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特,A.A.

費特,A.A.,俄國詩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費特,A.A.
  • 職業:詩人
人物經歷,作品特點,

人物經歷

生於奧爾洛夫省一個地主家庭。父親憲欣是貴族,母親是德國人(其前夫姓費特)。他出生時登記姓憲欣,14歲時,教會出面干預,認為此姓不合法,因其父母是在他誕生後才結婚。同時其世襲貴族繼承權也被取消。雖然後來獲得父姓權利,但他已經成了著名詩人,決定不再更改姓氏。
費特於1834~1837年在德國寄宿中學讀書,後進入莫斯科大學哲學系。
在大學時代開始寫詩,並結識了N.P.格里戈里耶夫和Ya.P.波隆斯基等詩人。
1844年大學畢業後,為恢復貴族名位而去軍隊任職,14年後以大尉軍銜退役。
1840年他的第一本詩集《抒情詩集》出版。
1853年出版第二本詩集。
50年代中期曾一度與N.A.涅克拉索夫主編的進步刊物《現代人》接近,寫過不少作品。他的短詩寫得出色,受到N.A.杜勃羅留波夫等人的稱讚。
60年代隨著俄國革命形勢的發展引起社會的分化,關於農奴制改革問題的爭論激烈。此時費特離開《現代人》雜誌和民主派作家,發表一些政論文章,維護地主的利益。在文藝理論上則提倡唯美主義觀點。他提出:“對藝術家來說,事物只有一個方面,即它們的美才是珍貴的。”“我們無論如何不能理解,藝術能對美以外的什麼事物感興趣。”他的這些言論及此後出版的詩作引起民主派的非議。
到80年代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莊園,只參加一些地方自治會的活動,很少寫作,也不與文學界的朋友交往。
晚年復出後,寫有詩集4卷(1883、1885、1888、1891),總題為《黃昏的火光》。欣賞大自然、享受人生快樂、渴望愛情的幸福——這是費特的人生追求,也成為他詩歌表現的基本內容。費特是描寫自然風景的著名詩人,花草樹木、鳥獸蟲魚、春花秋月、晨曦晚霞,通過自然界的一景一物,抒發自己對美的追求,對幸福的憧憬。他寫景寓情,感情細膩,語言生動。他說:“愛情永遠是詩歌構思的種子和中心。”他寫了很多有名的愛情詩和戀歌,如《悄聲細語,羞澀的呼吸》(1850)、《多么幸福!又是夜,又是我們倆》(1854)、《每當與你的微笑相遇》(1857)等。

作品特點

費特愛情詩的最大特點,是把愛情看作有形的審美實體,即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本體,寫的是隔離了倫理範疇的愛情本身,這裡擯棄了道德的評價,有超塵脫俗的味道。所以費特的愛情詩均較為抽象,既沒有複雜的感情色彩,也沒有主人公的個性特點,更沒有人物的心理活動,只有愛——純粹的真摯的愛,非理性的愛。因此他的愛情詩(尤其是《悄聲細語,羞澀的呼吸》等)常引起爭論,甚至受到批評。費特還以翻譯賀拉斯、J.W.von歌德等作家的詩作著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