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限制理論

資源限制理論是卡尼曼(Kahneman)於1973年在《注意與努力》一書中提出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源限制理論
  • 外文名:Resource limitation theory
  • 適用領域:資源分配
  • 所屬學科認知心理學心理學
  • 提出者卡尼曼
  • 提出時間:1973年
  • 來源出處:《注意與努力》
這是認知心理學中一種認知資源理論資源限制理論(資源分配理論、有限容量理論)
這一理論的基本假設是,完成每一項任務都需要運用心理資源。操作幾項任務可以共用心理資源,但是人的心理資源的總量是有限的。這些加工過程產生一定數量的輸出,人在操作幾項任務時根據特定數量的資源和輸出在質量上的變化,將資源量分配給這些任務的操作。
只要同時進行的兩項任務所需要的資源之和不超過人的心理資源的總量,那么,同時操作這兩項任務就是可能的。
卡尼曼把注意看作心理資源,認為人的心理資源總量是有限的,注意的有限性不是過濾器作用的結果,而是受到了從事操作的有限心理資源的限制。注意的功能就是資源分配(因此該理論也稱為資源分配理論)。如果一個任務沒有用盡所有的資源,那么注意可以同時指向另外的任務。
後來,諾曼和博布羅又通過對資源限制的區分進一步精確化了心理資源的概念。他們提出了“材料限制”和“資源限制”的劃分。所謂材料限制是指其作業受到任務的低劣質量或不適宜的記憶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較多的資源也不能改善其作業水平。
雖然資源分配理論適用性很強,但是仍存在嚴重的軟肋:資源分配理論的可證偽性不像過濾器理論那么高。按照資源分配理論,如果兩個任務無法在任務作業水平不下降的情況下被同時執行,那么它們需要同一個資源;但如果沒有觀察到任務作業水平下降,那么它們不需要同一個有限資源。這樣一來,似乎所有注意機制都是資源分配機制,沒有哪種數據不能用這種理論來解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