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池塘生春草》是唐代詩人陳陶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賦得池塘生春草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陳陶
作品原文,白話譯文,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謝公遺詠處,池水夾通津。古往人何在,年來草自春。
色宜波際綠,香異雨中新。今日青青意,空悲行路人。
色宜波際綠,香異雨中新。今日青青意,空悲行路人。
白話譯文
當年謝靈運寫下名篇《登池上樓》的地方,如今已是水路暢通;昔日的詩人早已音容不在,只有茂盛的青草在春風中一片蔥蘢;波交接處滿目的綠色更加明顯,春雨過後一陣清新香氣愈發醇濃;奈何今日這欣欣向榮的青青芳草,卻只能悲嘆我的境遇,憐憫我的行色匆匆。
鑑賞
本詩為賦得體,借用謝靈運《登池上樓》中“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兩句,即景賦詩。謝詩寫的是久病初愈後登樓所見之景,表現對一片生機的喜愛之情。陳陶面對同樣的景色,寫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寫出自己的失意不得志。詩歌首句緊扣題目,當年謝靈運吟詠出“池塘生春草”的地方,如今已是四通八達,池塘早已不復存在,今昔對比,便將詩歌的感情基調定在一片悲涼傷感的意緒中。
接下來,詩人以直筆繼續表達這一感情,時光飛逝,斗轉星移,歷史上的人物早已悄然遠逝,唯有這滿地的芳草依然頑強地生長,歲歲榮枯,春風吹又生。面對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產生人生的有限與自然的無窮之感,至此,詩歌的內涵便又上升一個層次。
“色宜波際綠,香異雨中新。”此二句採用倒裝寫法,應是“波際色宜綠,雨中香異新。”春季的河面泛著綠波,水波交界處綠色更加深濃,春雨過後,空氣更加清新,這是生活常識,卻被作者借來,描繪此時身邊生機勃勃的景象。然而,末句詩人筆鋒一轉,這一片青青春意,卻是在憐憫我這個漂泊無依的人,詩人以行路人自曠,孤身在外,居無定所,唯一能憐憫他的,也只有這一片芳草了,一“悲”字,賦予草以感情,一“空”字,此感情卻又是徒勞,詩人還是要繼續獨自行路。
全詩共用了三處對比,當年長滿青草的池塘與此時暢通無阻的河道。此為一對比;已歿的昔人與年年綠的春草,此為二對比;蓬勃之景與孤獨的詩人,此為三對比。通過三個對比,詩人的一腔孤獨落寞,物是人非的感慨,今非昔比的蒼涼就這樣溢出詩篇,直抵讀者內心,使人產生共鳴。
作者簡介
陳陶,生卒年不詳,字嵩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文宗大和(827年—835年)初南遊江南、嶺南,廣為千謁。舉進士不第,宣宗大中(847年—860年)年間,隱居洪州(今江西南昌)西山學仙,卒。陳陶終身處士,廣有詩名。《全唐詩》卷七四五、七四六錄其詩兩卷。事跡多與南唐陳陶相混,今人陶敏有《陳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