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賈楊村
- 地點:山東省濱州市
- 人口數量:1168人
- 流動人口:300餘人
- 交通:四通八達
- 歷史名人:楊京林、楊學訓、楊桃林等
- 特色:草柳編業
村莊概況,歷史沿革,歷史名人,特色產業,新農村建設,
村莊概況
綠色小康村---山東省賈楊村
作為濱州市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村,賈楊村正逐步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科學”的總體目標和要求邁進。
歷史沿革
賈楊村原名賈(音姑)台,位於縣城東南三十華里,濱分洪河西側,歷史悠久,早在三國時期即建村於此,有我村北約三里的博昌城遺址,史書中均有記載,城南地勢低洼,常年積水,商販聚集我村北高地銷售,故稱賈台,延至明代洪武二年(即公元一三六九年)由山西省洪洞縣遷入此處定居,改名為賈台莊,至清代末期,改名為賈台社,所轄三莊,民國十九年,政府改組將社制撤銷,劃為第二區賈楊村,全村居民皆以農業為主,兼營柳編手工業,因此該村人民有較長的柳編技術基礎。
歷史名人
該村對文 教事業較為重視,自民國初年即有南北二學堂之設,附近鄰村皆有兒童入學。為國家培育出不少人才,全村居民好鬥惡強,曾一度反惡霸壓迫達三年之久,有不少青年愛國志士先後參加了抗日軍隊行列,日寇投降後,繼續投入解放戰爭,致使出現我村出現為人民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烈士:楊京林、楊學訓、楊桃林、楊東溫、楊東江、安立賢、劉增祥以上諸烈士英明千古、永垂不朽!
特色產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之後,我村農業生產蓬勃發展,以黨支部為核心,協同村委會,遵從中央制定的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方針政策,由村主任楊學庭為首的闖出一條為人民致富的柳編手工業。
草柳編業是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現在已發展成為特色農業 、訂單農業 、出口農業 ,具有極強競爭優勢 、良好的發展前景和社會效益 。
新農村建設
1、 生產穩步發展
該村兩委堅持“富了自己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的思想,在發展好自身生產的同時,通過創建示範帶動、結對幫扶等方式,無償向民眾傳授生產技術和致富經驗,及時為農戶解決資金、技術、行銷上的困難,形成了“做給民眾看、領著民眾乾、幫著民眾辦”的良好氛圍。
綠色手工品產業是該村的主導產業。目前,該村草柳竹編綠色手工產業通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規模,全村工藝品生產企業已達10多家,年產值已達3200萬元。
2、 生活逐步寬裕
在參與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該村兩委清醒地認識到生產發展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為了實現生活寬裕。因此,他們在積極帶領民眾發展生產的同時,通過生產發展後累積下來的物質基礎,努力建設美好的家庭院落。他們通過協助村民採購現代的通訊、交通工具和家庭電器等,進一步改善生活質量,做生活寬裕、衣食無憂、住宅寬敞的現代人。
3、 鄉風日益文明
該村兩委以道路硬化、村民服務中心建設、衛生整治為重點,積極投身於文明生態村建設活動中,著力改善農村普遍存在的髒、亂、差現狀;積極加入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會,帶頭開展“五好村”、“文明戶”評選和“婚育新風進萬家”等活動;開展婚育、法制等專題講座,形成了健身、讀書、興禮、議政的社會主義新風尚。
4、 村容更加整潔
近年來,賈楊村堅持發展經濟與改善生態環境並舉,不斷加快“綠色小康村”建設步伐,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目前,該村擁有經濟林260畝、速生豐產林300畝、灌木林80畝,形成了四周閉合的綠色村莊。村內以綠化樹種為主,林木覆蓋率達到36%。其中,今春投資6萬餘元新植速生楊6500株,合歡、法桐、五角楓1500餘株。
同時,該村對沿街進行了路域綜合治理,先後出動勞力800多人次,粉刷牆壁3800平方米,清除垃圾500方,清理亂搭亂建及臨時建築150餘平方米。村“兩委”在深入開展“綠色小康村”建設的基礎上,堅持常抓常新,有效促進了村容整潔。
5、 管理趨向科學
該村兩委按照“約束好自己、管理好家庭、帶動好鄰里”的要求,自覺學習各種政策法規,引導廣大村民自覺地參與民主管理,帶頭遵紀守法,帶頭參與“平安村莊”、“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營造和諧生活環境。
同時,積極參加每月的“民主議政日”活動,帶頭監督村里各項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當好民情聯絡員,促進了村民自治的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