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常綠灌木。葉匙形,長10-25毫米,寬8-12毫米,葉緣全緣,先端微凹,基部楔形,葉背面蒼白色。先Forrest 18516號標本和Veitch發表新種時的憑證標本。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半常綠灌木。葉匙形,長10-25毫米,寬8-12毫米,葉緣全緣,先端微凹,基部楔形,葉背面蒼白色。圓錐花序具7-20朵花,長3-5厘米,有時縮為總狀花序或簇生花序;花梗長4-5毫米。漿果長圓狀球形,長5-6毫米,直徑4.5-6毫米,桔紅色,頂端具長約0.5毫米的宿存花柱,被白霜。
James Veitch在Gard. Chron. (3) , 52: 321, 1912上“發表”新種時,十分簡單地記述了“果圓形,被白霜,橘紅色;葉常綠,密生於莖,匙形,下面蒼白色”,沒有述及花序、葉緣、花梗及花柱等,也沒有說明標本產地、採集人和模式標本。1961年Ahrendt在J. Linn. Soc. Bot. 57.:207上記述了這個種,仍很簡單,但指明該種為圓錐花序,有時縮為總狀花序或簇生花序;葉全緣;先端微凹。並指定Forrest 18516號為模式,然而,此號標本Forrest采於1917-1919年,較Veitch“發表”新種時晚5到7年。由於作者半常綠灌木,高1-2米。枝被短柔毛,具槽;莖刺三分叉或單生,長1-1.5厘米,葉近革質,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5-2.7厘米,寬}-12毫米,先端圓形,基部楔形,上面暗綠色,背面蒼白色,乾後棕褐色,兩面網脈顯著,葉緣通常全緣,稀具1-3刺齒;近無柄。圓錐花序具10-14朵花,長3-5厘米;花梗長3-5毫米,被短柔毛;苞片長2-3毫米,先端漸尖;花黃色,直徑約6毫米;小苞片披針形,先Forrest18516號標本和Veitch發表新種時的憑證標本。特附記於此,有待查考。沒有見到Forrest18516號標本和Veitch發表新種時的憑證標本。特附記於此,有待查考。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0-3300米的懸崖、乾燥岩坡或岩堆上。
分布範圍
產自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