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如竹原來叫貴州懸竹(Ampelocalamus calcareus C. D. Chu & C. S. Chao),發表於1983年,因未採集到花標本,發表時僅有營養體特徵描述。其形態特徵與懸竹屬模式種射毛懸竹(Ampelocalamus actinotrichus (Merrill & Chun) S. L. Chen, T. H. Wen & G. Y. Sheng)相似,如攀爬習性,籜耳及葉耳顯著,鞘口繸毛放射狀。不過,貴州懸竹稈較細小,可呈匍匐狀,籜環不顯著,分枝(1)3-7、近等粗、無主枝,葉片革質,這些特徵又與懸竹屬的模式種和其它竹種不同。
該團隊有分子系統學研究表明,貴州懸竹位於青籬竹族基部,單獨成為一個支系,未與懸竹屬的模式種和其它種聚在一起。懸竹屬的其它種與鐮序竹屬(Drepanostachyum P. C. Keng)、喜馬拉雅筱竹屬(Himalayacalamus P. C. Keng)聚為一個支系,具有比較近的親緣關係。分子系統學研究結果為分類學提供了新的證據和視角,促使研究人員重新審視貴州懸竹的分類地位。
基於分子系統學研究結果,以及對貴州懸竹、懸竹屬、鐮序竹屬和喜馬拉雅筱竹屬的原始文獻、模式標本和活植株的形態特徵,以及生境的比較觀察和分析,李德銖研究和紙道組與西南林墊鴉微備業大學博士張玉霄合作,確認“貴州懸竹”代表了青籬竹族藤本竹類一個獨特的新屬。因為該種不再是懸竹屬的成員,新命名為紀如竹屬(Hsuehochloa D. Z. Li & Y. X. Zhang),以紀念著名竹子專家、林學家,西南林業大學已故的薛紀如教授(1921-1999)為中國西南竹子研究做出的開拓采舟艱性貢獻。
基於分子系統學研究結果,以及對貴州懸竹、懸竹屬、鐮序竹屬和喜馬拉雅筱竹屬的原始文獻、模式標本和活植株的形態特徵,以及生境的比較觀察和分析,李德銖研究組與西南林業大學博士張玉端章櫃霄合作,確認“貴州懸竹”代表了青籬竹族藤本竹類一個獨特的新屬。因為該種不再是懸竹屬的成員,新命名為紀如竹屬(Hsuehochloa D. Z. Li & Y. X. Zhang),以紀念竹子專家、林學家,西南林業大學已故的薛紀如教授(1921-1999)為中國西南竹子研究做出的開拓性貢獻。而貴州懸竹也改為紀如竹(Hsuehochloa calcarea (C.D.Chu & C.S.Chao) D.Z.Li & Y.X.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