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上二疊統煤成氣研究

貴州上二疊統煤成氣研究是由地礦部西南石油地質局05項目工程處擔任第一完成單位,劉敬謙、余開富、李大同、楊宏、邱運鑫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上二疊統煤成氣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地礦部西南石油地質局05項目工程處
  • 主要完成人:劉敬謙、余開富、李大同、楊宏、邱運鑫
  • 等 級:二等
基礎信息,項目簡介,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19860093
項目名稱
貴州上二疊統煤成氣研究
主要完成單位
地礦部西南石油地質局05項目工程處
主要完成人
劉敬謙、余開富、李大同、楊宏、邱運鑫
獲獎證書編號
KJ-86-2-34
獎種
科技
等級
二等

項目簡介

本成果主要內容有: 1、套用了最新沉積學理論,建立了沉積模式,劃分了相帶,指出陸源碎屑潮坪瀉湖相為主要成煤環境,其中潮坪三角洲亞相是最好的生儲相帶。 2、明確了泥岩分散有機質以III型乾酪根為主,有機質豐度高,宜於成為氣源岩。對鑽孔煤岩瓦斯的縱、橫向分布特徵及地質找礦意義進行了綜合分析。套用時間-溫度-藏埋曲線以洛巴金方法探討了上二疊統的埋藏史、溫度史等,並明確指出了烴類保存的相態分區。 3、儲層以砂岩為主,多呈透鏡狀分布,物性差,以低-超低孔滲為主,西部較好。成岩次生孔隙發育期與生烴期配置。早期儲入孔隙的油氣,有抑制成岩的作用,有利於孔隙的保存。蓋層條件由於受燕山運動影響,缺少統一蓋層,小範圍內的蓋層主要為下二疊統下部泥岩亦以西部為好,中部一帶有膏鹽夾層。 4、缺少繼承性的古構造,局部構造為燕山期形成,而生烴高峰一般均早於構造形成時間2千至6千萬年,二者配合不好。主要圈閉類型為岩性、物性圈為主。天然氣初次運移進入砂岩體形成岩性油氣藏,其為該地主要氣藏類型,並認為西部水力沖刷作用弱,保存較好。 5、限於該地勘探程度,僅能計算三級資源量,利用視煤氣發生率法及有機炭體積法計算了生油氣量,用評價參數積分而定的生聚係數法求得資源量,並結合各種條件進行了分區。 該成果對貴州地區煤成氣資源的研究和進一步普查勘探工作具有實踐意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