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在戰國已有記載,在宋代走向繁榮,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獨特文化形式。而賞石全形拓指的是,藉助三維透視方法和傳統平拓的藝術表現手法,將立體的賞石用拓片的形式表現出來。賞石對全形拓技藝的要求更加嚴格。如何在紙上表現出石頭前後、高低、輕重、褶皺、堅硬等空間和肌理,這對所有全形拓研究者都是一種考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賞石全形拓
- 相關人物:張洪雷
全形拓,又稱拓全形、拓器形、立體拓、器形拓、圖像拓。它以墨拓為主,結合了繪畫的修飾技巧,剪紙拼貼,後又從照相或西方素描的角度來觀察青銅器物。運用透視的原理,以濃淡的墨色變化將青銅器物的立體形象完整地傳拓在紙上。在各類傳拓技法中,全形拓的難度最大,因此歷來擅長此拓法者不多。據史料記載,全形拓初始於清末,民國時到達頂峰,那時曾有一張拓片一座四合院的說法,足見其價值。
歷史的車輪邁進了二十一世紀,源於青銅器的全形拓傳拓藝術和源於山水情懷的賞石文化在山東淄博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從此全形拓藝術又有了全新的概念。讓更多人欣賞到更多珍貴青銅器風采的同時,張洪雷嘗試青銅器全形拓和傳統賞石有機融合,豐富了全形拓藝術的表現內容和題材,成為我國傳統賞石全形拓的先驅者。
張洪雷先生開始了青銅器全形拓和傳統賞石有機融合的嘗試,並一舉獲得成功,成為全形拓藝術表現形式的一個全新品種,創造性的豐富了全形拓藝術表現的內容和題材——賞石全形拓。不僅還原了傳統賞石的真實造型和天然形態,還表現出了前後、高低、輕重、褶皺、堅硬等空間和肌理,我們可以通過一張薄如蟬翼的宣紙而又能表現如此厚重的分量而盡情地表露自己的驚奇;可以為全形拓能夠如此表現有型無態千變萬化的賞石而嘖嘖稱讚;可以通過傳統賞石那種裁雲漏月的造型美,領會傳統賞石“瘦、漏、透、皺”亦醜亦美的真諦;可以通過傳拓表現出的深淺墨色,體會賞石體表溝溝坎坎和歷史滄桑,去感悟傳統賞石的堅貞和剛毅。
目前,張洪雷先生的傳統賞石全形拓不僅在省內已獲得人們所廣泛讚許,即使在全國傳拓藝術界也已表現出了全新的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