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十二五”社區建設專項規劃
一、序言
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範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巨觀社會的一個縮影。社區建設是指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依靠社區力量,利用社區資源,強化社區功能,解決社區問題,促進社區政治、文化、環境協調健康發展,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過程,也是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係和諧的新型社區的過程。近年來,貴陽市社區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為實現“十二五”時期貴陽市社區建設的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更好地發揮社區在加強社會管理、完善公共服務、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我市生態文明社區建設發展,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依據《貴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共貴陽市委 貴陽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社區工作的意見》等檔案,編制貴陽市“十二五”社區建設專項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陽市“十二五”社區建設專項規劃
- 發布單位:貴陽市人民政府
二、 社區建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分析
(一)社區建設發展現狀
貴陽市轄六區三縣一市,面積8034平方公里,總人口396萬。全市有街道辦事處49個,鄉(鎮)77個,居委會456個,專職居委會成員3230人。居委會幹部補貼從平均每月每人80元提高到900元左右;社區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全市社區服務中心(站)已發展到82個,便民利民服務網點6965個,社區商業網點1327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10個,老年星光之家86個,社區“愛心超市”45家,養老服務機構45家,社區體育健身器材2080件,社區志願者隊伍693支;創建達標充分就業社區178個,解決20.59萬人就業再就業問題,綜合就業率達到98%以上,576戶“零就業家庭”得到及時援助。基層民眾自治機制不斷完善,建立健全了社區居民代表會議、社區民主議事會、社區居委會居務公開制度;訂立了《社區居民公約》,制定了《社區管理規章制度》等,規範各項工作程式。在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中,按照自願報名、民主推薦、公開競爭、民主選舉的原則,選舉民眾公認、公道正派、有能力的居委會班子。在實行居務公開工作中,實行公開內容、時間、場地和程式的規範統一,確保了社區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探索開展了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全市共有46個村開展了農村社區試點工作。
截止到“十一五”末期,貴陽市被連續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等稱號,貴陽市南明區被國家民政部評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社區環境、社區教育、社區衛生、社區體育和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和科技進社區等成效顯著。(二)存在的問題分析貴陽市社區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全國先進城市相比,總體上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社區建設現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創建生態文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的要求還相距甚遠,與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還有不小的差距。比較突出的問題表現為:一是居委會職責不清,承擔著大量政府部門的行政業務工作。居民委員會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發展的四大自治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此外,由於社區建設主體不明確,居委會承擔了大量政府職能,包括黨的建設、計畫生育、整髒治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禁毒、精神文明建設等15個大項180多個小項的工作,有時諸如文化普查、經濟普查等臨時性工作也安排社區完成,社區成了政府最末端的一級行政組織,負擔過重,社區自治的功能沒有得到很好體現,服務民眾的工作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參與感不強。二是現有社區辦公活動場所不能滿足工作需要,仍然存在面積小、服務設施不足、功能不全等突出問題。社區辦公活動場所面積小,且有產權的少、無產權的多。據統計,全市456個居委會辦公活動場所,面積在80平方米以下有209個(主要集中在雲岩區、南明區等2個城區),占45.7%,其中有產權的179個,占39.4%,無產權的275個,占60.6%。無產權的社區組織辦公活動場所,多數為街道(鄉鎮)或社區自籌資金、轄區單位支持用地等修建的無證房屋。三是舊城改造或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建設居委會辦公服務用房沒有很好落實。據調查,2005年以後全市批准建設的住宅小區項目共209個,按照檔案規定落實了居委會辦公及社區服務用房的僅有66個,占31.5 %;達到入住500戶以上建設規模的住宅小區有97個,只有48個落實了居委會辦公及社區服務用房,占49.48%。四是社區工作者補貼低。雖然目前社區工作者補貼待遇提高到了900-1000元左右,但離貴陽市城鎮職工社平工資的標準還有一定的差距。由於報酬待遇偏低,一些年紀輕、有文化、有能力的社區工作者紛紛選擇離開社區,影響了社區工作的持續性和社區工作者隊伍的穩定。五是居委會“兩委”幹部總體素質偏低,不能滿足工作需要。據了解,在全市社區3230名“兩委”幹部中,有327名“兩委”幹部的年齡仍在55周歲以上,有516名“兩委”幹部的學歷仍在國中及國中以下,分別占總數的10.12%和15.98%。居委會黨支部書記、主任年齡在55周歲以上的仍有111人,學歷在國中及國中以下的仍有208人,分別占總數的17.05%和31.20%。六是社區組織工作經費不足,不能適應社會發展。據了解,全市社區組織運轉工作經費,主要由區(市、縣)、街道(鄉鎮)根據社區每年開展工作和舉辦活動的情況核撥,沒有列入專門的財政預算。七是農村地域廣大、居住分散、分布不均勻、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開展和全面推廣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
三、社區建設面臨的形勢
(一)發展機遇1、“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重影響和國際國內環境的深刻變化,深刻認識並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對於科學把握髮展規律,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促進我市經濟社會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勝利召開,對於提高我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快更好發展,全面奪取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都具有決定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