳下美人空掩面;豈如千騎平時來,笑談謦欬生風雷。”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二十:“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瘖究可哀。” 廖仲愷《壬戌六月禁錮中聞變有感》詩:“ 珠江 日夕起風雷,已倒狂瀾孰挽回?”
(2).形容響聲巨大。 唐 方乾《因話天台勝異仍送羅道士》詩:“石上叢林礙星斗,窗前瀑布走風雷。” 宋蘇軾《送鄭戶曹》詩:“山水自相激,夜聲轉風雷。”
(3).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劇變化的形勢。 宋 蘇軾《送將官梁左藏赴莫州》詩:“一朝鼓角鳴地中,帳下美人空掩面;豈如千騎平時來,笑談謦欬生風雷。”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二十:“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瘖究可哀。” 廖仲愷《壬戌六月禁錮中聞變有感》詩:“ 珠江 日夕起風雷,已倒狂瀾孰挽回?”
瀚海
(1).地名。其含義隨時代而變。或曰即今 呼倫湖 、 貝爾湖 ,或曰即今 貝加爾湖 ,或曰為 杭愛山 之音譯。 唐 代是 蒙古高原 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 準噶爾盆地 一帶廣大地區的泛稱。亦多用為征戰、武功等典故。《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霍去病 ﹞封 狼居胥山 ,禪於 姑衍 ,登臨 瀚海 。” 南朝 梁虞羲《詠霍將軍北伐》:“ 飛狐 白日晚, 瀚海 愁陰生。” 唐高適《燕歌行》:“校尉羽書飛 瀚海 ,單于獵火照 狼山 。”
(2).指沙漠。 唐陶翰《出蕭關懷古》詩:“孤城當瀚海,落日照 祁連 。” 鄭觀應《盛世危言·郵政上》:“ 元憲宗 於瀚海中間,沿途設卡。” 陳毅《長城詞》:“革命真有千般巧,各族人民團結了,瀚海戈壁將變寶。”
(3). 唐 都護府名。 貞觀 中置 瀚海都督府 ,屬 安北都護府 。 龍朔 中以 燕安都督府 改號 瀚海都護府 。
(2).指沙漠。 唐陶翰《出蕭關懷古》詩:“孤城當瀚海,落日照 祁連 。” 鄭觀應《盛世危言·郵政上》:“ 元憲宗 於瀚海中間,沿途設卡。” 陳毅《長城詞》:“革命真有千般巧,各族人民團結了,瀚海戈壁將變寶。”
(3). 唐 都護府名。 貞觀 中置 瀚海都督府 ,屬 安北都護府 。 龍朔 中以 燕安都督府 改號 瀚海都護府 。
脈絡
(1).中醫謂人身的經絡。 宋周密《齊東野語·針砭》:“蓋脈絡之會,湯液所不及者,中其俞穴,其效如神。” 明顧起綸《國雅品·士品二》:“﹝七言律﹞在句句字字不可斷為工,又以句句字字直屬為病,在氣貫節續,如脈絡然。”
(2).山的主脈支脈,水的主流支流。 明王鏊《震澤長語·文章》:“《禹貢》敘山水脈絡原委,如在目前。” 明 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六》:“一山之脈絡,皆以茲為綰轂雲。” 清 薛福成《海關徵稅敘略》:“審其地形,開其風氣,尤視大水之經緯脈絡,以定群商之輻湊與否。”
(2).山的主脈支脈,水的主流支流。 明王鏊《震澤長語·文章》:“《禹貢》敘山水脈絡原委,如在目前。” 明 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六》:“一山之脈絡,皆以茲為綰轂雲。” 清 薛福成《海關徵稅敘略》:“審其地形,開其風氣,尤視大水之經緯脈絡,以定群商之輻湊與否。”
長川
(1).長的河流。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凝思幽岩,朗詠長川。” 宋 柳永 《安公子》詞:“長川波瀲灩, 楚 鄉 淮 岸迢遞。”
(2).經常,連續不斷。《西遊記》第四四回:“把我們畫了影身圖,四下里長川張掛。”參見“ 常川 ”。
(3).經常;連續不斷。 明 湯顯祖 《邯鄲記·勒功》:“守定著 天山 這條,休賣了 盧龍 一道。少則少千里之遙,須則要號頭明,烽瞭遠,常川看好。” 明 張居正 《議處史職疏》:“每人專管一曹,俱常川在館供事。” 清 龔自珍 《上大學士書》:“內閣重地,大學士均應常川看本。” 魯迅 《墳·再論雷峰塔的倒掉》:“其時有奴才式的破壞作用常川活動著。”
(4).猶通常。 元 無名氏 《延安府》第一折:“我是權豪勢要之家,累代簪纓之子,我打死人不償命,常川則是坐牢。” 元 鄭光祖 《三戰呂布》第一折:“某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拈,無有不會,上的馬去,常川不濟;聽的廝殺,帳房裡推睡。”
濺沫
飛濺的水花。 隋 薛道衡 《入郴江》詩:“跳波鳴石磧,濺沫擁沙洲。” 唐 陸龜蒙 《紀夢遊甘露寺》詩:“跳音簇鞞鼓,濺沫交矛戟。” 元 朱德潤 《題子明雪泉》詩:“六花濺沫成夭巧,一派潛流激莫湍。”
澄空
明淨的天空。 唐 常建 《張山人彈琴》詩:“玄鶴下澄空,翩翩舞松林。” 宋 曹勛 《宴清都》詞:“野水澄空,遠山隨眼,筍輿乘興 廬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