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知青圖志

貴陽知青圖志

《貴陽知青圖志》是貴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陽知青圖志
  • 作者:貴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03月
  • ISBN:7801922832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以圖片形式記述了貴陽市知青的成長曆程。

作品目錄

封面
貴陽知青圖志
圖片
《貴陽知青圖志》編委會
《貴陽知青圖志》編寫組
序一
序二
目錄
第一部分 追尋歷史的足跡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毛澤東同志1955年為《在一個鄉里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一文所寫的按語中指出“一切可以到農村去工作的這樣的知識分子,應當高興地到那裡去。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1957年,貴陽市135名中國小應屆畢業生分別到中曹、朝陽,茶店、洛灣、陳亮五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落戶,成為貴陽市第一代有知識、有文化的新農民。圖為1957年9月19日,貴陽市歡送奔赴各區落戶青年的場面。
貴陽市第一中學學生李如昆,1957年到花溪區陳亮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落戶,1960年《貴州日報》發表文章,講述自己在農村受到鍛鍊以及農村的變化。
圖為1964年8月15日,《貴州日報》頭版頭條報導14日貴陽市1000餘人舉行大會,歡送下鄉參加農業生產的知識青年的文章和新聞照片。
圖為8月25日的《貴州日報》報導貴陽市8月24日萬人歡送插隊落戶知識青年的訊息和歡送場面的照片。
接受“再教育”
圖為1968年10月5日,在六廣門體育場舉行“貴陽地區大中學校首批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奔赴農村歡送大會”後,市民在大十字夾道歡送到農村插隊落戶知識青年的場景。
圖為1969年1月6日,《光明日報》報導北京一批知識青年陸續到延安地區安家落戶的訊息,在這篇報導中,特別刊登了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到貴州高寒山區安家落戶的“威寧新農民戰鬥連”照片。
圖為1969年7日15日,《新貴州報》報導到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在農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事跡。
圖為1974年貴州水泥廠職工歡送本單位職工子女到知青場(隊)落戶。
圖為會議會場。
圖為1975年9月,1000多名知識青年分赴各地落戶的送別場面。
上山下鄉運動的終結
1981年,隨著最後一批上山下鄉知識青年抽調就業,貴陽市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終告結束。
第二部分 難以忘卻的歲月
到農村去
1964年,貴陽市第一批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分別從貴陽市第一中學和第六中學出發。圖為8月15日從貴陽市第一中學出發,前住花溪區孟關公社插隊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
圖為1964年8月該校初三(1)班團支部歡送到花溪區孟關公社插隊落戶同學的合影。
1964年8月,貴陽市第一中學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到花溪區孟關公社插隊前和班主任的合影
圖為1964年該校部分上山下鄉到烏當區洛灣公社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和老師、同學的合影。
圖為1964年8月貴陽市第八中學的老師歡送到花溪區孟關公社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合影留念。
圖為該校1964年兩個知識青年到花溪區孟關公社王四生產隊落戶前在教學樓旁的合影。
圖為1964年8月13日,該校學生為到花溪區孟關公社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送行時的情景。
圖為1964年8月,該校到鳥當區洛灣公社插隊的知識青年和部分學校領導及教師的合影。
圖為1964年8月12日該校校長和團總支成員在校門前與到烏當區插隊落戶的同學合影。
1964年8月,貴陽師範學院附屬中學上山下鄉知識青年代表在歡送會上發言。
1964年8月,貴陽師範學院附屬中學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家長代表在歡送會上發言。
1964年8月15日.貴陽到花溪區孟關公社五星大隊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剛到生產隊時的合影。
1964年8月15日,貴陽上山下鄉插隊到花溪區孟關公社傅官大隊的知識青年與前來歡迎他們的公社領導(後三排右七)合影。
圖為1965年8月該校到烏當區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在學校大門前留影。
圖為1965年8月,學校領導、班主任和家長在學校禮堂門前與即將插隊到烏當區的20名知識青年合影留念。
圖為1965年8月該校在校園歡送到烏當區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大會會場。
1965年8月22日,貴陽市第五中學初三(6)班的8個到烏當區洛灣公社羅吏大隊插隊落戶的同學離校前與本班團支部全體團員合影留念。
1965年8月18日貴陽市第七中學初三(4)班部分同學與到烏當區沙文公社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留影。
圖為1965年8月到花溪區孟關公社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臨行前與該校領導和部分教師合影。
圖為該校1965年8月20日到花溪區孟關公社插隊落戶的同學與老師合影。
1965年8月24日,貴陽市第十六中學到花溪區孟關公社落戶的知識青年準備上車離開貴陽時的合影。
1965年8月24日下午,貴陽市第十六中學知識青年乘車到達插隊地點——花溪區孟關公社改茅大隊剛下車時的留影。
1865年8月,貴陽市第十七中學初三(2)班部分師生為前往烏當區洛灣公社插隊的知識青年送行。
1965年8月,貴陽市第十七中學學校領導、班主任和即將去鳥當區洛灣、新場、百宜等公社插隊的同學座談.
圖為1965年8月該校首批到烏當區沙文、洛灣公社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
圖為1965年8月該校全體師生歡送到花溪區插隊同學的情景。
圖為1965年8月,該校歡送前往烏當區沙文公社插隊的知識青年在學校門前的合影。
圖為1968年12月該校高二(4)班知識青年下鄉前在學校的留影。
貴陽市第七中學1966年國中畢業生1968年12月前往福泉縣雙龍公社插隊前留影。
圖為1968年12月該校第一批部分到黎平縣插隊落戶的同學在校園的合影。
圖為1968年12月,“起宏圖”戰鬥隊準備赴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小海區小海公社松柯大隊落戶前,在校園的合影。
貴陽市第十三中學知識青年1968年到荔波縣朝陽公社插隊落戶時,與前來迎接的公社社長(前排右一)合影。
1968年,貴陽市第十六中學到天柱落戶的部分知識青年與帶班的學校軍代表在校園大樓前合影。
1968年12月,貴陽市第十六中學學生離校到天柱落戶前合影。
圖為1968年10月參加“威寧新農民戰鬥連”的知識青年與學校領導、老師的合影。
圖為1968年底到甕安縣插隊的部分知識青年出發前與老師們的合影。
圖為1968年冬合影后的第二天,魏西林(前排右一),就瞞著同學離開貴陽,隻身到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農村插隊落戶。
圖為1968年底南明區民眾歡送轄區知識青年下鄉場景。
組建知識青年之家
貴陽1964年插隊到花溪區孟關公社傅官大隊的一戶知識青年“家”的“全家福”。
1964年貴陽插隊到郊區的知識青年在自己“家”門前的合影。
1965年貴陽到花溪區孟關公社改茅大隊對門坡生產隊插隊的知識青年在自“家”門前留影。
貴陽1965年到花溪區孟關公社谷立大隊第三生產隊插隊的知識青年在自己的住房前。
圖為由於井裡水淺,這個知識青年正用茶缸一小缸一小缸地舀水往桶里倒。(1965年花溪區)
知識青年的“家”,依靠集體的力量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分工合作,挑水洗衣,各負其責。(1965年花溪區)
烏當區洛灣公社後所大隊“這一家子”,1965年被評為“五好之家”。她們全部都是1964年貴陽女子中學插隊的知識青年。(1965年)
貴陽市第六中學1965年上山下鄉到烏當區洛灣公社羅吏大隊一戶知識青年“家”的石板住宅。
圖為1965年知識青年在新居前的合影。
圖為貴陽上山下鄉到烏當區的知識青年學著種自留地。(1965年、烏當區)
圖為烏當區洛灣公社後所大隊的貴陽知識青年學紡用於編草蓆的麻線。(1965年)
貴陽市女子中學到烏當區洛灣公社後所大隊插隊的知識青年在春耕時節,出工前留影。(1965年)
圖為貓硐生產大隊一小隊的知識青年一“家”全體成員在自己住宅前的合影。
圖為輪值的一個“家庭”成員挑水做飯。(1966年烏當區)
圖為1967年,花溪區孟關公社五星大隊和谷立大隊的知識青年趕完鄉場後,到傅官大隊知識青年“家”串門時在“知青屋”前的合影。
貴陽到烏當區插隊的這個知識青年,長期居住在身後的公房裡。(1967年)
烏當區洛灣公社羅吏大隊1964年至1965年先後接收了40多名貴陽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該地有一條小河,河水從七個寨子問流過,每天收工以後,這些知識青年都喜歡到小河邊洗濯休息。(1967年)
1965年妹妹(左)從貴陽市第十中學國中畢業到花溪區孟關公社上坂大隊插隊落戶,1968年“老三屆”的姐姐(右)前來“投親靠友”。姐妹倆的“家”就在這個布依族村寨的小路旁。(1968年)
圖為“戰鬥連”的知識青年捧著“紅寶書”在“家”門前留影。
圖為小海公社朱嘎大隊大地生產隊的貴陽知識青年的“家”。(1969年)
圖為1969年到平塘縣插隊落戶的貴陽知識青年在他們的小屋前。
平塘縣通州公社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在自留地里種辣椒、茄子。辣椒是知識青年的主要蔬菜。(1969年)
羅甸縣拉沫區董架公社岜西小隊貴陽知識青年的“知青屋”。(1969年)
1969年秋,羅甸縣鳳亭公社拉強生產隊貴陽的知識青年“一家人”在茅草蓋頂的新“知青屋”前的合影。
貴陽插隊到羅甸縣鳳亭公社的知識青年在寨子裡的合影。(1969年)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小海公社團山生產隊貴陽的知識青年在“家”門前。(1970年)
圖為位於花溪區青岩鎮芭茅沖的獨立核算的集體所有制知青農場。(1977年)
生產勞動
1957年到花溪區中曹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落戶的貴陽知識青年享受著豐收的喜悅。(1957年秋)
花溪區孟關公社傅官大隊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為前來探望的親友表演插秧技術。(1965年6月)
圖為貴陽上山下鄉到花溪區的知識青年正在鋤地。(1965年)
花溪區孟關公社上坂大隊的貴陽知識青年在田間。(1965年夏)
花溪區孟關公社的貴陽女知識青年已學會用馬草籮”挑稻秧。(1965年)
圖為烏當區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在學編預製件。(1965年秋)
到烏當區洛灣公社插隊的貴陽知識青年正在收苞谷。(1965年秋)
圖為上山下鄉到烏當區的貴陽知識青年的墾荒隊伍。(1965年)
圖為1966年春他們到地里觀察試種的小麥生長情況的情景。
貴陽插隊到花溪區孟關公社的女知識青年搶曬新谷。(1966年秋)
圖為插隊到花溪區貓硐公社的貴陽知識青年在放牛。(1966年)
圖為到花溪區花溪公社插隊的貴陽知識青年在檢查拖拉機的性能。(1966年)
貴陽插隊到烏當區洛灣公社界牌林場學習紿桃花授粉的知識青年。(1966年)
插隊到烏當區洛灣公社後所大隊關山生產隊的貴陽知識青年在田問噴灑除草劑。(1966年)
圖為他們扛著犁出工。(1967年)
貴陽市第十四中學到花溪區孟關公社沙坡大隊插隊的知識青年在田間合影。(1967年)
貴陽1965年插隊到花溪區孟關公社改茅大隊的知識青年田間留影。(1967年)
貴陽插隊到烏當區的知識青年收割水稻,用“撻斗”脫粒。(1967年秋)
貴陽插隊到鳥當區洛灣公社的知識青年學會了用連枷給麥子、豆子脫粒。(1967年)
貴陽插隊到市郊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在秋收前的田間留影。(1967年)
1968年到花溪區孟關公社谷立大隊插隊的貴陽知識青年餵養生產隊的豬。(1969年)
圖為花溪區的貴陽知識青年出廄肥的情景。(1969年)
圖為1969年花溪區孟關公社谷立大隊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在當地百岩洞找到了水源。(1969年)
烏當區洛灣公社看守果林的貴陽知識青年。(1969年)
圖為1969年中秋節,插隊到市郊的貴陽知識青年在即將收穫的田間。
圖為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收工時回村的情景。(1969年貴陽市郊)
在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保家公社永豐生產隊的養豬場勞動的貴陽知識青年。(1969年)
貴陽市女子中學和第十六中學到平塘縣河中公社插隊的知識青年在麥收前最後一次薅草。(1969年春)
圖為1969年夏季,從貴陽去平塘縣慰問的校友,為正在薅草的知識青年拍攝的照片。
平塘縣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寄給父母的照片。(1969年9月)
到平塘縣插隊的貴陽知識青年在“雙搶”時節。(1969年)
在平塘縣通州公社插隊的貴陽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知識青年。(1969年夏)
圖為羅甸縣八茂區鳳亭公社的貴陽知識青年在犁田。(1969年)
貴陽市第一中學到羅甸縣插隊的知識青年在地里勞動時的場景。(1969年)
圖為湄潭縣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在估計夏麥產量。(1969年)
插隊到湄潭縣的貴陽知識青年在收工途中。(I969年)
圖為他在呼喚社員放水灌田。(1969年)
貴陽市第十三中學1968年插隊到荔波縣朝陽公社的知識青年,參加朝陽水壩建設。(1969年)
圖為貴陽市第十中學插隊到仁懷縣榮樂公社的知識青年參加春耕出工時的照片。(1969年3月)
花溪區花溪公社知識青年試製“九二0”小組成員,工作完畢就近到花溪河畔留影紀念。(1970年)
學會了馭馬,參加副業運輸隊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70年花溪)
圖為收工清洗鋤頭的貴陽知識青年。(1970年貴陽市郊)
1968年到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小海區保家公社大塘生產隊插隊落戶的貴陽市女子中學知識青年,拜養豬場的老農為師。(1970年)
圖為插隊到平塘縣河中公社的貴陽知識青年看守蠶山時的照片,這年生產隊收繭賣得8000元人民幣。(1970年春)
插隊到平塘縣河中公社的貴陽知識青年在做“九二0”試驗。(1970年)
插隊到湄潭縣興隆公社野家灣生產隊的貴陽知識青年在檢查試種的水稻新品種。(1970年)
湄潭縣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觀察小麥的生長情況。(1970年)
圖為1971年夏收時節花溪區孟關公社的貴陽知識青年挑高挑趕路。
上山下鄉女知識青年也學會了放牛。(1971年貴陽市郊)
記分員
記工分要做到日日清、月月結,年終無差錯。圖為貴陽市女子中學1968年上山下鄉到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保家公社同興生產隊的知識青年,為社員們記工分。(1969年)
貴陽市女子中學到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保家公社大塘生產隊的知識青年在田間記工分。(1969年)
花溪區青岩鎮芭茅沖知青農場的貴陽知識青年記分員在對帳。(1976年)
惠水縣省地礦局知青農場的貴陽知識青年記分員。(1977年)
鄉村教師
圖為1965年11月參加花溪區業餘教師培訓班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合影。
圖為徐宜芳與學生們在學校操場上的合影。(1966年)
基幹民兵
1965年夏,花溪區孟關公社沙坡大隊擔任基幹民兵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在大西寨門口值勤時留影。
一手拿槍,一手拿鋤。剛到烏當區洛灣公社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當上了基幹民兵。(1965年)
烏當區沙文公社基幹民兵在進行防空投”搜山演習,參加基幹民兵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在演習中。(1970年)
圖為參加基幹民兵軍訓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70年)
赤腳醫生
圖為1965年8月,花溪區孟關公社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半農半醫”衛生員在孟關公社醫院學習。
1965年12月花溪區孟關公社部分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參加“半農半醫”衛生員培訓後在孟關街上留影。
在市郊當上“赤腳醫生”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與當地村民建立了姐妹情。(1969年)
花溪區小碧公社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赤腳醫生”出診。(1970年)
為了提高醫療水平,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保家公社大塘生產隊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赤腳醫生”在自己身上做針灸實驗。(1970年)
圖為參加花溪區孟關公社合作醫療站第一批“赤腳醫生”學習班的貴陽知識青年學員結業時與社隊幹部合影。
花溪區孟關公社上坂大隊下坂生產隊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赤腳醫生”為農民出診。(1971年)
貴陽插隊到花溪區孟關公社谷立生產隊的知識青年“赤腳醫生”。(1971年)
貴陽插隊到花溪區孟關公社的知識青年“赤腳醫生”為社員出診。(1971年)
花溪區孟關公社的貴陽知識青年“赤腳醫生”走村串寨,送醫上門。(1971年)
烏當區東風公社界牌林場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赤腳醫生”在出診路上。(1971年)
政治活動
上山下鄉的貴陽知識青年學習《毛澤東選集》。(1968年)
圖為1969年插隊到花溪區的貴陽知識青年和社員子女一起讀《毛主席語錄》。
圖為1969年初烏當區東風公社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出工前做“早請示”。
貴陽插隊到市郊的知識青年學習<毛澤東選集>
黎平縣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在生產隊林中學習《毛主席語錄》。(1969年)
插隊到平塘縣河中公社的貴陽知識青年學習《毛主席語錄》。(1969年)
“威寧新農民戰鬥連”的貴陽知識青年在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小海區朱戛公社牧場上和貧下中農一起學習。(1969年)
插隊到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小海區朱戛公社卵家營生產隊的貴陽知識青年和當地農民一起學習。(1969年)
到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插隊落戶的貴陽知識青年輔導貧下中農學《毛澤東選集》。(1969年)
插隊到湄潭縣的貴陽知識青年在田間地頭讀報。(1969年)
1968年12月到獨山縣插隊的貴陽知識青年在自家小院學《毛澤東選集》和《毛主席語錄》。(1969年)
花溪區孟關公社傅官大隊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學習《毛澤東選集》。(1970年)
貴陽插隊到市郊的知識青年一起閱讀理論刊物。(1970年)
在“農業學大寨”運動中.貴陽到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在田問為社員朗誦宣傳大寨精神的詩歌。(1970年)
插隊到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的貴陽知識青年聽老貧農“憶苦思甜”。(1970年)
1973年,到修文縣插隊落戶的貴陽和上海知識青年參加“學習毛澤東著作講用會”,在小組“講用會”上,兩地知識青年交流學習心得。(1973年)
1967年,烏當區沙文公社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在公社書記(中,立正姿態者)的指導下排練節目。
圖為1969年春節前夕為中水區演出時留影。
1969年羅旬縣八茂區的貴陽知識青年宣傳隊到村寨演出途中。
圖為演出途中。(1969年)
圖為烏當區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正在集場上進行宣傳活動。(1970年)
圖為烏當區東風公社的貴陽知識青年正在排練樣板戲。(1970年)
圖為烏當區沙文公社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70年在沙文公社牛場演出。
圖為1970年9月隊員合影。
圖為1970年的演出
烏當區東風公社的貴陽知識青年宣傳隊排練革命歌舞。(1971年)
1964年冬,花溪區孟關公社抽調當年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集中在公社培訓一周,學習《毛譯東選集》,交流學習和勞動心得,以鼓勵知識青年堅定在農村勞動的決心。
圖為1966年出席烏當區東風公社“貧下中農代表大會”的貴陽知識青年代表合影。
參加1968年3月7日“貴陽市農業學大寨代表大會”的烏當區洛灣公社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代表。
圖為1973年3月16日花溪區孟關公社的貴陽知識青年代表在會議上的合影。
圖為1974年7月代表團的合影。
圖為惠水縣擺金區的貴陽知識青年代表團合影
圖為會議期間花溪區孟關公社的貴陽知識青年全體代表合影。
1975年5月4日,出席貴州省上山下鄉知識青年代表會議的花溪區貴陽知識青年代表和公社領導合影。
圖為1975年參加烏當區水田公社“三乾會”的貴陽知識青年與會議代表合影。
1975年,由在貴陽市的省級機關職工子女組成的清鎮縣羊昌知青農場代表參加清鎮縣知識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大會。
圖為步入會場的代表。
1975年5月4日,貴州省上山下鄉知識青年代表會議大會會場
1975年5月,貴州省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大會期間,大會的特邀代表、老紅軍傅紀昌(一排中)向出席會議的知識青年講述革命歷史,進行傳統教育。
1976年9月,烏當區知青農場的貴陽知識青年舉行毛澤東主席追悼會。
1966年12月,烏當區洛灣公社界牌林場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在北京接受毛澤東主席檢閱後,回築途中參觀韶山毛澤東故居。
烏當區洛灣公社新莊大隊,水塘大隊的貴陽知識青年1966年底串聯到青島。
烏當區洛灣公社界牌林場的貴陽知識青年,1967年1月串聯到北京,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留影。
1964年上山下鄉到花溪區孟關公社沙坡大隊的貴陽知識青年,1967年1月串聯進京,在人民大會堂前留影。
友 誼
貴陽市第十六中學1965年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剛到花溪區孟關公社改茅大隊插隊時和當地社員(前排左二、後排左一)合影。
圖為1965年在烏當區洛灣公社頭堡大隊的貴陽知識青年與房東(左一)的合影。
城鄉親情。1965年烏當區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和社員(左)的合影。(1966年)
貴陽市第二十一中學到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保家公社插隊的知識青年與生產隊領導(前排手指前方者)一起了解,熟悉生產隊情況。(1968年12月)
圖為1969年1月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朱戛公社東風大隊卵家營生產隊一名貴陽女知識青年(前排中)和社員“打老庚”,同學和鄉親們前來祝賀時合影。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朱戛公社大塘生產隊的貴陽女知識青年為當地的五保戶挑水。(1969年1月)
貴陽市第一中學到羅甸縣八茂區茂井公社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後排中間4人)1969年1月與當地農村婦女合影。
在農代會上的貴陽知識青年代表和社員代表結成“一對紅”。(1970年)
趕 場
以產糧為主的生產隊,日常的副食品要到集市購買,趕場主要採購蔬菜、鹽、醬油等。圖為花溪區小碧公社的貴陽知識青年趕完場結伴回寨子。(1967年)
農村腳踏車非常少,一部車鄉鄰們輪流借用,幾成“公車”。貴陽到花溪區插隊的知識青年騎著借來的腳踏車去趕場。(1968年8月)
貴陽插隊到羅甸縣八茂區茂井公社八達大隊拉索生產隊的知識青年劃竹伐過蒙江到公社趕場。(1968年12月)
貴陽插隊到花溪區花溪公社的知識青年趕場順路經過花溪公園。(1969年)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保家公社的貴陽知識青年趕完場回生產隊。(1969年)
圖為貴陽插隊到該縣朱戛公社大地生產隊的知識青年到20多公里遠的縣城趕場,賣完洋芋後,於回鄉途中。(1969年)
貴陽插隊到羅甸的知識青年過河到鄰近的廣西壯族侗族自治區的集市趕鄉場。(1969年)
親 情
1965年冬,貴陽市第十四中學到花溪區孟關公社沙坡大隊插隊的知識青年回校看望班主任(一排中)時在像館裡的合影。
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在城裡的家人總是想念他們。圖為母親(前排中)到烏當區東風公社高雁大隊看望1965年從貴陽來這裡插隊的女兒。(1966年)
1966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在市郊插隊近一年的貴陽知識青年回城探親時與同學合影。
1966年回城探親時的合影
媽媽(右三)1969年到錦屏縣探望從貴陽市第七中學1968年上山下鄉到此地插隊的兒子。(1969年)
1968年貴陽市第十三中學插隊到荔波縣朝陽公社的知識青年(左一)1969年返築探親,在離開貴陽回農村前與來探望的同學合影。(1969年)
1968年從貴陽到荔波插隊落戶的第二年,妹妹(前排一)前來探望姐姐,姐蛆所在的知識青年全家與妹妹合影。(1969年)
貴陽插隊到羅甸縣、綏陽縣的知識青年回築相聚留影。(1970年)
圖為替姐姐放羊時留影。(1973年8月)
貴陽插隊到湄潭縣的知識青年1975年回築探親返回生產隊途中。
附:1969年初,修文、惠水、遵義、安順等地安置近兩萬名上海知識青年。
業餘生活
圖為插隊到花溪區孟關公社傅官大隊的貴陽知識青年正在擠看一本書。(1965年)
貴陽插隊到花溪區孟關公社改茅生產隊的這群知識青年,都是同班同學。(1965年)
貴陽插隊到花溪區孟關公社上坂大隊的知識青年剛剮插完秧,坐在田坎邊聊天。(1965年)
烏當區的貴陽知識青年在花溪公園切磋棋藝。(1965年)
貴陽插隊到花溪區花溪公社鳳鳴林場的知識青年演奏樂器。(1966年)
1966年秋收結束,貴陽插隊到花溪區孟關公社的知識青年田間留影。
圖為1966年8月烏當區洛灣公社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借朋友的服裝拍的“紅衛兵”照片。
貴陽插隊到烏當區洛灣公社羅吏木生產隊的知識青年,1966年在下鄉一周年時到相館留影。
貴陽插隊到烏當區的女知識青年向當地的農村婦女學習納鞋墊。(1966年)
貴陽插隊到烏當區沙文公社的知識青年排練節目,準備為社員演出。(1966年)
貴陽插隊到烏當區洛灣公社界牌林場的知識青年和前來作客的沙文公社知識青年合影。(1966年)
圖為貴陽插隊到烏當區東鳳公社新添寨大隊和新莊大隊的知識青年到羅吏大隊“串寨”時合影。(1966年)
貴陽插隊到烏當區洛灣公社羅吏大隊小寨生產隊的知識青年在村寨附近的山林中小聚留影。(1966年)
貴陽插隊到烏當區洛灣公社新莊大隊雲上生產隊的知識青年,農閒時不忘體育鍛鍊。(1966年)
貴陽到烏當區洛灣公社新莊大隊雲上生產隊插隊的知識青年,在小屋門前對弈。(1966年)
市郊田坎邊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66年)
圖為“五七農墾軍校”的貴陽知識青年在興義縣公安局門前留影
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在生產隊山谷的留影。(1966年)
貴陽插隊到花溪區小碧公社的知識青年。(1967年)
花溪區花溪公社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在研讀文學名著。(1968年)
1964年插隊在烏當區洛灣公社羅吏大隊宋家院小隊的貴陽市第五中學和女子中學的部分下鄉知識青年。(1968年)
圖為貴陽插隊到烏當區沙文公社的知識青年參加公社宣傳隊在田間排練的情景。(1968年)
貴陽插隊到鳥當區沙文公社的知識青年收工後練習小提琴。(1968年)
貴陽插隊到郊區的知識青年在公社的小河邊。(1968年)
1968年到荔渡縣落戶的貴陽市第十三中學知識青年(後排左一、二),與當地的農民子女合影。
貴陽插隊到花溪區孟關公社的知識青年插完秧,在田邊留影。(1969年)
貴陽插隊到花溪區黔陶公社關口大隊乾壩生產隊的知識青年在生產隊合影。(1969年攝)
貴陽插隊到烏當區東風公社麥穰大隊的知識青年中秋節在大隊辦公室門前的合影。(1969年)
烏當區沙文公社下永生產隊有一條河,是插隊到此地的貴陽知識青年消除疲勞和體閒的好去處。(1969年)
1968年和1969年初貴陽插隊到烏當區沙文公社下水生產隊的知識青年。(1969年)
貴陽插隊到烏當區東風公社挑水河畔的知識青年田閫小憩。(1969年)
到烏當區東風公社水塘大隊乾井生產隊插隊的貴陽知識青年休閒時彈奏吉它。(1969年)
到市郊插隊的貴陽知識青年勞動間隙擺“龍門陣”。(1969年)
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在市郊的合影。(1969年)
羅甸縣八茂區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合唱隊。(1969年)
貴陽插隊到羅旬縣的知識青年在蠻瓦生產隊田間。1969年攝
貴陽插隊到仁懷縣喜頭區榮樂公社的知識青年在公社的古樹下留影。(1969年)
貴陽插隊到湄潭縣的知識青年在湄潭永興橋邊留影。(1969年)
貴陽插隊到荔波縣朝陽公社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69年在公社水田邊的合影.
貴陽插隊到烏當區東風公社羅吏大隊的女知識青年在公園小聚。(1970年)
1969年初,貴陽市第一中學到羅旬縣插隊的知識青年。(1970年)
貴陽到羅甸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常在蒙江邊遙望故鄉。(1970年)
貴陽第七中學在獨山插隊的知識青年。(1970年)
知青農場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自學高中,大學課程。(1973年)
貴州省第八地質普查隊知青農場的貴陽知識青年在和樂。(1975年)
為紀念上山下鄉10周年.貴陽插隊到烏當區的“知識青年家庭”舉行的“家庭”聯歡會。(1975年)
貴州省地質系統惠水縣知青農場的貴陽知識青年在簡陋的籃球場進行“個人技術”比賽。(1976年秋)
歲月有痕
仁懷縣的貴陽知識青年發表在1968年11月15日《新貴州報》的文章。
發表在1969年1月20日《新貴州報》上的歌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詩歌。
發表在1969年3月6日《新貴州報》的歡迎上海知識青年到貴州安家落戶的宣傳畫。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的貴陽知識青年發表在1969年3月9日《新貴州摜》上的文章。
發表在1969年3月50日《新貴州報》反映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內容的詩歌。
發表在1969年3月《新貴州報》上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宣傳畫。
貴陽市第十中學1964年8月給該校當年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喜報。
中共貴陽市安置城市下鄉知識青年辦公室、貴陽市教育局和團市委1965年聯合發給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積極分子的獎狀。
中共烏當區沙文公社沙文大隊黨支部、沙文大隊生產管理委員會發給1965年大隊五好青年的喜報。
貴陽市革命委員會1969年1月9日發給被批准上山下鄉到湄潭縣的知識青年的喜報。
1966年元月15日烏當區洛灣人民公社生產管理委員會發給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家長的賀信。
1965年7月“貴陽市參加農業生產社會主義建設知識青年代表會議”的代表證(左)和進餐證(右)。
圖為貴陽插隊到烏當區沙文公社知識青年的代表證。
1973年12月貴陽地區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會議出席證。
1975年貴陽市革命委員會發出的貴陽地區上山下鄉“知識青年證”。
1964年8月11日貴陽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批准學生下鄉的通知書。
貴陽到黃平縣新州區插隊的知識青年1970年的應徵入伍通知書。
烏當區東風公社革命委員會1971年發給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招工體檢通知書。
1964年貴陽插隊到烏當區界牌林場一戶知識青年的“家庭”帳薄。
圖為1971年在市郊插隊的貴陽知識青年用蠟紙油印的概算表。
貴陽插隊到烏當區的知識青年保存的“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工分本。
為了解決知識青年的具體困難,1968年貴陽地區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指揮部發給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的臨時購物證,憑證可在上山下鄉前購買一些緊缺的日用品。
1968年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購物證”內頁。
圖為1972年烏當區東風公社白雅大隊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集體購糧證。
擔任生產隊保管員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保存的1972年烏當區知識青年和社員的領物清單。
日記是知識青年精神生活的組成部分之一。圖為烏當區沙文公社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66年10月11日寫的日記。
貴陽插隊到花溪區孟關公社的一名知識青年相隔五年的兩篇日記:一篇是1965年8月24日下鄉到生產隊當天所記;另一篇是抽調進廠後,1971年3月11日乘火車到上海培訓路經插隊的寨子時在列車上所記。
烏當區洛灣公社界牌林場的貴陽知識青年自辦刊物《新社員》上的文章和詩歌。(1964年)
烏當區洛灣公社界牌林場的貴陽知識青年20世紀60年代中期編輯的《新社員》刊物及通訊錄。
貴陽市1984年、1965年插隊到烏當區的知識青年集體創作的歌曲。
貴陽市1964年插隊到烏當區的知識青年的共青團團費繳納證,當時團費每月人民幣五分。
“貴陽市大中學校毛澤東思想紅衛兵司令部”1966年11月16日為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出具的“革命串聯證明”。
圖為貴陽插隊到市郊的知識青年1972年和1975年在貴州省圖書館辦理的借書證。
貴陽插隊到烏當區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戴的“毛澤東思想宣傳員”袖章。
第三部分 再創嶄新的歷程
離開農村
圖為洛灣公社知識青年歡送他們時的合影。
圖為1969年3月與戰友留影。
圖為他在烈士墓前悼念戰友。(1969年)
圖為1972年元旦在縣政府招待所門前的留影。
圖為1973年“五·四”青年節市財政局團支部中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合影。
圖為1973年他們全部抽調回城後在8月24日到花溪的合影。
扎 根
貴陽上山下鄉到荔波縣的知識青年陳汝康(左前),已在荔波縣農村定居,過著安詳而平淡的農家生活。(1999年)
圖為黃恩喜正在為單位修理電視機。(2000年夏)
貴陽插隊到荔波縣的知識青年羅良柱,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現全力投入荔波縣農村“遠程教育工程”事業。2002年攝
圖為柯新光、成許琴夫婦在荔波家中。(2002年)
圖為2002年舒翔在家中包餃子招待從貴陽去看望她的同學(中)。
圖為陸紅宇正在準備教案。(2003年)
圖為1957年、1965年、1968年和1976年四個階段曾到農村插隊落戶的貴陽知識青年,在尚家華家的農家小院敘舊。(2004年4月)
新天地
圖為20世紀80年代就讀碩士研究生時與同學一起聽導師講課。
圖為他和團長黃宗英(右二)等的合影。
圖為回城後在貴陽市職工業餘大學上課的知識青年(二排左一、二、三)。(1983年夏)
圖為任花溪區副區長時1989年檢查“2萬畝高產優質水稻課題”完成情況。
圖為1995年回國重訪當年下鄉的村寨
圖為1996年,趙晦鳴向有關部門領導講解福建省泉州市舊城改造設計方案。
1998年,從美國回貴陽探親的貴陽知識青年陳明飛(右三),回到當年插隊的烏當區東風公社麥穰大隊趙家莊生產隊。
圖為張菲菲在母校貴陽市第一中學講台上。(1999年)
圖為2000年8月,應邀到日本參加第九屆國際數學大會時在會場的留影。
圖為2000年9月30日,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黎民,在“水鋼號”旅遊列車首開日剪彩後,慰問乘務員。
作家葉辛,曾於1989年從上海到修文縣插隊落戶。創作多部長篇小說,其中《蹉跎歲月》和同名電視連續劇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曾任貴州《山花》雜誌主編。(2000年)
圖為2000年貴州省首屆圍棋節上與著名作家金庸(左一)合影。
圖為2001年11月,陶文正到北京領獎。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何光滬。曾於1968年從貴陽插隊到烏當區東風公社水塘大隊。著有多種宗教類大型專著,在國內外較有影響。(2001年)
圖為2001年8月他在輔導少兒練習刀術。
圖為2001年隨貴陽市婦女代表團赴日本,進行婦女維權課題的交流時留影。
圖為2002年冉隆林為礦工上課。
圖為2002年12月24日在“中國黔菜研討會”上與貴州省原省長、全國人大民委主任委員王朝文(右)合影
圖為2002年作為貴州省教育代表團成員訪問紐西蘭。
圖為2003年“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她到現屬小河區的王寬村與當地婦女共度節日。
烏當區東風公社羅吏大隊貴陽知識青年徐新苗,關心貴陽市的發展與環境保護,2003年6月,她以一組反映南明河畔巨大變化的照片(見圖),參加貴陽市文明辦和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的“情系母親河主題攝影大賽”奪得第一賽季業餘組金獎。
回 訪
花溪區的部分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93年10月2日回訪時的合影。
圖為1994年8月原花溪區孟關公社的貴陽知識青年回訪時在老屋前的留影。
原花溪區孟關公社谷立大隊的部分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94年回訪故地,在老房東家的院子裡緬懷往事。
原烏當區東風公社界牌林場插隊的貴陽知識青年,在上山下鄉三十周年紀念日返鄉看望當年的貧下中農協會主任(一排中),照片中另一老社員(一排左一),是現在林場的首富。(1994年)
1995年8月24日,貴陽市插隊到花溪區孟關公社沙坡村(原沙坡大隊)大西寨的知識青年與農民共度“上山下鄉三十周年”紀念日。
貴陽上山下鄉到花溪區孟關公社大坡生產隊的知識青年(前左一、二、三),為慶祝上山下鄉三十周年,1995年秋回到大坡村民組幫助當地老鄉收割水稻。
當年鳥當區洛灣公社高雁生產隊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95年回到第二故鄉,重溫豐收的喜悅。
原烏當區洛灣公社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95年回訪當年插隊的林場。
原烏當區洛灣公社界牌林場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95年回訪老場長呂志民(中),聽他回憶當年與知識青年共同度過的歲月。
圖為貴陽插隊到烏當區洛灣公社羅吏小寨生產隊的知識青年1995年回訪時留影。
貴陽插隊到烏當區沙文公社的知識青年1995年看望故地鄉親,與當年的老房東依依惜別。
圖為聚餐場面。
圖為原烏當區東風、沙文公社和花溪區孟關、小碧公社部分知識青年1995年為慶祝上山下鄉三十周年,在她家聯歡時的情景。
1965年到烏當區洛灣公社插隊的貴陽知識青年,1995年回訪烏當區東風鎮時與老鄉(左二、三)的合影。
原烏當區界牌林場插隊的貴陽知識青年1995年8月26日重訪故地時的合影。
上山下鄉三十周年後,1964年、1965年到烏當區洛灣公社插隊的貴陽知識青年1995年回訪,在東風鎮政府會議室座談。
當年烏當區洛灣公社麥穰大隊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95年故地重遊。
插隊到烏當區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95年回訪故地時留影。
原烏當區洛灣公社的“知青屋”,現在已是村裡的文物。當年在這裡插隊的貴陽知識青年,1995年回到故居留影。
圖為他們與當地村民的合影。
圖為在縣委會議室的座談會上。
原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保家公社的貴陽知識青年1998年回訪時,受到縣委、縣政府的熱忱歡迎。
貴陽市第一中學插隊到羅甸縣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三十周年回訪時,受到當地政府和鄉親們的夾道歡迎。(1998年)
1998年羅甸縣民眾載歌載舞歡迎貴陽市第一中學回訪的知識青年
圖為回訪的知識青年(左二、右一、右二)與當年的老房東一家的合影。
插隊到羅甸縣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98年回訪“第二故鄉”。
1968年從貴陽市第一中學到羅甸縣茂井公社高里大隊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1998年回訪,應邀到當年房東家作客。
原羅甸縣茂井公社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98年回訪,與當年的老鄉們相聚。
貴陽插隊到羅旬的知識青年1998年回訪。他們尋找到還在地里幹活的老房東(左一),贈給他特地從貴陽帶去的禮物。
圖為1998年他們為羅甸縣茂井鄉國小捐資的現場。
圖為2002年4月知識青年在小海中學“新農民科技樓”的奠基儀式上。
原“威寧新農民戰鬥連”知識青年,2002年4月2日在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小海中學參加科技樓奠基儀式的合影。
2002年4月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小海中學的師生依依不捨地為回訪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送行。
竣工後的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小海中學的“新農民科技樓”。(2002年)
圖為2003年夏,花溪區孟關公社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在下鄉演出結束後,向老鄉們告別。
1965年從貴陽市第八中學插隊到花溪區孟關公社的知識青年(中)2004年3月回到當年居住的“知青屋”,這間“知青屋”,現已是一戶農民的住宅。
又相會
貴陽市第八中學和第三中學1964年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當年共同勞動、生活在花溪區孟關公社五星大隊。1994年8月相聚花溪公園合影。
圖為知識青年及東風鎮領導在“漁洞峽”的合影。
1995年9月3日《貴陽晚報》刊出1965年貴陽插隊到市郊的知識青年舉行紀念活動的報導,通過記述幾個人物的真實事跡反映了知識青年這個群體的精神風貌。
圖為1998年市供銷社機關及直屬單位的原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合影。
“威寧新農民戰鬥連”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98年在聯誼會上演唱山歌。
1998年國慶期間,平塘縣委、縣政府領導隆重接待回訪的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
圖為三十周年聯歡聚會。(1998年12月)
1968年插隊到到羅甸縣八茂區茂井公社的貴陽知識青年,30年後在紅楓瑚旅遊景區再相聚。(1998年)
當年貴陽插隊到湄潭縣的“老三屆”,1999年回訪故地時合影。
2002年12月,籌備中的“知青藝術團”在中共貴陽市委黨校表演舞蹈和合唱。
2005年8月30日,部分上山下鄉知識青年聚集在南明河畔,紀念貴陽市首批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三十九周年。會上,當年烏當區洛灣公社的貴陽知識青年演唱了在知識青年中廣為流傳的歌曲。
插隊到烏當區洛灣公社白雅大隊的知識青年,在2005年的聯歡晚會上展示了他們1965年上山下鄉後製作的旗幟。(2005年8月30日)
貴陽原烏當區沙文公社的知識青年2003年8月24日上山下鄉三十八周年紀念日的合影。雖然他們現在分散於四面八方,但每逢周年紀念日,都要聚在一起,共敘家常。
2003年12月,貴陽原插隊到市郊的知識青年與貴陽群星樂團聯合舉行元旦聯歡晚會,在聯歡會上她們跳起了舞蹈《苗嶺謠》、《青藏高原》,演唱了《送你一束沙棗花》等歌曲。
原貴陽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在2003年元旦舉行的聯誼晚會上,演唱《社員都是向陽花》等革命歌曲。許多知識青年就是在這樣的歌聲中成長起來的。
圖為他們在2003年夏上山下鄉三十五周年紀念會的合影。
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