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緣邊諸鎮密詔意》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賜緣邊諸鎮密詔意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李德裕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賜緣邊諸鎮密詔意
近者寇孽初平,海內無事,方欲永櫜弓矢,保乂生人,國遠開邊,誠非朕志。然盛衰倚伏,皆有其時,古人云:“聖人無巧,時變是守。”蓋惜其時也。昔漢武帝命將出師,輕齎深入,耗中國三十餘年,竟不得臣伏匈奴,盪定沙漠,此未得其時也。至宣帝值匈奴百年之運,因壞亂危亡之機,單于稽道,三代稱藩,鋒燧不設,連城晏開,此遭遇其時也。近則回鶻常以兵助中國,有戡難之功,朝廷累降姻親,歲致繒絮,因我為緣,振服諸蕃,百有餘年,最為強盛。及本國衰亂,種落流離,景附北邊,猶為桀驁。因其入塞,暫舉偏師,遂大破穹廬,卻收公主,歸降甚眾,梟戮至多,一國銷亡,易於拉朽,豈非得其時也!今吐蕃未立贊普,已是三年,將相猜攜,自相攻擊,緣邊兵馬,頗已抽歸。想其城鎮皆空,守備多闕,倘彼鬥戰未定,自有黨仇,一國之中,疑懼相半,則備連城守,固有異心。計卿軍鎮,必有舊人,諳練邊事,深入窺探,來往是常,易知隱伏之情,足見存亡之兆。宜精意選練,務得其人,切須識見精專,誠信可保,資以財帛,俾其陰通。自隴山、天寧關北至蕭關、原州、安樂州、烏蘭橋等,皆是賊之險路,入寇要津,各要知兵馬多少,何人主領。如兵數寡少,人心動搖,乘此危機,必易為計。多設反間,密用奇謀,使自歸心,豈勞兵力,觀釁而動,取若拾遺。此兵法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國家河西、隴右四鎮一十八州,皆是吐蕃因中國有難,相繼陷沒,今當其破滅之勢,正是倚伏之期。取亂侮亡,聖人遠略,斯乃以直報怨,非是不守和盟。想卿精忠,必達此旨。故令劉濛專往,親諭朕懷。卿宜選練師徒,多蓄國食,使器甲犀利,烽火精明,尺籍伍符,盡無虛數。務修實效,勿顯事機,制寘之間,尤須密靜。詔書有所不盡,皆已指示使臣。勉建良圖,副茲委遇。
作者簡介
李德裕(787—849)唐文學家。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歷任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兵部尚書等職。又先後出任劍南、西川、淮南等地節度使。後遭李宗閔、牛僧孺集團打擊,被貶崖州,卒於崖州司戶參軍任所。工詩文、書法,貶黜嶺南時詩較有名。著作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