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採購是指將履行社會責任的理念和要求全面融入企業的採購全過程中,以保證企業所採購的產品和服務是飽含“責任”的,同時也確保企業的採購交易行為是負責的。
從這一定義可以看出,就單個企業而言,責任採購的目的是要保證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負責任的”,避免供應鏈的責任風險;而從整個社會來說,責任採購的目的是試圖提高所有企業的責任意識,促進所有企業提升履行社會責任的水平,共同提高整個社會的福利。
責任採購的內容,責任採購之供應鏈責任,責任採購之責任交易,責任採購的六個步驟,
責任採購的內容
責任採購包括兩大部分的內容:企業對處於供應鏈上的所有供應商履行社會責任的要求以及企業在採購交易過程中自身的社會責任履行要求,其中前者我們稱之為供應鏈責任,後者我們叫做責任交易。
責任採購之供應鏈責任
(一)供應鏈責任的含義與作用
在道德消費者、勞工組織與人權組織等NGOs的要求下,生產守則運動由跨國企業“自我約束”(self-regulation)的“內部生產守則”逐步轉變為“社會約束” (social regulation)的“外部生產守則”,即對其供應鏈上的合作夥伴進行企業社會責任監督、審查與管理活動,如避免供應鏈上的“血汗工廠”,強烈要求零售商保證其契約運營商在社會責任方面也是乾淨的。供應鏈責任就是指,企業重塑內部治理結構和管理程式,調整採購行為策略,採用與供應商(包括分包商)溝通與合作的方式,鼓勵其遵守社會責任有關法律法規和準則倡議,並促使其實施有效的管理方案,以使遵守行為系統化。
從採購方來說,供應鏈責任的首要好處無疑是“構建抗風性能力強的供應鏈”。製造廠商本身無論圖和履行社會責任,它的產品在製造過程中都需要從各種客戶那裡採購原材料和零部件,這些原材料企業和零部件企業對於社會責任的履行狀況如何,將對製造商帶來各種各樣的影響。在探討整個供應鏈致力於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意義的時候,首先需要考慮如何構建一個包括本企業和供應鏈在內的抗風性體系。
從供應商來說,供應鏈責任的首要好處是通過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獲取“業務往來上的優先地位”。供應商通過及早投入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然後向產品和服務的採購廠家積極地加以宣傳,那么就能夠比競爭對手率先占據業務往來上的優先地位,從而提高企業價值。
(二)供應鏈責任的具體內容
供應鏈責任就是對供應商履行社會責任提出明確要求和進行有效管理,因此,根據社會責任所包含的內容,可以將供應鏈責任概況為五個方面:勞工人權、職業健康與安全、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和商業倫理。這五個方面也是當前大多數企業對供應商的責任要求,並成為其責任採購的重點評估內容。
(三)供應鏈責任的管理
要保證供應鏈責任的落實,切實實現責任採購的目的,企業必須對供應鏈責任進行全面管理。主要方法包括:
企業必須制定明文規定的行動規範,提出供貨方需要遵守的社會責任注意事項,並且把遵守該事項作為交易的條件以防止供貨商方面的醜聞給自己帶來交易風險。
例如:聯想對其供應商就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聯想的材料、部件和產品供應商必須堅決遵循聯想發布的設計技術規範——※關於用於聯想產品的材料、部件和產品的基本環保要求,其中包括了關於禁用或限制使用材料、應當報告的物質、標籤等方面的要求。聯想鼓勵所有組件以及主要配件的供應商申請獲得ISO 14001認證,聯想將首選獲得ISO 14001認證的供應商。
除了對供應商提出這些特定的環保要求,聯想也是電子行業行為規範(EICC)準則管理委員會成員,電子行業商業道德準則規定的標準旨在確保為電子行業供應鏈的員工提供安全的工作條件、尊重員工的個人尊嚴以及實現注重環保的生產工藝。聯想現行的關於環保、職業安全與衛生、用工、商業道德以及其他事務的政策和制度均符合EICC的要求,並且安全達到關於強迫勞動和童工的國際標準。聯想的政策是確保自身的商業活動合乎道德,與供應商以及與聯想開展業務的所有其他方建立公平的合作關係。聯想希望員工和供應商在形式上和實際上遵守所有協定,在信任、誠實、坦率的基礎上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在追求地方或部門利益時,絕不損害聯想的最佳總體利益。
在向供應商提出行動規範之後,企業還應該加強與供應鏈夥伴的溝通交流,甚至提供多種形式的培訓,以確保供應商能真正理解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使其具有更強的履行責任能力。
例如,巴斯夫在實行“1+3”企業社會責任項目時就採取了與供應商進行深度溝通的模式。“1+3”項目採取的模式是:通過“1家CBCSD會員公司”+1家供應商+1個客戶+1個承包商”的模式,在供應鏈傳遞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並以最佳範例、專業知識以及度身定製的解決方案知道合作夥伴,提高這些處於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和管理能力。在這一項目過程中,巴斯夫根據客戶的要求,通過問卷調查,初步確定了合作單位各自希望優先合作的領域。根據這些反饋擬定的優先領域,發動巴斯夫內部各業務部門,為每個客戶配備了一個項目小組,分別由一個巴斯夫客戶代表和一個負責環保全全和健康的專家組成。合作企業的參與人員,都將巴斯夫的業務主管成為“大使”,由此在巴斯夫本身最佳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大使+專家”的模式,結合各企業的自身特點,來量身定做的合作夥伴提供提高企業社會責任管理能力、解決薄弱問題的方案。之後,項目組分赴各合作夥伴生產基地全面了解合作夥伴的安全、環保和健康管理情況,對如何開展下一步的合作進行細化。
實現真正的責任採購,就必須對供應鏈上供應商的行為規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並促進其改善出現的問題。供應鏈上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在中國的實施方式主要為跨國公司“查廠”和認證兩種方式,跨國公司“查廠”是最主要的實施方式。歐美企業都對其全球供應商和承包商實施社會責任評估和審核,只有通過審核與評估,才能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因此,企業要建立供應鏈管理的社會責任審計體系和檔案庫,做到公正、透明地審查,並將資料庫評審檔案用於向社會公示或作為各利益相關方了解執行情況的工具。
責任採購之責任交易
責任採購的另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企業在採購交易過程中自身也要按照履行社會責任的要求開展各項活動,將社會責任的理念全面融入採購的前面準備、採購執行、採購決策以及簽約和履行過程中,如圖所示。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按照公平、公開和公正的原則進行採購,並依據誠實守信的基本原則與供應商進行簽約和履行。同時,在整個採購過程中,必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許多企業在採購制度中都明確規定要實行責任交易,如沃達豐公司在其採購守則中就明確規定要遵循“三公”原則和防止腐敗。
責任採購的六個步驟
第一步:挑選供應商
仔細挑選供應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確保全球供應鏈的連續性和長期有效性,以及持久的品牌支持。
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除了確定最終成本之外,往往還需要評估一系列的供應鏈問題,如:產品質量和安全性、供應的連續性和交貨速度,以及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在甄選過程中,如工作條件、環境方面的舉措、安全標準,以及人權政策等標準都應該有所考慮。
在向低收入國家進行採購時,企業在採購之前還應先進行風險分析。這樣做可以在早期發現勞工和環境問題並將其納入到成本效益分析之中。在評估潛在生產風險時,企業應查明生產國家的社會和環境立法以及執法水平等基本情況。
第二步:對供應商遵守法律規定確立明確的期望
與供應商簽訂契約時,企業應該讓供應商知道:他們期望商業合作夥伴能遵守所有的國家法律和規章,包括勞工法和環境法,並酌情考慮超越地方法律的相關國際法律檔案。這些法律檔案包括《國際勞工組織(ILO)工作中的基本原則和權利宣言》、其他勞工組織公約和世界人權宣言。另外,還可以參考有涉及人權、勞工標準、環境和反腐敗方面的《全球契約》及其“十項原則”。
企業也可以採用供應商行為守則。採用之前,企業應考慮到供應商在遵守此守則及其衍生要求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因為供應商往往是中小型企業。為了減輕他們的負擔,企業可考慮與制定該行業供應商行為守則的行業協會進行合作。此類組織包括倡議商界遵守社會責任組織、電子行業公民聯盟和國際玩具業工業理事會關愛基金會。
第三步:將責任採購變作日常購買行為
通過將責任採購納入企業的日常購買行為中,企業應當避免削弱供應商遵守社會和環境標準的能力。諸如緊急訂單、最後一分鐘改變訂單或者訂單超過供應商能力等往往會導致過度加班和其他違反守則的低效做法,企業應予以避免。
企業可以通過兩種方法進行改善:提高企業客戶的認識,使他們了解其所做的決定可能會給工廠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制定生產時間表時,鼓勵企業買家、供應商的銷售隊伍和生產單位之間多作協調。
第四步:支持供應商制定自己的企業標準
企業應鼓勵供應商建立自己的責任慣例,而不是把要求強加於他們。實施時,需要著重強調在產品質量、生產效率、契約續簽、降低員工流動率等方面,並強調實行這些富有責任性的商業行為所能夠帶來的商業利益。
為了幫助供應商實施內部變革,企業應當讓供應商直接參與績效目標的制定。通過這種方式,供應商可以根據自身能力和需要,把這些目標納入自己的經營策略中。
企業還可以為其供應商提供培訓,幫助他們改善管理方法和管理績效。這種支持對於採購所帶來的知識轉移是必不可少的。管理層和員工的培訓方案可涵蓋管理技能、環境管理和提高實行健康和安全措施的意識。
若企業所屬的行業供應鏈內勞動或健康安全風險可能逐級呈現,企業也可以與其直接供應商合作,從而確保社會和環境因素可以逐級作用於他們與第二和第三層供應商的關係中。
第五步:跟蹤供應商遵守協定的情況
企業可以要求他們的供應商提供資料,全面說明其在社會和環境方面的行為措施;也可以組織現場視察,監督供應商是否在提高社會和環境目標績效的過程中有所進展。對此信息的評估可以成為定期評估企業業務需求(如質量控制)的一部分。
為了使監測工作真正有效,企業應該讓他們供應商的工廠管理人員和工人參與監測,並給予培訓和方法以使他們能開發出自己的守則制度並能有效識別問題。在監測供應商遵守社會和環境的守則情況時,採用風險導向的方法可以幫助到擁有大量供應商的企業。企業應重視高風險的供應商,以及負責主要生產步驟的供應商,而不是全面監測。
同時,與其他同行企業合作和制定審核供應商的共同準則,有助於企業節省監測成本。為了統一監測措施並減輕供應商的負擔,一些行業協會已匯集了品牌產品的製造商、供應商、零售商和顧客,以制定共同制度併合理化企業對供應鏈的要求。
除此之外,召集非政府組織、工會和企業等的大型組織還有助於在遵守進程中促進溝通,建立全面信任關係。
第六步:管理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和製作業績報告
要建立客戶信任關係,企業可以收集有關供應商市場表現的信息,並將其發布在年度報告或其他公開形式當中。報告的成果套用以衡量供應商表現和發現其有待改善之處。
有些企業還可以選擇以第三方監測(由獨立的機構進行)確認其第一方或第二方監測(由企業進行的審查,或者由代表企業的組織進行的審查)。一個企業對更廣泛利益相關者的關係(如與消費者和本地社區的關係)的管理方式,往往會形成其在此地區的公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