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1937年11月10日的費城起義,是由黨領導的為成立抗日武裝而舉行的一次革命活動。組織發動這一起義的領導人馬敘卿,原系中共臨郯縣委領導成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費縣城起義
- 發生時間:1937年11月
- 發生地點:費縣城
- 結果:起義人員有7人當場陣亡,13人負傷。100餘名起義人員被捕,有47人慘遭屠殺
- 發起者:馬敘卿、朱志誠
起義經過,起義結果,
起義經過
1933年7月茌山暴動失敗後,馬敘卿與另一名縣委負責人劉夫平(原費縣黨組織領導人)一起來到費縣。在費縣黨組織的掩護下住了四個月後。馬敘卿於11月底離開費縣去南方尋找紅軍,幾經周折輾轉至江西。又返回山東。通過私人關係安排在曲阜宏德國小教書。為組織建立黨的武裝。他利用節假日,經常往返於曲阜、泗水、費縣、郯城之間。在費縣,他結識了國民黨上冶鄉鄉長朱志誠。並於1935年夏天發展其入黨。此後,馬敘卿即將城北榮和莊朱志誠家作為落腳點,開展籌建費縣抗日武裝的工作。
1937年7月抗戰爆發後,朱志誠依照馬敘卿的建議,在城北、上冶、朱田、薛莊、梁邱及縣城附近,串通部分鄉、村長組織農民武裝。同時還利用封建幫會關係,聯繫各界人士和幫會勢力,擴大武裝力量。9月,馬敘卿和活動在泗水—帶的原曲阜師範學生黨員管戈、庵藍田、曹宇光等取得了聯繫,要求他們幫助費縣,待時機成熟後發動費城武裝起義。這時,全縣在馬敘卿、朱志誠的籌備下,已經形成了幾支相當可觀的民眾武裝。為統—成立游擊隊伍,馬敘卿、朱志誠於10月中旬先後在費城北部的榮和莊和城西朱家家廟召開會議。參加會議的各地武裝負責人有朱開方、陳炳照、劉繼昌、李家賢、曹秀峰、劉學勝、朱志信等。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抗日義勇軍第七師”。下設三個旅和一個宣傳隊。朱志誠任師長,馬敘卿任政委。朱旭俊任秘書,曹秀峰任一旅旅長,朱開方任二旅旅長,李家賢任三旅旅長,陳炳照、李祖恩負責宣傳和聯絡。
10月底,馬敘卿、朱志誠二人責成石溝、瑤草、黃汪頭、上冶、薛莊、利溝等鄉村長到縣政府找縣長陸鼎吉請願。要求他出面成立抗日救國軍並出任總指揮,對各鄉聯合成立的武裝給予支持。這些要求均遭到陸鼎吉的拒絕。馬敘卿、朱志誠遂決定,用武裝請願的方式強占縣政府。待裝備好隊伍和解決經費後,將隊伍拉至蒙山一帶打游擊。接著,馬敘卿又將費縣準備武裝起義的計畫告訴了在泗水活動的管戈,要求他出任費縣抗日武裝政治部主任。管戈、曹宇光、周藍田等商量後,決定參加這一起義的組織領導。同時一面派喬海秋來費縣聯繫,一面向魯中工委負責人孫漢卿請示。魯中工委書記孫汊卿聽取管戈的匯報後指出,隊伍可以抓緊組織,但不要馬上行動。要待日軍侵犯到來,國民黨望風而逃的時機再拉隊伍。遂派張北華來費縣具體安排。省委得知這一訊息後。也派交通員劉萊夫通知費縣黨組織要因勢利導,待機而動,不要操之過急。
10月初,縣警備大隊部分警察由公安局長劉子元帶領到城西70里外的圍溝監修飛機場,城內暫時空虛。馬敘卿便及時召集各路負責人在城西朱家家廟開會,決定趁城防空虛之機。裡應外合,提前強占縣政府。所以,在省委和魯中工委的指示還未到達費縣之前,武裝起義便已爆發。
11月10日早6點之後,各路起義人員分批隨趕集的百姓一起進入縣城。朱志誠所帶主攻隊伍集結在縣政府西邊的新華客店。李祖恩篤18人到城西門內李家店。朱開方的隊伍隱蔽在南門內李家店。約11點鐘,朱志誠帶60餘人強占縣政府。將縣長陸鼎吉挾持。向陸鼎吉提出成立抗日義勇軍,結算縣政府本年所收的契稅和黃河捐的有關賬目,將縣長所得幾萬元拿出用作抗日經費等要求。陸鼎吉不答覆,故意拖延時間等待外授。不多時。監獄及倉庫均被起義人員打開,縣政府內外—片混亂。起義隊伍和警備隊展開混戰。李家賢、朱志訓在混戰中犧牲,陸鼎吉乘混亂之機逃到警備隊部。電令公安局長劉於元率部急速進城,並向臨沂專員張里元求援。下午4時,臨沂張里元的部隊和縣警備大隊將攻入縣政府的起義人員團團包圍。展開激烈的戰鬥。起義人員有7人當場陣亡,13人負傷。戰至午夜12點,腿部負傷的朱志誠率50餘人從城牆西北角突圍。翻越鐘羅山,經垛莊向蒙山撤退,朱志誠在姚家莊被害,各路部隊失散,起義人員四處躲避。
由於國民黨費縣政府的追捕和搜查,100餘名起義人員被捕。經3次審訊,有47人慘遭屠殺,其中包括共產黨員李祖恩、李堂彬等。起義倖存者紛紛遠離家鄉,武裝起義失敗。
起義結果
費城起義沉重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主義。激發了費縣人民的抗戰熱忱。但是,起義的組織者由於未和費縣工委及其它黨的組織取得聯繫。又未選擇有利時機,從而遭到國民競臨沂專署保全部隊和費縣警備武裝的聯合鎮壓,導致了起義最後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