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物種命名,形態特徵,生境繁殖,種群狀態,分布,物種研究,
物種命名
在2003年2月、2005年11月,有關專家在廣西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採得兩棲綱小鯢科小鯢屬動物8條和卵袋3對,並在野外觀察到大量的成體產卵及卵袋。該種小鯢在形態結構等方面與現已知的其它小鯢有明顯差別,應為小鯢屬新種,即“貓兒山小鯢”。模式標本保存於廣西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標本室,部分副模標本(MESH05111001,MESH05111002)保存於廣西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標本室。
形態特徵
雄鯢全長152~160mm,雌鯢136~155mm,雄、雌鯢尾長分別為頭體長的74%和64%左右。頭部較大、略扁,頭長大於頭寬;吻端圓,無唇褶;無囟門,犁骨齒列呈“”形,外枝有齒8~11枚,內枝有齒22~33枚。軀幹圓柱狀,腹面扁平;尾基部呈圓柱形,向後逐漸側扁,尾鰭褶不明顯,尾末端鈍圓。體背麵皮膚光滑,眼后角至頸褶有一條細縱溝;背部中央從頭後至尾基部有縱行脊溝,體側有肋溝12條;頭體腹面光滑,頸褶明顯。四肢發達,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重疊或相遇;掌和指、跖和趾均無黑色角質層,無掌突和跖突;前足4個指,後足5個趾。體背面一般為黑色、淺紫棕色或黃綠色,無斑紋;體側和體腹面灰色,散有許多白色小斑點。雄鯢肛部明顯隆起,肛孔縱裂,肛孔前緣有一個小乳突;雌鯢肛孔圓形。
生境繁殖
該鯢生活于海拔1978~2015m的山區沼澤地及其周圍地帶,棲息地植被繁茂。成鯢營陸棲生活,繁殖季節從11月初至翌年2月,此期成鯢進入靜水塘內交配產卵,雌鯢將卵袋產在水質清澈透明、水底有淤泥的水塘內,水塘水深20~50cm,水溫7℃左右。雌鯢產卵袋一對,長約200mm,呈弧形;每條卵袋含卵37~45粒。雌鯢產卵後即離開產卵場,雄鯢仍留在產卵場內護卵,直至繁殖期結束才離去。
種群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鯢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其種群數量很少。受脅等級:費梁等(2010)建議列為瀕危EN。
分布
廣西(龍勝、興安)。