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畢筠

資畢筠

資華筠,女。舞蹈女演員。湖南耒陽人。 原中央舞蹈研究所所長,現為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畢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耒陽
  • 職業舞蹈女演員
  • 性別:女
生平,榮譽,

生平

1950年入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央歌舞團獨舞演員、藝委會副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中國舞協第三至五屆理事。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資華筠1936年生。國家一級演員,研究員。歷任中央歌舞團領舞、獨舞領銜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5-10屆)委員。
資華筠是目前我國舞蹈界惟一獲雙項正高職稱(國家一級演員、研究員)的專家,無論在舞蹈表演、舞蹈理論、舞蹈教學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同行及公眾中享有較高威望。出訪過50多個國家,為國際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資華筠出身於高級知識分子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業餘學過鋼琴、芭蕾。1951年,她從中國戲劇學院舞蹈少年班入中國青年文工團,參加了第三屆(柏林)世界青年聯歡節舞蹈比賽,表演藏族群舞《春遊》獲金獎。1952年新中國第一個國家歌舞團――中央歌舞團成立,她再次入選,成為第一批建團演員。此後,她歷任過該團的領舞和獨舞演員、教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在此期間,她先後在國內外演出古今中外風格迥異的舞目近百種,並於1955年、1980年兩度在國際及全國舞蹈比賽中獲獎。她的首演代表作有:中國第一個取材於敦煌題材的女子雙人舞《飛天》,還有《孔雀舞》(領舞)及《白孔雀》(獨舞)、《思鄉曲》、《長虹頌》和深受青年人喜愛的三人舞《金梭與銀梭》等。1981年至1983年,她與王昆、姚珠珠合作舉辦了舞蹈晚會,在全國各地巡演,得到熱烈反響。其中以其自創自演的舞目為主,展示了對民族舞蹈的審美追求,也就此為職業表演生涯畫上了完滿的句號。她坦言:“儘管我運氣不錯,獲得了不少榮譽,但‘文革’奪去了我作為舞蹈演員最寶貴的藝術年華,很難實現表演藝術的理想境界……”她的散文《永遠追求不到的“情人”――我心中的舞蹈》深刻地表達了她的心聲。
資華筠與周總理親切握手資華筠與周總理親切握手
受家庭書香氣息的薰染和不甘於社會上對舞蹈演員“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偏見,資華筠長期堅持自學。她曾於1956年至1958年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進修,於1981年至1984年在陳翰笙英語研修班學習英語,但更多的是靠她“見縫插針、零存整取”式的學習方式,長期堅持不懈地自學。“文革”前,資華筠已經積攢了20多本讀書筆記。她自嘲:“自取百家奶,各門功課都是‘半瓶子醋’,但也慶倖免受應試教育之苦。”她總結了一套學習方法,將讀書分為:瀏覽、通讀、精讀;採取選擇性記憶;重視他人的鮮活經驗,將所學知識“格式化”後儲存於腦海,隨時靈活調用。
1987年,資華筠作為吳曉邦的繼任,擔任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面對許多對“明星所長”表示置疑者,她就職演說的第一句話是:“我不是來上任而是來上學的,相信只要自己想學,任何時候都不晚。”
當時,資華筠已有報告文學文集和不少散文問世,好心人勸她選擇“舞蹈家評傳”之類的研究課題,易出成果。但她認為舞蹈學科的本體研究基礎理論薄弱,要啃“硬骨頭”。根據多年來舞蹈實踐中的困惑和思考,她在語言學家、自然科學家的幫助下,從研究舞蹈之生成、發展與其諸多環境因素的關係出發,選擇了揭示舞蹈民族文化特異性的科研課題“舞蹈生態學”。如今,《舞蹈生態學導論》(合著)出版已10年,這門新興學科的開拓意義和基本原理,已為越來越多的舞界、學界人士所認可,成為舞蹈學博士研究生重點研修的課題。
1996年資華筠主動提出辭去舞研所所長職務,1999年卸任。至今她仍主持國家級、院級重點科研課題。從事理論研究以來,共出版了7部專著和大量有影響的舞評、舞論;4部散文集以及詩歌、電影劇本等文學作品,合計200多萬字。其中專著《中國舞蹈》曾獲第七屆“五個一工程”獎,舞蹈評論《繁華中的憂思》獲第四屆中國文聯評論一等獎,這些成績均為舞界之惟一。她的散文也頗具影響力,曾被選入《20世紀經典散文集粹》等多種文集。
資華筠是名副其實的舞蹈學科帶頭人,也是有名的嚴師。經她指導的博士生都很優秀,有的擔任著重要職務。提及此事,她謙虛地說:“教學相長”。當筆者對她的“雙料成果”表示欽佩,問及她自學成才的經驗時,她誠懇地說:“我因饑渴而學習,幸運的是遇到了許多恩師、益友,感恩之情更促動了我學習的積極性……”

榮譽

參加表演的《紅綢舞》、《飛天》分別獲1951年第三屆、1955年第五屆世界青年聯歡節舞蹈比賽一等獎和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